吳彩蓮
幼兒園一日的基本活動以游戲為主,注重幼兒腦力的開發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小學教育則以課程內容為主,注重知識學習和德育養成。教學目標、課程安排、教學方法、學習任務等方面的根本性差異,導致許多大班幼兒進入小學一年級后,難以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學習自信心深受打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付諸闕如。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將幼小銜接納入課程改革的范疇,幼小銜接再次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著重探討當前幼小銜接下的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期冀以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
一、幼小銜接下的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
1. 側重單向銜接而忽視雙向銜接
由于小學與幼兒園在許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要求,幼兒園所組織的語言教育要取得良好的銜接效果,就必須提前了解小學的課程安排和學習方式。然而在現實中,許多幼兒園的“幼小銜接”都是單向銜接,沒有引入小學的教育力量,脫離小學語言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也未充分考慮對接小學的反饋,說是閉門造車也不為過。這不僅不能解決幼小過渡的問題,還容易導致幼兒到了小學階段更加無所適從。
2. 容易走入“幼兒園小學化”的誤區
當前,不少幼兒園和幼兒家長的教育理念已呈現出明顯的滯后,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過度關注幼兒的知識和技能學習,體現在幼小銜接問題上,就是走入“幼兒園小學化”的誤區。許多幼兒園提前教授拼音知識和英語字母知識、口語交際,美其名曰與一年級無縫對接,結果大大加重了幼兒的負擔,導致許多幼兒喪失學習興趣;到了小學一年級,部分幼兒由于提前掌握了小學知識,常常表現出課堂不專注的現象,從一開始就養成不良學習習慣。
二、幼小銜接視角下語言教育的改進策略
1. 立足于幼兒發展,構建雙向銜接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重視幼小銜接的開展,也為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力確立了方向。《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因此,在語言教育的幼小銜接上,幼兒園要深入研究小學低年級的教育目標和學習任務,在遵循兒童成長規律的基礎上,綜合評估,合理設計游戲化的語言銜接課程。同時,積極與幼兒園所對接的小學合作,聘請小學低年級教師作為課程設計顧問,提升語言銜接課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 立足于幼兒生活,滲透語言教育
幼小銜接下的語言教育,內容涵蓋文字形態、語音、語匯、語法、聽解、會話與閱讀等。幼兒在園的一日基本活動以游戲為主,語言教育的幼小銜接,基本形式也應該是游戲。幼兒園要創設豐富多樣的游戲課程,引導幼兒更好地進行表達,如師生繪本故事共讀、主題說話活動等。比如,一年級的教材中涉及許多互動性和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如《雪地里的小畫家》《小公雞和小鴨子》等,教師可在故事講解過程中,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如“故事中學到哪些道理?得到什么收獲”等,通過問題引導幼兒積極表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力。又如,以傳統節日為契機,讓幼兒回家關注家人的過節習俗,回到園里開展“我的節日”主題說話活動,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關注幼兒在家中的活動,引導幼兒家長在家積極配合教師開展語言教育的幼小銜接。
3. 立足于區域游戲,進行語言練習
在小學課堂上,大多數學生是坐在座位上和教師積極開展語言和思維互動,通過雙方的口頭交流以及思維交流,實現其語言表達力的有效提高。鑒于此,幼兒園大班后期也可以借鑒該教育模式,創新幼小銜接下的語言教育實施,設置特定的區域游戲,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練習機會。在幼兒園的大班時期,幼兒教師需明確語言教育的重要地位,保證每天設置1-2節區域游戲,通過豐富多樣的語言游戲激發幼兒表達的欲望,引導幼兒掌握表達的技巧。
三、結語
不論在幼兒園還是小學,語言教育都是重要的學習內容,想要使幼兒在進入小學后有效地學習語言,幼兒園就要積極主動引入小學教育力量,立足于幼兒當前表達水平,構建銜接課程;準確地把握幼小銜接階段的語言教育方法;依托幼兒生活以及家庭生活,開展語言教育,并通過區域游戲,實現幼兒語言表達力的提高,從而為其小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幼小銜接下的語言教育一定要堅持兒童立場,尊重兒童的需求和情感,遵循兒童身心成長的規律,這是幼小銜接的基本原則。
參考文獻
[1]徐晨盈,胡惠閔. 幼小銜接:從課程與教學入手[J]. 全球教育展望,2022(7).
[2]錢梅. 幼小銜接背景下的語言教學策略探究[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012):263.
(作者單位:廣東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中心幼兒園)
實習編輯 成 盼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