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教師節的下午,傳達室送來一封從西藏發來的信。原來是學生陳一宏寫來的。他今年四川大學博士畢業,原本是可以進高校教書的,可是,卻毫不猶豫地去了西藏教書。
陳一宏從高中生活寫到現在,像訴說一個故事,娓娓道來。在信的末尾他說:“老師您知道嗎?您為我付出了太多,當所有人對我失望的時候,是您挽救了我。……是您的愛心使我堅定了當一名基層教師的想法!”
看了這封信,一種激動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從心底涌出來。
一個問題少年
陳一宏高中時很不聽話,父親去世以后,母親就更難管教他了。好多次,他母親打電話告訴我說:“劉老師,陳一宏又和我打架了,你快過來吧!”
只要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就連忙趕過去。每當這個時候,陳媽媽就開始掉眼淚,一邊哭一邊說:“劉老師,陳一宏太不像話了,這叫我以后還有什么面目見人呀!”
其實,陳媽媽為孩子付出很多,清早去超市上班,賺一點微薄的收入,供孩子讀書,可陳一宏并不領情。在學校,他的表現也比較叛逆和散漫,平時作業很少完成,欺負同學,打架斗毆,都是家常便飯。
說實話,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我覺得挺頭疼的。有時心里忍不住埋怨家長,當初怎么就沒有把孩子教好呢?可仔細一想,對于學生,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作為他的班主任,我難道沒有更大的責任嗎?我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轉化他。
找到契機
心念一動,我馬上就想到一個轉化他的計劃。
首先,我找陳一宏談話,了解他心里的癥結。原來,陳媽媽對自己的兒子期望值很高,因此管得很細、很嚴,丈夫去世后,她就更是如此了。陳一宏對媽媽的管教非常反感,總是頂撞她。加上學習基礎太差,所以常常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我決心改變他媽媽的做法,建議她暫時采取冷處理的方法,不要與兒子發生沖突,盡量減少嘮叨,多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
做通了家長的工作后,我開始做孩子的工作。我估計長篇累牘的說教對他可能不起作用,所以選擇等待時機去引導他。終于,機會出現了,學校要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地點就在陳媽媽上班的那個超市。正好,我可以利用機會讓陳一宏了解一下母親。
正是中午吃飯的時間,超市的工作人員都開始吃飯,我陪著陳一宏在超市轉著。逛著逛著,猛然,陳一宏不動了,他直直地盯著前方。原來,他發現媽媽就蹲在超市的角落里吃飯,很疲倦的樣子。媽媽吃的是自制的醬菜,壓在飯上面,特別顯眼。保溫盒里的飯顯然已經涼了,可她還是慢慢地吃著,相隔不遠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吞咽的艱難。
我把手輕輕地搭在陳一宏的肩膀上,算是一種提醒。他看了我一眼,眼里含著淚水。我知道,他的內心充滿了震動。我示意陳一宏不要驚動媽媽。回家的路上,趁機對他說:“今晚你要多陪媽媽說說話,同時告訴她,這段時間自己進步了。”他點了點頭。
第二天早上,我問他:“怎么樣,跟媽媽談了嗎?”他說:“談了,她很高興。”“那你以后多和媽媽交流,讓媽媽高興。”“知道了。”他愉快地走了。
這次,我仿佛找到一個契機。我送給陳一宏一個筆記本,讓他記錄母親每天的工作,然后一個星期寫一篇自己的感受。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想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母親的不易,把感恩的種子播撒在他心里。我相信,總有一天他一定會懂得大家的苦心。
漸漸地,陳一宏身上似乎開始了蛻變,性情變得溫和、寧靜了一些。有了這些進步后,我決心去提高他的學習成績。我特別指定四名同學輪流給他補習功課,每人負責一科,按部就班地進行。半個月下來,陳一宏有了許多改變,身上的那種散漫習氣得到很大改觀。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這下,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陳一宏這回是鐵了心要學好了。
形勢逆轉
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一個月后,陳一宏又開始上網、曠課,與媽媽發生爭執了。
一個下著滂沱大雨的夜晚,陳媽媽打電話來說:“老師,陳一宏從下午就出走了,一直沒有回來,我該怎么辦呀?”聽完陳媽媽的話,我沮喪極了,頓感失敗和無奈。放下電話,我披上雨衣就往陳一宏家趕去,然后與他媽媽在城區的網吧逐個尋找,不放過任何可疑的角落。
最后,當我與陳媽媽落湯雞一樣站在陳一宏面前的時候,他驚得目瞪口呆。只見他發瘋似的往外面跑去,我趕緊放開喉嚨往他奔跑的方向大聲喊,一邊喊,一邊不管不顧地朝他追去。
或許是聽到了我的吼叫,陳一宏跑得有些遲疑。而就在那一瞬間,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追到了他的面前。當時,渾身濕透的我彎著腰,緊緊抓著陳一宏的手,卻隱約感覺到他那冰涼的手正微微發抖。那一刻,我和陳一宏都哽咽了。雨水很涼,可是看著陳一宏,我的心更是涼透了。我痛心不已,以前的付出都付諸流水了,我感到深深的失望。那晚,陳一宏一直沒有看我,等我把他母子送回家后,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疲憊,沉沉地睡下。
周五下午,我正在家里吃飯,還沒吃到一半,就有學生打電話說:“老師,陳一宏被人打了,在校門口,鼻子出了好多血!”
我連忙跑過去,陳一宏正倒在地上,滿臉是血,周圍擠滿了學生。原來,放學后幾個社會青年到學校滋事,恰巧被陳一宏看到,他二話沒說就與那幾個青年打起來。他們見陳一宏發了狠,連忙拿起石頭將他打傷,隨后逃之夭夭。我看著滿身血污的陳一宏,又急又心疼,來不及多想,連忙報了警,然后背起他往附近的醫院跑,并為他墊付了醫藥費。
傷口包扎好后,見我坐在床沿,陳一宏忍不住淚流滿面。他哽咽著說:“老師,真的對不起您……老師,我還能在班上讀書嗎?”他近乎哀求了。
聽到這些話,我百感交集,心疼之余,卻又有一種暖意,如春天的小溪,清澈明凈地淌進我的心里——這個孩子,品質畢竟是好的,他見義勇為是個好事,我們應當大大表揚呀。想到這里,我用力地點了點頭,然后示意他好好睡覺。
金石為開
陳一宏住院的日子,我除了上課,基本上都在病房里看護著他,直到他傷愈出院。出院后,我在班上掀起一股向陳一宏學習的高潮,邀請派出所的同志到班上表揚陳一宏,號召大家學習他的見義勇為。從此,陳一宏像脫胎換骨一樣,變得沉穩和勤奮,于是我又重新樹立起教育他的信心。
古人攻堅,講求突破,攻其要害。那么,轉化陳一宏的“突破口”在哪里呢?我認定,就是一個“愛”字。這一次,我決定從改變他的行為習慣入手。為了使他脫離網癮,我開始了解他的興趣。打聽到他喜歡乒乓球,我就以打球為突破口,轉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不再沉湎于網吧。從此以后,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我都會約陳一宏去打球。而令人驚奇的是,他的乒乓球打得很好,很多時候還讓我這個有著20多年“球齡”的老師無力招架。
很顯然,陳一宏在乒乓球上很有天賦。我覺得他可以嘗試考體育特長,就把他交給學校的體育教練。教練也很高興,答應接收。陳一宏去體育集訓前的那個晚上,我跟他深入地談了一次。我談到了體育專業的未來,給他說了我曾經教過的一名考上北京體育學院的學生,極力引導他去學習榜樣。看著他閃閃發亮的眼睛,我知道他的心觸動了。進而我提出了要求:文化課必須提上去,否則體育成績再好也是一句空話。聽了我的話,陳一宏堅定地點了點頭。
打那以后,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注意聽講了,回答問題的正確性提高了許多,老師說的話他都愿意聽了,也樂意與我交流了,這些我都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滿懷深情地肯定他。
高考前的一天,我正在辦公室寫教案,陳一宏興奮地跑來查體育聯考成績。當“287分”的成績出現的時候,我和他忍不住擊掌慶賀。接下來的日子,陳一宏學習更努力了,每一次模擬考試,他的成績都有所進步。而最后高考成績出來,他考了526分,被四川大學錄取了。
說實話,這么多年,我的學生中成才的很多,可是沒有誰能像陳一宏這樣讓人有成就感。我知道,這一切無疑都是師愛的結果。師愛是最燦爛的陽光,陳一宏的事跡說明,任何學生其實都是可造之材,教師如果用自己的真誠和耐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找到一條適合他們自己發展的道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目標何愁不能完成?我想,只要有愛的陽光,最堅硬的種子也會生根發芽,最后長成參天大樹。
(作者單位:湖南長沙市東雅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