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立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心理學作為探索人類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學科,在國家發展戰略和基礎科學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為進一步完善心理學教學體系、培養多層次人才,國家對高校心理學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心理學實驗室作為心理學師生教學、科研、實踐的重要場所,其作用和地位愈發凸顯。國家和地方對心理學實驗室的投入逐漸增加,實驗室擁有的設備日益增多,心理學設備和軟件持續更新,實驗室管理方式不斷改進。
一、心理學儀器使用變化
(一)大型貴重儀器增多
隨著中國腦科學計劃的提出,認知神經科學已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話題,高校新購置了腦磁圖、腦電圖、功能性磁共振、經顱磁刺激、近紅外光學成像儀、腦電事件相關電位系統等多臺高精尖的大型貴重儀器,實驗室的硬件設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中國政府采購網檢索數據顯示,僅2021年全年心理學相關采購信息多達3677條,其中天津地區涉及82條采購公告,腦磁圖和功能磁共振的中標金額均超過2000萬元。磁共振兼容型眼動、腦電儀和視聽刺激系統等兼容性設備相繼研發,不同儀器同步使用儼然成為未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趨勢。
(二)儀器外借頻率變高
近十年來,心理學科迅速發展,心理學實驗儀器也在不斷更新。隨著材料和內部結構的不斷改進,實驗設備的尺寸越來越小,因此儀器廠商也在不斷研發各類便攜式心理儀器,例如便攜式眼動追蹤系統。該系統在保證采樣精度的基礎上,全套設備僅有背包大小,小體積極大改善了儀器的使用環境。通過CNKI數據庫檢索2003—2012年心理學研究論文,統計分析發現:近十年來,心理學研究對象以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兒童等人群為主,研究方式傾向于跨單位合作型研究,因此間接促使更多的心理學研究者,需要將儀器帶出實驗室完成數據收集工作,從而發揮好心理學服務社會的職能。
(三)電子軟件廣泛使用
隨著信息化時代逐漸發展,各種功能的心理學軟件應運而生,80%以上的心理學實驗可以借助計算機開展,依托電子軟件呈現刺激、采集數據、結果處理已逐漸成為開展心理學研究的趨勢。行為實驗作為心理學數據的重要來源,依托問卷星、金數據等大數據采集平臺,不僅操作簡單、統計方便,而且擴大了實驗對象的收集范圍,解決了心理學研究代表性不足和可重復性差的問題,使實驗結論更加真實可靠。
二、心理學實驗管理變化
(一)實驗建設規范化
規范化的實驗建設是開展實驗室工作的重要保障,主要涉及實驗布局建設和實驗制度建設兩方面。實驗布局建設屬于硬件基礎設施,包括實驗場地規模、實驗布局安排、儀器設備選購、管理人員占比等;實驗室制度建設屬于內部管理規范,主要涉及實驗室準入指南、儀器操作指南、設備管理指南、突發事件應急指南等。內部管理規范通常基于硬件基礎設施條件而制定,而硬件基礎設施更需在內部管理規范優化的前提下,才能發揮最優的效果,兩者相輔相成。當前,高校為心理學實驗室建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實驗規模、實驗布局、設備數量、人員配備等基本滿足實驗室配置要求,實驗室也根據自身情況基本形成了系統、規范和科學的管理體系。
(二)實驗管理智能化
5G大數據時代下,實驗室管理逐漸步入智能心理學實驗室建設階段。基于智慧心理實驗室管理平臺,不僅有利于實驗室資產管理,而且實時評估儀器使用情況,及時報修設備故障,按時提醒儀器養護和報廢。內部的在線培訓模塊包含在線學習和抽題考試,確保實驗室準入的師生掌握儀器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在線預約登記功能方便師生按需選擇實驗時間,也利于管理員實時掌握實驗室情況,避免實驗室使用擁擠。此外,智慧心理學實驗管理平臺還可依據使用情況定制開發,并結合公眾號、小程序等智能提醒,全方位精細化實驗室管理。
(三)管理團隊專業化
實驗室管理團隊的優化提升需要綜合考慮數量配備、學科專業、職責劃分、層次提升等四個方面優化提升。首先,根據各心理學實驗室規模、設備數量、儀器使用情況,按需分配管理人員的崗位數量,保障教學和科研事務的日常開展。其次,提升實驗管理人員的選聘條件逐漸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科班出身、專業對口的人才加入管理團隊,為實驗管理注入新思想。再次,將心理學實驗室管理工作詳細劃分,以文件形式簽訂崗位責任書,明確各管理員的工作職責。最后,定期開展心理學實驗室管理專項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全方面覆蓋儀器設備操作維護、管理業務理論和人員職業素養等,穩步增強實驗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
三、高校心理學實驗室管理建議
(一)設備利用有待提高
截至2015年,教育部評估了多所直屬高校5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的實驗情況。數據表明30%的儀器利用率較低,約30%的儀器利用率基本達標,26%的儀器使用率較高,僅13%的儀器經常使用、利用率優秀。可見,高校大型實驗設備的利用情況不容樂觀。高校心理學實驗室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大型儀器在日常科研和教學中的使用有限,影響了我國心理學的研究進展和教學質量。心理學實驗室應逐漸加大開放力度,不僅鼓勵校內師生應用大型儀器開展心理學實驗研究,而且從社會服務角度提升設備利用情況,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學生能力培養放光發熱。
(二)信息管理還需規范
高校心理學實驗室逐漸邁入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的階段,大部分實驗測試的程序、數據以電子文件形式留存。如果缺乏整體的管理規劃,當遭遇黑客、惡意軟件、病毒、后門程序等攻擊時,極易導致數據文件丟失,給實驗研究和管理工作造成巨大損失。除此之外,實驗室網絡的硬件設施情況也需要持續關注。所處機房環境的溫濕度、電力供給、塵螨情況等均會改變電子器件的運行狀態,影響服務器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高校心理學實驗室應搭建較為完善的物理、網絡、主機、應用和數據的信息安全防護設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逐漸形成科學合理的信息保障運維策略和信息安全應急預案,并在日常管理維護中嚴格執行,確保心理學實驗室安全、穩定的運行。
(三)服務工作仍應細化
實驗室管理工作具有管理面積大、儀器設備多、工作內容零碎等特點,工作稍有疏忽或管理安排不合理,較容易出現管理漏洞。因此,不斷細化實驗室工作內容,優化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是規避實驗室隱患最科學有效的辦法。實驗室負責人可依據實驗室情況制定對照檢查表,定期開展管理員自評和實驗室互評,逐漸改進完善管理制度,盡可能排除實驗隱患。此外,每學期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師生對實驗室制度的認知情況,聽取師生的意見建議,從而及時調整實驗管理工作的重點。針對師生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可以采用真實事故案例融入課堂教學的形式,持續增強師生的實驗室安全意識和制度理念。
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各高校響應國家號召,著力培養創新實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各心理學實驗室的儀器使用和實驗管理均有所改變。心理學實驗室設備種類日益增多,實驗規模越來越大,各類高精尖儀器陸續研發引進,管理方式愈發智能科學,科研成果不斷產出。未來,高校心理學實驗室仍應繼續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保障規范實驗的信息安全,并盡可能細化實驗室工作服務,為高校師生營造更加良好的心理學實驗環境。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