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郭洪勝,男,重慶人,成都文理學院,專職教師、高級經濟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創業管理。
[ 摘要 ]
“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就業形勢嚴峻復雜。”本文的研究目標是探索如何用市場營銷理論來幫助大學生求職就業;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研究發現,營銷學的基本原理也亦適用于大學生的求職過程;本研究的結論是運用市場營銷學的原理和知識,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求職技能,增加大學生的求職成功率,降低求職成本,提高就業質量,為國民經濟作出貢獻。
[ 關鍵詞 ]
大學生;就業;求職技能;市場營銷;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37
基于近年來國內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本文聚焦大學生就業問題,著力探索高效的求職技能,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就業質量和就業滿意度,幫助大學生面對就業挑戰。
1 ? ?市場營銷和求職就業的共性
就業問題本質上是市場營銷,大學生求職問題也是營銷。在產品或服務市場上,賣方企業提供滿足買方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交換買方的貨幣支付。在大學生人才市場上,賣方是大學生個人,買方是企業。賣方大學生通過提供滿足企業需求的服務來換得買方企業的購買支付——工資或薪酬。這里大學生賣出的是“無形的產品”,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為企業雇主(買方)提供服務。所以,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完全可以運用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來營銷自己(服務),找到合適的買家(雇主企業),提供價值,獲得價值,并力求在這一過程中降低求職成本,提高求職質量,提高就業滿意度。
2 ? ?市場營銷理念
市場營銷理念經歷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營銷理念是“以賣方自我為中心”,是生產導向、產品導向、推銷導向的傳統營銷理念,但已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的激烈競爭,早已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的現代市場營銷理念:“以買方顧客為中心,理解和滿足顧客需求。”
大學生在思想上要用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來武裝自己,即清楚地意識到要“以顧客(企業)為中心,理解并滿足顧客需求”。
3 ? ?營銷分析與求職分析
市場營銷的第一步是分析,包括市場分析、自我分析、競爭分析。市場分析是指選擇哪些買方作為目標客戶,解決的是“賣給誰”的問題;競爭分析、自我分析是為了明確自己將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或服務,即“賣什么”的問題。
3.1 ?市場分析
市場分析也叫需求分析,目的是確定大學生求職的目標雇主,包括選擇行業、選擇企業、選擇崗位、選擇工作地區。
3.1.1 ?選擇行業。求職時行業選擇非常重要,行業選擇有個人導向、需求導向兩種方法。
個人導向。個人導向又可以分為專業導向、興趣導向。專業導向是指大學生按照其所修專業來選擇相關行業,因為對于絕大多數而言,專業即專長。興趣導向是指大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職業理想來選擇所從事的行業,行業與主修專業的相關程度非首要考慮因素。
需求導向。需求導向指為了規避求職競爭壓力,選擇人才供不應求的行業作為求職目標,實現盡快就業。應重點關注人才需求量正在增長的行業,如高速增長的行業、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服務業等。求職要盡可能避免增長緩慢的行業,或需求收縮、產能過剩的夕陽產業,如近些年的煤炭、鋼鐵行業,以及近年來行業整體利潤為負值的金屬、采礦、化工行業[2]。
3.1.2 ?選擇企業。這里指選擇什么性質的企業、多大規模的企業。企業性質包括:外資企業、上市公司、國有企業、民營公司(包括創業公司)、機關事業單位、非營利機構等等。大型央企、歐美外資企業一般是大公司,薪酬高,福利好,但對人才要求也高,一般非985、211畢業生很難有面試機會。非歐美外資、合資企業一般也要求公立院校畢業生。獨立院校、民辦院校的大學生,最好直接瞄準上市公司、中小國有企業、民營公司、創業公司、機關事業單位(編外人員)、非營利機構。市場上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企業越大,求職競爭越激烈,企業越小,求職競爭壓力越小[3]。
3.1.3 ?選擇崗位。新入職場的大學生應瞄準企業內的基層崗位,基層崗位又分為直線崗位和輔助崗位,崗位從屬于職能部門。
3.1.4 ?選擇工作地區。選擇在哪兒工作因人而異。求職大學生要認真了解企業,仔細閱讀招聘信息,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通過市場分析,明確自己求職的目標行業、目標企業、目標崗位,理解企業對崗位的需求。這就是運用了“以顧客為中心,理解并滿足顧客需求”的現代市場營銷理念和市場分析技能,從成千上萬企業中篩選自己的目標企業和目標崗位——明確自己想去哪兒工作,或用更市場化的語言——希望把自己的服務“賣給誰”。
3.2 ?競爭分析
企業招聘主管HR對大學生人才質量大概有一個心理排序,基本參考了高校排名。調查顯示,2017本科院校中有53%的畢業生就業于“民營企業或個體”,高職高專院校中有67%的畢業生就業于“民營企業或個體”。2017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比例最高的用人單位規模是300人及以下規模的中小型用人單位(55%)[3],這說明近年的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大多數進入了民營企業。而薪酬待遇更好、對人才要求亦高的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國有企業絕大多數只招聘985、211、公立院校本科生。
3.3 ?自我分析
初入職場的大學生眼睛不僅要向外看,分析外部環境,了解自己面臨的外部機會和威脅,還應深刻地分析自我。自我分析要從個人的資源、立足點、優勢、劣勢、市場形象、當前求職情況等方面來進行。
3.3.1 ?個人資源。個人資源包括個人擁有的資源和外部可利用的資源。這里的資源指人、財、信息等,它們是求職的條件。擁有較寬人脈的大學生,在獲得滿意就業機會方面,自然會有優勢。經濟寬裕的大學生比經濟窘迫的大學生更有耐心等待好機會,更能承擔不斷面試和待業的費用支出,不會因經濟壓力而被迫“屈就”于自己并不滿意的工作,即所謂的“先就業再擇業”。信息獲取能力強的同學依靠自己就能獲得足夠的招聘信息和機會。
3.3.2 ?立足點。大學生的立足點多數情況下是其大學主修的專業知識技能。
3.3.3 ?優勢。許多大學生會誤認為自己的專業就是個人優勢所在,實際上,在各高校專業設置趨同、畢業生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下,應聘時“專業對口”只能算作滿足招聘崗位需求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競爭優勢指充分滿足崗位需求,有利于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個人獨特能力或經驗,是個人與眾不同且擅長的能力。
3.3.4 ?劣勢。大學生也要清楚和正視自己的劣勢,這里不僅指社會經驗缺乏、專業工作經驗缺乏這些所有剛畢業大學生共同的劣勢,還包括個人特有的不利于完成工作崗位任務的某些弱點。
3.3.5 ?市場形象。必須考慮之前在各次面試中招聘方給予的反饋信息。它和自我感覺到的個人形象可能并不相同。應根據反饋信息進行求職目標或自我調整。
3.3.6 ?之前的就業經歷。大學生要反思之前的離職原因,無論是主動離職,還是被動離職。
把市場分析和自我分析結合起來,就可以確定求職的目標行業、目標企業、目標崗位。把競爭分析和自我分析結合起來,就可以確定求職時準備提供哪些服務,準備展現哪些個人競爭優勢。所以,市場分析、競爭分析、自我分析的結果就是要確定準備提供什么價值去滿足目標企業的需求,并使目標企業優先考慮自己,而非其他求職者。
4 ? ?營銷策略和求職策略
市場營銷分析階段的作用是明確 “賣什么”(提供什么服務、目標崗位)以及“賣給誰”(目標企業),接下來考慮“怎么賣”(如何求職找工作)。在產品的市場營銷過程中,賣方主要通過產品策略、定價策略、促銷策略、渠道策略四種方法來實現銷售。
4.1 ?產品策略
這里介紹能應用于求職的一些產品營銷策略。
4.1.1 ?產品說明書與求職簡歷。調查發現, 就業難人群求職失敗問題出在簡歷環節“投出的簡歷大多石沉大海”的占到41.5%,超過問題出在面試環節(34.1%)、筆試環節(8.5%)[4]。因此,重視并學習簡歷的撰寫,是提高求職成功率的有效途徑。
求職簡歷的作用類似于產品說明書。招聘企業可能以此判斷求職者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進而推斷出其對企業的潛在價值。這種僅展示個人優點的單面信息強調先入為主,適合于個人擁有明顯優勢特點的情況。但是,招聘大學生的企業HR或主管通常文化程度較高,更加理性,單一地呈現優點不如同時傳遞包含優點和缺點的雙面信息效果好,因為雙面信息強調了信息的誠實性和可信性[5],這是運用了營銷傳播方面的知識。
4.1.2 ?包裝與著裝。未畢業的實習生面試著裝最好符合學生身份,整潔的便裝、學生裝就足夠了。盲目追求脫離實際崗位、身份的高端形象,既浪費錢財,又給人華而不實的印象。
4.2 ?定價策略
有人會想,求職還要給自己定價嗎? 是的。員工每月所獲薪酬可以看成是其服務的“賣價”——薪酬包含工資、福利。在面試前,企業一般會尋問求職者“期望薪資”。求職者在填寫期望工資時,可以以類似企業的工資水平作為參考,切不可漫天要價。如果內心糾結,既擔心期望薪資填高了失去就業機會,又擔心填低了吃虧,就可以先不填這項。對于管理規范的大企業、知名企業或非常期望你加入的企業,如果你也非常期望加入,甚至可以表達愿意“服從公司薪酬制度”。
4.3 ?渠道策略
大學生求職應采用多渠道策略,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線上和線下渠道來投遞簡歷、接觸招聘企業。
4.3.1 ?線下渠道。線下渠道包括校園招聘會,市、區縣人才交流中心現場招聘會、人才中介、人脈關系營銷、心儀公司的網站。
現場招聘會。市內大型招聘會通常會在報紙、網絡發布廣告,區縣級的人才交流中心幾乎每周都有招聘會,還有校園招聘會。
人才中介、職業介紹所是以公司或個體形式出現的人才中介機構。
人脈關系營銷。調查發現,“求職順利的人群中,表示‘家庭或親戚提供了有價值的幫助或者建議的占比超過了40%,而求職相對比較困難的人群,這個比例下降到了不到25%。”因此,大學生應廣泛求助親朋好友、同學來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對于那些心儀的公司,大學生還可以經常關注其公司官網內的招聘信息,有時要進入到人力資源部門的專欄信息中查找招聘公告。
4.3.2 ?線上渠道:知名度高、歷史長的專業招聘網站,包括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
專業校園招聘網站:梧桐網、應屆生求職網。
綜合性門戶網站:如58同城、趕集網等。
高端人才求職平臺:如獵聘網,主要服務對象不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地方人才網站:如四川省人才網。
行業人才網站:專門為某個產業的企業和人才服務。如拉鉤網,專門為互聯網行業人才。
總的來說,互聯網招聘由于成本低、信息發布面廣、使用靈活,已經成為企業主要的招聘渠道。同時也為求職者降低了求職成本,因此,大學生一定要善加利用。
5 ? ?結束語
綜上所述,把市場營銷知識運用于大學生求職,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求職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從微觀角度看,可以解決大學生求職難問題,增加大學生求職成功率,提高求職質量,降低求職成本,提高就業滿意度。既能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效率,又能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從宏觀角度看, 通過增加就業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通過提高全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和質量促進了國家經濟繁榮。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19/content_5150090.htm,(2016-12-19)[2022-03-21].
[2]麥肯錫咨詢公司.中國的選擇: 抓住5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機遇[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487783.html,(2016-6-25)[2022-03-21].
[3]麥可思研究院.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4]網易云課堂發布2017《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EB/OL].http://news.163.com/17/0919/16/CUN8KTLC000194VU.html,2017-09-19[2020-03-10].
[5]畢克貴.市場營銷學(2015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