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虹 王桂亮
內容摘要:萬瑩、李孝嫻主編《漢語聽說入門》是“飛躍漢語”速成系列教材的聽說教材,自出版以來廣受歡迎。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情況,分析了該教材練習設計部分的特點,以便為后續教材編寫或改進提供一份用戶體驗。該教材的練習設計題型豐富,題量充足,巧妙運用圖像作為練習設計資源,語音練習注重音義結合訓練,口語交際練習注重交際情境設計。這些特點有利于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當然也存在個別需要完善的地方。
關鍵詞:《漢語聽說入門》 練習設計 針對性 實用性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練習是鞏固漢語學習的主要途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練習是對外漢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教材應該是一部精心編排的練習集?!保罨菰?997)可以說,練習編寫的好不好是衡量教材編寫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但是“令人擔憂的是,對外漢語練習研究方面的進展一直比較緩慢”(劉頌浩2017)。如何推動練習研究尚需更多細致深入的個案研究。
萬瑩和李孝嫻主編的《漢語聽說入門》(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是“飛躍漢語”速成系列教材的聽說教材。該教材定位明確,適用對象為零基礎的國際學生,具有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科學性、交際性等特點,課文內容和練習設計均“突出以學習者為主的編寫理念”,“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萬瑩、李孝嫻主編2013),自出版以來廣受歡迎。
本文擬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情況,選擇《漢語聽說入門》(后文簡稱“《入門》”)中練習設計部分的內容來考察分析該部教材的練習設計的特點,為后續教材編寫或改進提供一份用戶體驗。這里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試作分析。
一.題型豐富,題量充足
楊寄洲(2003)認為“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編者的編寫思想和所遵循的教學法原則。對外漢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練習要為實現這一目的服務?!必S富的題型和充足的題量是保障練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入門》共15課,每節課的練習設計均包括聽力練習、口語練習兩部分。具體題量情況統計如下(按大題計數)。
從表1可知,《入門》總題量為215題。其中,聽力練習131題,口語練習84題。從各課的題量分布來看,有13大題的為第一、三、四、五課,有14大題的為第二、六、十一、十四、十五課,有15大題的為第七、八、十三課,有16大題的為第九、十、十二課。每課的平均題量約為14.3大題,總體來看每課的題量分布比較均衡。按教材編者建議每課學習時間為4學時,15課共計60學時,這樣的話,每學時平均題量約為3.6題。
楊寄洲(2003)認為“教材練習的編寫要遵循‘理解——模仿——記憶——應用這一學習規律,做到層次分明、由簡入繁、由淺到深,由死到活?!本毩暱梢苑譃槔斫庑途毩暋⒛7滦途毩?、記憶型練習和應用型練習(楊寄洲2003)。按不同題型來統計發現,理解型練習有79題、模仿型練習有48題、記憶型練習有73題和應用型練習有15題。該教材的題型選擇以理解型、記憶型為主,模仿型、應用型次之,大致是符合漢語初學者的能力水平和學習要求的。
總體來說,通過教學實踐發現該教材的題量和題型總體上是可以滿足實際教學和學習的需求。當然,從更方便使用的角度來看,該教材的練習部分也還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一是題量和難度可以隨學生漢語水平提升適度增加。《入門》每課的練習題量較為均衡,聽力練習每課約為8.7大題,口語練習每課約為5.6大題。隨著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做完練習的速度越來越快,練習題有時候就不夠用或者難度不夠。練習題的題量和難度如何平衡需要教材編寫者能夠有所調整。二是建議區分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需要授課教師自行處置,客觀上增加了教師的備課工作量,也不利于學生課后集中練習。區分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已經是學界較為一致的練習編寫意見(劉頌浩2009)。根據《入門》的交際性、針對性特點(萬瑩、李孝嫻主編2013),修訂時可以參考《中文聽說讀寫》的做法,標注區分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其中,課堂練習采取突出師生互動練習為主的做法,讓學生在交際情境中即時強化鞏固所學;課后練習以技能鞏固為主,方便學生通過足量的訓練不斷提高漢語運用能力。
二.巧用圖像作為練習設計資源
劉頌浩(2009)認為編寫練習要遵循“目的明確,形式靈活”和“簡潔直接,實用有效”的原則,這與呂軍偉、陳麗斯(2019)認為“針對性是練習質量的保障和前提”看法是一致的。但有關研究并未過多關注采取何種方式提高針對性。在漢語聽說的練習中,應該想方設法充分利用圖像的直示性和針對性,幫助初學者克服學習障礙。因為“在初級外語教材中,圖像不但能提供語言使用的情景、說話人的年齡身份,更是各種練習不可或缺的提示手段?!保ㄙ”?991)比如,在練習語音或生詞時,直接用圖像展示就勝過用學生母語或者英語翻譯。《入門》第七課聽力練習第七題在練習價格的表述詞語時,用超市里的價簽圖像,讓學生回答各種商品的價格。再如,在練習語法結構時,若有具體圖像,學生會覺得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做機械呆板的句型練習。《入門》第十課口語練習第三題“看圖片,用‘……在……的旁邊/左邊/右邊/前邊/后邊/中間說句子”練習方位句式時,可以利用校園平面圖說明方位或設計路線情境。此外,飯館菜單、火車或者飛機時刻表、飯店登記表、影視劇廣告等都是很貼近學生生活的圖像材料??偠灾?,越是接近實際生活的圖像,越方便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
《入門》練習的編寫者善于選擇恰當的圖片作為練習資源。《入門》的題型設計中,經常采用“看圖說話”“聽詞語,選擇正確的圖片”“聽詞語,判斷正誤”“聽句子,選擇正確的圖片”“聽錄音,根據圖片判斷正誤”“聽一聽,畫一畫”“看一看,讀出下面鐘表的時間”“看圖片聽對話,選擇正確的答案”“看圖片聽句子,選擇正確的答案”等題型。這些題型設計在具體運用時用圖像代替文字或拼音,考慮到了初學者的漢字或拼音水平較低的情況,可以降低練習的難度,幫助初學者克服畏難情緒。
《入門》注意到了選用圖片的典型性,絕大多數用來展示詞語或句子使用的情景的圖像是與題目情景相對應的。比如,在練習日期、時間的表述時,可用電腦或者手機上的日歷表和鐘表上的圖像。《入門》第六課《你早上幾點起床?》的聽力練習第五題為“看圖像聽句子,選擇正確答案”,五個選項直接采用清晰美觀的數字時鐘圖像來顯示不同時間,就很貼近學生看時間的生活實際,學生的練習正確率也很高,教師也不用太費力解釋。
當然,在選擇圖像時要注意不要選用模棱兩可的圖像,意義表達要明確沒有分歧?!度腴T》中個別地方的圖片選用尚有待改進。比如,第三課《請問,這是辦公室嗎?》的聽力練習第五題“聽詞語選擇正確的圖片”中,有兩張圖片都是辦公室有人在工作,一張是遠景一張是近景,聽力詞語中有一個是工作,有一個是辦公室,這樣的圖像導致兩個詞語都能與任意一張在辦公室工作的情景相匹配,就容易導致學生分不清到底選哪一張圖片。再如第四課《我們互相幫助,好嗎?》聽力練習第四題“聽詞語選擇正確的圖片”中,與詞語“房間”相匹配的圖像是一張床上睡著一名留學生的近景圖片,學生乍看之下認為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睡覺,類似的圖片一眼看過去容易讓人混淆重點,模糊不清。對此,建議修訂時讓學生試讀試用,避免上述模糊情況出現,提高針對性。
三.語音練習注重音義結合訓練
良好的聽力和標準的發音是漢語口語習得的基礎。不少漢語入門教材前10至15課均以發音訓練內容為主進行集中訓練,之后則不再有語音練習內容。從多數入門教材的練習內容來看,這些練習題往往缺乏有意義承載單位的語音、聲調練習,經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效果不佳。語音習得具有長期性,每位學生的語音習得過程并不同步,限定時間集中訓練,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產生不良影響。《入門》的聽力練習較好地做到了將語音練習貫穿教材始終的原則。因為要求學生的發音達到一定的水平,需要把練習合理分配在整個入門階段,使語音、語調的練習與生詞練習、結構練習和功能練習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最終幫助學生克服“洋腔洋調”,達到字正腔圓的發音標準。
《入門》從聽出發,以聽帶讀,以聽帶說,在有意義承載單位的語流中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將語音練習與語義表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萬瑩、李孝嫻主編2013)?!度腴T》的練習題把聲調、聲母及韻母按照各自特點進行分類練習,然后結合學過的詞語進行聽和讀的練習,最富特色的是用有意義的音節練習代替單獨的拼合練習。比如《入門》第一課《你好!》第一題“聽錄音,給沒有聲調的音節標上聲調”中用“ni men”“lao shi”音節代替單獨的“men”“shi”的聲調標調練習。用有意義的音節來練習聲調,既是音節的拼合練習,也對新詞語起到復習鞏固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每課的語音練習選擇的意義承載單位和該課的新詞語完全重合,這樣可能導致學生即使不聽錄音也能寫出正確答案,可能會降低訓練難度,今后可以考慮增加部分新詞語提升難度來訓練語音。
四.口語交際練習注重交際情境得體
劉頌浩(2009)指出“練習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谡Z交際練習不但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說什么話,而且要努力說得得體,克服機械照搬的泛化誤區(佟秉正1991)。正如劉元滿(2008)所言“得體性是口語交際中的重要標準。得體性要求人們遵循一般的談話規則,一方面要符合情景的需要,一方面要符合個人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比如在練習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時,初學者當然可用“你好!”應對問候場景,但要是遇見一位明顯看著就不高興的朋友,用“你好”打招呼就不恰當了;有學生學完“上哪兒去呀?”后,又以為凡是在路上碰到熟人都可應用,要是早晨上課時間在校園遇見背著書包的同學,問一句“上哪兒去呀?”反而會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劉元滿(2008)還認為“得體性表達要在典型場景中才能得到展示,教材中應該出現商場、飯店、家庭、辦公室、醫院、街頭路邊、研討會、社交場所等不同場景的談話,而人物會帶著自己的文化烙印而自然登場。”《入門》中的口語交際練習以“完成對話”和“合作練習”為主,在設計題目時很好地考慮到了這一點。比如,第八課《你吃不吃辣的?》口語練習的合作練習為“三人一組,分角色完成下列對話”,設計的情境是兩人就餐期間和一名服務員發生的對話,其中有一句“來一個西紅柿炒雞蛋”。這句話在我們日常點菜中就使用率極高,特別生活化,真實可信。
要讓學生在練習時意識到交際情境的重要性,有時候也可以借助相應情境的典型圖像來輔助。口語交際練習沒有“標準答案”,教材中只能設計圖像提示,只有指導做練習的老師才能評斷學生的答案是否得體。就此來看,《入門》中的個別題目設計顯得略為機械。比如,第九課《教室里邊有什么?》口語練習中的合作練習為“兩人一組,分角色完成下列對話”,題目要求其中一人提問“教室里有桌子和椅子嗎?”然后要求另一人回答。這道練習題提供的情境不夠典型,因為現實生活中人們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這么提問。
無論是聽說法還是交際法,都注重口語練習以有意義的語言活動為主要方式,盡可能避免機械的公式模仿?!度腴T》的口語練習中設計了較多以“讀”為主的題型,如“朗讀詞組、朗讀句子、看圖片說句子、讀數字”等,朗讀過多在無形中減少了開口說話互動交際的練習機會。此外,《入門》在編寫體例上增加了“擴展”部分,比如第十三課《祝你生日快樂!》的擴展部分的例句:“我買了很多餅干、飲料?!苯又强梢杂脕硖鎿Q的部分:“看兩本書;寫十個漢字;吃一碗面條;喝一杯果汁”。這些屬于較為機械的替換練習??赡苁且驗樵摫窘滩氖且槐韭犝f教材,而不是綜合類教材,因此機械性的模仿記憶練習較多,有意義的交際練習總體較少。到底如何處理二者比重才能有利于練習的有效性,是需要在教材修訂時認真斟酌的。
漢語聽說教材的練習部分承擔著提升學習者漢語交際能力的核心任務,如何通過練習設計實現訓練的有效性一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度腴T》的練習設計題型豐富,題量較為充足,能巧妙運用圖像作為練習設計資源,注重音義結合訓練,注重交際情境設計。這些特點說明《入門》既注重復習強化、診斷檢查、應試培訓等基礎練習目標,也注重拓展提高、放松調節等多重擴展目標(劉頌浩2009)。總體來說,《入門》對練習設計的大膽探索和嘗試,有利于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當然探索無止境,《入門》尚存在個別需要改進的地方。本文只是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和體會提出了一孔之見,希望能為該教材的編寫修訂提供一份用戶參考。
參考文獻
[1]劉頌浩.對外漢語教學練習研究的現狀及發展[J].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17(4):88-99.
[2]劉頌浩.對外漢語教學中練習的目的、方法和編寫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2009(1):111-120.
[3]劉元滿.高級口語教材的話題、情景和話輪[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24-130.
[4]呂軍偉,陳麗斯.近二十年對外漢語教材練習研究現狀與改進對策[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99-105.
[5]佟秉正.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91(1):33-39.
[6]萬瑩,李孝嫻主編.漢語聽說入門[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7]楊惠元.論《速成漢語初級教程》的練習設計[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3):30-37.
[8]楊寄洲.編寫初級漢語教材的幾個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4):52-57.
基金項目:江漢大學2018年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2018年科研啟動費084號)資助。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江漢大學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