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清晨采回的紅菱,帶著一股露水氣,一口咬下去,“咔嚓”有聲,清清涼涼,頰齒留香。
當村里有人扛起腰子盆直奔池塘時,我和姐姐經不住誘惑,也扛起腰子盆,一路疾行來到南塘,選擇一處菱角長得最旺盛的地方下了水。
采菱角,不如叫“翻菱角”,漂浮在水面上的只是菱葉,菱角藏在水下的菱盤根部。為了提高采摘效率,須左右開弓,一手翻轉菱盤,一手飛快摘取,然后將翻過的菱盤放置一旁,以免重復采摘。
一代文學大師孫犁在《荷花淀》中寫道:“……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文中所言之水是深水,水域寬,行動自由度高。而在南塘里采摘,由于菱角長得稠,幾乎寸步難行,需要蕩開一條水路。
好在姐姐從小在水鄉長大,是采菱角的高手。只見她綰起袖子,皓腕翻飛,落在盆底的菱角“咚咚”作響。見到嫩菱角,我和姐姐就往嘴里丟,其味比水果還好吃,誠如張岱《品山堂魚宕》所言:“小菱如姜芽,輒采食之,嫩如蓮實,香似建蘭,無味可匹。”
采著采著,不知不覺間,一輪金黃色的月亮已掛上柳梢頭,輕霧在池塘縹縹緲緲。池塘深處傳來了隱隱約約的歌聲:“我倆劃著船兒,采紅菱呀采紅菱,得呀得兒郎有心,得呀得兒妹有情,就好像兩角菱,從來不分離呀,我倆一條心。”只聞歌聲,不見人影。
菱角,又名腰菱、水栗、菱實。去皮后,可清炒、可燒肉、可熬粥、可煲湯、制豆磨、磨菱粉,風干貯藏,好處多多。《本草綱目》云:“菱角能補脾胃,強股膝,健力益氣,菱粉粥有益胃腸,可解內熱,老年人常食有益。”《齊民要術》曰:“菱能養神強志,除百病,益精氣。”
我和小伙伴兒們除了愛吃菱角,還喜歡制作菱角哨。它的做法是:先用小刀刮掉菱角頂底的表皮,然后用錐子從頂部穿透而過。如此,菱角上下就有兩個小孔。接下來,從小孔將菱肉一點點兒掏空,哨子就做好了。一到夜晚,村子里哨聲嗚嗚,此起彼伏,美如天籟,煞是熱鬧。
秋風今又起,我仿佛又聞到了故鄉的菱角香,在被風兒吹得蓬蓬翹起的菱葉間,綴著一枚枚青色的、紅色的或紫色的菱角,有一種“翻翻菱荇滿回塘”的詩情畫意。
多想回到從前,回到那一方菱塘,去享受那自由而純真的浪漫時光,收獲上蒼慷慨的饋贈——菱角的哨聲、鄉野的清風和菱塘上銀白的月光。
劉 峰:1970年代生人,筆名顏紫、宇原。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農民日報》《長江文藝》《湖北日報》《中國民族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