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心向黨、踔厲奮進”,在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來臨之際,《心理與健康》雜志與小懂健康聯合對話了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會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王高華院長。
通過王高華院長講述他的“成長之路”,以及對于近年精神醫學發展趨勢的分析與認知,來讓更多精神科醫生,或有志于投身于精神醫學領域的青年人,增進對精神醫學的理解。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會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司法部法醫精神病能力驗證專家,教育部教指委(精神衛生)委員,國家規劃教材主編,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
1980年原湖北醫科大學(現武漢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習;
1985年原湖北醫科大學一附院(現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科醫生;
1997年擔任精神科主任、神經精神病研究所所長;
2005年擔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
2019年擔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院長。
先后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50余篇;承擔美國Stanley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10余項研究工作;長期從事抑郁癥基礎和臨床研究、精神藥理學研究;長期從事精神疾病重大案件的司法鑒定工作,并被司法部評為全國“司法為民好榜樣”。主編、副主編精神醫學專業規劃教材多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粟宗華精神衛生獎多項。榮獲“全國優秀醫院院長”“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等稱號。
心理與健康:影響您走入行醫之路的人物是誰?您當時選擇精神衛生醫療領域的原因是什么?
● 王高華教授:我是1980年上大學,填報志愿時沒有那么確定學醫。但是我的父母、親戚朋友直觀的感覺都認為當老師或者當醫生是最好的職業,所以當時我填了好幾個醫學院、師范學院。我走上醫學的道路只是一種很樸素的直觀印象,以及家長、老師的共同影響。
我于1985年畢業于湖北醫科大學,當時我在湖北的一個縣級醫院實習,特別是在神經內科碰到了很多精神和神經方面出問題的患者。我在大學期間大量閱讀了社會科學、心理學、哲學方面的書籍,畢業時我想選擇一個能把臨床醫學和社會科學結合的學科,當時我就選擇了精神病學。
上個世紀80年代,精神病學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但是我堅定地選擇從事精神病學相關的工作。在畢業生工作分配填報志愿時,我填報的一二三志愿全部都是精神科或者精神專科醫院。從1985年開始,我就走向了從事精神病學的道路。我到精神科報到的時候,我的老師臧德馨教授了解了我的情況后說“你是湖北省第一個自愿報名干精神科的!”當時感覺就是喜歡,對我來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時另外一個直觀的感覺是,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在未來10年到20年會有一個空前的發展,現在看來我的預測是基本正確的。關于精神病學,需要研究以及探索的內容太多了,我有一種如饑似渴的感覺,我堅信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心理與健康:根據您的觀察,近十年來,臨床上的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案例有哪些新現象和新變化?
● 王高華教授:第一個變化是精神疾病疾病譜的變化,當時更多看的是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現在重性精神病的占比是下降的,這并不意味著精神疾病變少了,精神疾病的總體發病率是增加的。像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失眠等精神障礙,在綜合醫院門診和病房占比越來越高。
第二個變化是老齡化。老年相關的疾病,比如老年癡呆、老年情緒障礙等。老年精神醫學今后有很大的需求。
第三個變化是兒童青少年就診的比例越來越高。
第四個變化是越來越多的綜合醫院都開設了精神病學相關的科室,有的叫精神科、有的叫臨床心理科。像消化內科、康復科、疼痛科等,這些科室所涉及的疾病都是和心身疾病交叉的,或者和臨床心理學交叉的,這個方面的會診需求、培訓需求、看病需求越來越大。
第五個比較大的變化是睡眠醫學。睡眠醫學不僅僅是精神病學的概念,它是和心理學交叉的,已經發展成一個綜合學科。
近幾年老百姓對心理學知識、精神病學知識的了解越來越多,健康素養也提高了,精神疾病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再來就診的患者比例變少了。一般有了疾病的跡象,大家就會找醫生咨詢,或者帶孩子來看病,這是社會的進步。總體來講,我認為這個變化包含疾病輕重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睡眠醫學的變化以及就診流程的實際變化。
心理與健康:您認為如今中國精神醫學的發展進程如何?未來中國精神醫學應該如何發展?
● 王高華教授:根據黃悅勤教授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精神疾病的總患病率超過了16%,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人群,精神科醫生總數目前已經突破了5萬,過去精神科醫生有數量的短缺,現在要進一步過渡到質量的提升。國內已經有32家醫學院校開辦精神衛生系,精神醫學發展的進程中,疾病譜有變化、發病率有上升。
未來中國精神醫學的發展:從人才方面來講,過去的絕對短缺變成相對短缺,東西部可能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一線城市,精神科醫生基本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精神醫學的發展包括老年精神醫學都會得到空前的發展,同時精神醫學的發展要進一步完善和鞏固精神專科醫院的基礎作用。從早期來講,精神專科醫院占主導地位,主要是防治重性精神病。除了進一步鞏固精神專科醫院服務以外,綜合醫院精神科、心理科、心身醫學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趨勢。
精神疾病普遍化,焦慮、抑郁、失眠等發病率不斷地上升。出于病恥感,很多人對就醫有顧慮,但是在綜合醫院的精神科、心理科、心身醫學科來就診,就診者的顧慮和障礙相對比較小。近些年綜合醫院開辦精神科、心理科的非常多,但是我的觀點是大門診小病房快周轉模式,綜合醫院可以治療重癥,如果治療不了可以轉精神專科醫院。我個人認為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有三個服務: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對于廣大精神疾病患者,特別是比較輕的精神障礙患者的服務。
二是要為精神專科醫院服務,為精神專科醫院有軀體疾病的患者服務。比如某個精神專科醫院患者有心臟病,到心內科可能不受歡迎。留在精神專科醫院,專科醫院不具備救治能力,但是綜合醫院的精神科就能發揮綜合優勢,為專科醫院有軀體疾病的患者服務。
三是從大醫學的角度,綜合醫院精神科可為內外科等有精神障礙的患者服務。內外科門診住院病例當中有相當比例會出現心理問題,一般性心理問題,內外科醫生可以處理,但是也有部分需要精神科醫生會診。精神科應為內外科醫生和患者提供專科服務。
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心理服務,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不僅僅限于醫療機構,包括心理咨詢機構,社會和群團組織等。從質量方面來講,社會心理服務機構需要進一步規范。
心理與健康:當前,我國精神衛生醫療服務資源較為短缺且分布不均,現有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能力和水平較難滿足大眾健康需求及社會管理需要。您認為如今的互聯網對于精神衛生醫療體系建設有哪些優勢?未來應該如何引導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 王高華教授: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推動了互聯網醫院的發展,互聯網醫療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武大云醫)是在2020年2月3日獲得湖北省衛生健康委批準建立的。互聯網醫院和過去的線上咨詢不一樣,它有一個完整的就醫流程。除了不能在線下診療以外,其他過程都跟線下就醫流程是一樣的,掛號、問診、收費、取藥等這些都可以在線上完成。
互聯網醫療毫無疑問是一個發展趨勢,基于醫療安全的考慮,目前基本上限于復診病人。謹慎是必要的,但是它一定是向前發展的。總體來講,互聯網醫療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還會有一些問題,這是一個不斷規范、不斷完善的過程,前景一定是廣闊的。
心理與健康:對于想要從事精神衛生醫療領域的年輕人,您有哪些建議?
● 王高華教授: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是一個專業化的訓練,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大學畢業的醫生,由一名普通的醫生走向一個真正成熟的醫生、專家教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職業化的訓練。精神科醫生的職業化訓練,盡管我們現在有規培,各個醫院有輪轉,年輕醫生有各個醫院培訓的制度,但從全國來講,我覺得這個體系還不是那么完整、完善。所以我認為職業化教育很重要,職業化教育包括職業技能培訓、法律法規的培訓等。作為一個醫生,從醫院來講,依法行醫,對個人來講,依法執業。我個人認為大多數醫院在這一塊的工作還是有待提升的。
第二,學習人文知識的重要性。精神醫學跟其他學科不一樣的地方是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心理社會因素相關。如果人文知識不足,對理解人性還是有差異的。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廣泛地閱讀心理學、社會學相關的書籍,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系統地學習臨床專業技能。包括臨床診療,各種類型的疾病知識等。作為年輕醫生來講,知識面既要寬,又要精深地學習精神病學的每一個領域,包括重性精神病、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老年精神醫學等。當成為一定級別的醫生時,應選擇一個領域進行深耕,我們強調專科專家專病,不要當萬精油醫生。
第四,要加強溝通能力的訓練。我們既要跟患者溝通,還要和家屬溝通,所以我經常講以患者為中心,以家屬為抓手。
第五,年輕人應該有遠大的目標,要鼓勵成名成專家。不管在哪一級醫院,只要你努力,在一定的范圍內成為名家名醫,應該是你追求的目標。怎么成為一個名家,我覺得首要的是醫療技術,醫療技術包括醫患溝通等。此外,在學術影響方面,年輕人應該勇于站出來,勇敢地走出去,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科研活動以及學會協會舉辦的論壇,獲得專業圈子的認同。
第六,年輕醫生除了有醫療技術、學術影響之外,社會影響也很重要,患者的口碑是對聲譽的最好評價。社會影響,比如參加公益講座等也很重要,沒有病人的醫生不是好醫生。
總體來講,我覺得年輕醫生首先要對這份事業有一份熱愛。其次要進行系統化的職業化訓練。最后要強化專科專家專病的理念,同時多管齊下,醫療技術、學術影響、社會服務要綜合協調地發展。
不管你在什么崗位,不管在綜合醫院、精神專科醫院、研究機構等,我覺得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誠實做人是事業的希望,生活的機遇和前途的保障。只要你努力,每個人都有唱戲的舞臺,出彩的時刻。祝愿我們的年輕醫生茁壯成長,祝廣大醫師朋友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