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

當山口茜在東京世錦賽上成功衛冕女單冠軍后,這位一向情緒穩定的“小馬達”也鮮少在混采區紅了眼圈。記者問:“在家門口衛冕意味著什么?”山口茜抿抿嘴巴,側過頭說:“其實賽前我一直讓自己避免去想這是在家門口舉辦的世錦賽,不希望自己因此感到緊張。當贏下比賽后,我好好地看向了觀眾席上的大家,真的很激動,能夠贏下來太好了!”
一年前的東京奧運會,24歲的山口茜因在本土作戰而背負起沉重的壓力。從里約到東京的五年中,她在起伏之間拼命奔跑,哪怕是傷病困擾亦不曾退縮。然而,在東京武藏野之森的球館內,山口茜早早止步于8強。她并非被對手擊垮,而是在排山倒海的壓力面前亂了手腳。臥薪嘗膽的山口茜從失意中汲取著養料,斗轉星移一年后,她手握兩枚世錦賽金牌向世人宣告山口茜時代的到來。
能夠再度登上世錦賽女單冠軍的寶座,山口茜表示那是非常不一樣的心情,“這次奪冠并不是東京的復仇,而是讓我要向前看,將每一次比賽視作一次挑戰,希望自己能夠快樂地享受比賽。”這是從不矯揉造作的山口茜的內心獨白,這個球場上的“老實人”從始至終靠著勤奮、純真且不屈不撓的堅持,回擊著世俗的眼光。
天資并不出眾的山口茜,1.56米的身高,別人跨一步,她要跑兩步。她不如戴資穎那般將假動作玩得出神入化,也不如拉差諾將動作的一致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更不會像馬林那般把氣吞山河的氣勢進行到底。但是,她那不算華麗的技術在不斷奔跑的腳下卻釋放出熠熠生輝的光芒。憑借著野蠻生長的執拗,山口茜自出道就讓人眼前一亮,而她更是將勤能補拙、天道酬勤這樣勵志的詞匯演繹得生動形象。
隨著今年成功衛冕世錦賽冠軍,山口茜在十年間成為世界羽壇在世青賽和世錦賽均實現冠軍蟬聯的女單第一人。2013年,年僅16歲的山口茜在曼谷世青賽上擊敗同胞大堀彩,站上了代表青年最高水平的塔尖;轉年在馬來西亞世青賽中,她又擊敗了中國選手何冰嬌,勇奪兩連冠。與網帶差不多的個頭,任誰都不會看好她的未來,但是不認命的山口茜硬是靠著嬌小的身軀在賽場上輾轉騰挪,自始至終不停歇地奔跑、極限救球、搶分。
在許多人眼中,山口茜在場上表現出的韌勁、頑強與單純,遠比勝利與冠軍重要。如果留意觀察,會發現山口茜在比賽中很少要求換球與傷停,這些調整戰術在她身上很難見到。2018年世錦賽半決賽,她在快拿到局點時,同意了辛德胡的換球要求,而這一刻的喘息也為她的失利埋下遺憾的一擊。因為節奏被打亂,山口茜局點發球錯區。那一瞬,她沒有懊悔自責,只是淡淡地回頭,尷尬一笑自嘲。2019年蘇迪曼杯決賽失利,賽后山口茜將那雙打滑的球鞋送進垃圾桶,這份堅決的斷舍離也成就了她在日后有針對性的技術完善。
一雪前恥,大殺四方,是山口茜的態度。失去的,她會用更強硬的方式拿回來。所以,每當棋逢對手時,山口茜都會迸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讓人感到壓力重重的殺氣。這種超然的飛升,讓人全然不敢將當年那個因為控制不好風向而在比賽中途哭泣的山口茜與之聯系到一起。也因此,執拗的她不再采用教練要求的吶喊鼓勁方式給自己加油,“讓我不要在比賽中哭,于是我開始忍耐自己的情緒,不發出任何聲音就好。”
世錦賽后的第二天,山口茜又開始了日本公開賽的征戰。作為在16歲就捧起該項賽事冠軍的她,憑借著強大意志力,扛過身體的疲憊,接連戰勝內維爾、何冰嬌、李美妙、陳雨菲、安洗瑩,第三度折下日本公開賽女單桂冠,亦為自己的戰績簿添上新的紀錄。
別看賽場上的山口茜是個不知疲倦的“小馬達”,生活中的她則喜歡宅在家,慢悠悠地度過清閑時光。看起來云淡風輕的她,實則有著溫柔細膩的內心。海外征戰都是兩個人一個房間,山口茜和隊友的比賽時間總是不相同,導致經常晚場比賽的她不敢用吹風機吹干頭發。“不想打擾到隊友,而且我是短頭發就不吹了。只是,轉天起床后我的發型會千奇百怪。”因而,山口茜樂此不疲地收藏了許多自己爆炸頭的自拍照片。
對山口茜而言,上場能快樂地享受比賽是她的希望,盡管一定會有緊張的時刻,會有急躁的表現,但是,她會一分分去打,在自己的節奏中做個快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