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凱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這一新規在褒貶不一聲中落地并實施。細讀新規,不難發現規則制定者的良苦用心。尤其是關于教育懲戒的定義,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懲戒是為了教育,是為了學生的良性發展而懲戒,并不是為了顯示教育者的權威和霸道而進行的責罰。懲戒的目的是改正不良行為,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任何一種制度一定要與某一種文化結合才能發揮最好的功效,制度治標,文化治本,標本兼治才能讓學生健康成長。為此,我校借助“創造教育理念下的德育特色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探索教育懲戒順利實施的有效路徑。
一、“道”“術”結合,固教師之本
教育要注重“道”“術”結合,“道”是教育者的愛心和情懷,“術”是教育方法和措施。“道”“術”結合才是根本。正所謂:“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育者的初衷是教書育人。
為人師者必須在“術”上用心學習,加強德育業務培訓,熟悉教育類及青少年類的法律法令,掌握基本的心理學常識,會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教師必須在“道” 上有為,只有將心比心才能眾人同心,只有用心用情才能獲得尊重愛戴。“術”可速成,“道”須歷練,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在學校層面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包括師德文化、團隊文化、制度文化。教師心安則理得,理得則事成。
二、順勢而為,護家長之愛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就是家庭的希望。家長愛子情深可以理解,但要愛子有方,教子有道。這需要家校攜手,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方面形成共識,達成默契。因此在建班之初,教師、家長、學生之間還處在磨合期之時,班級文化尚未建立、班級制度還未形成之際,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非常重要。在制定班規的時候,如果遇到很多不同意見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學生出現,不妨分分組。按照班規進行管理的可以稱作“班管組”,按照家規、家庭會議進行管理的可以稱作“家管組”,家長根據自身訴求加入不同小組,一班兩制,求同存異。這兩組成員可以定期遞交申請換組。在班級文化形成之后,磨合期到位后,可以酌情劃分“自律組”和“特訓組”。“自律組”包括行為自覺能夠按照班級規定進行自我管理的學生。“特訓組”包括一些行為習慣經常出現偏差、本人又有強烈改過自新意愿的學生,經家長同意后加入。該小組采用特訓制度,站在家長的角度,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三、彈性管理,治學生之行
過于嚴格的管理勢必會帶來強烈的反彈,因此在制定班級制度或公約時,注意獎罰分明,循序漸進,進退有度。比如說罰站,可以從罰站10分鐘開始起步,到罰站20分鐘再到40分鐘,寫檢討書可以視情節輕重及犯錯頻率設置100字、200字到400字不等。這就是彈性管理意識。
1. 彈性管理之特訓賦能
一線教師常用的懲戒方式基本上是保證檢討加說明,罰抄罰站叫家長。目前的新規明確禁止反復抄寫,且書寫類懲戒效果不佳,容易導致學生養成敷衍塞責的不良習慣。新規也要求教師在特殊情況下才通知家長共同教育,否則動輒叫家長來學校是在“懲罰”家長而不是教育學生,如果家長遷怒于學生,教育就變成了傷害,好心被誤認為惡意。
因此,將懲罰變作有目的的訓練效果會更好。筆者將此模式稱之為特殊訓練,并設置特訓制度。具體措施包括:可以用朗讀、背誦指定內容代替抄寫類懲戒。抄寫類懲罰最便捷的是可以看到懲罰結果,不需要過程監督。但隨著科技發展,朗讀背誦可以錄音留底,且朗讀、背誦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也是家長樂于見到的,阻力會減少很多。如果無法錄音,可以使用批注式閱讀方式代替抄寫,即精選一些時政新聞或者名著佳作讓學生閱讀后寫批注,以練代懲,提升閱讀量,何樂而不為?
再比如上課喜歡說話的學生可以靜坐練字20分鐘。經常找不到個人物品的學生可以設置找物特訓,即在規定時間內收拾好自己的個人物品,并能在短時間內拿出指定物品。對于說話不文明的學生,可以規定他們堅持每天進行文明禮貌用語打卡統計。對宿舍整體違紀的可以設置拓展游戲進行團隊訓練。特訓也可引入游戲的方式,比如設置抗干擾訓練,類似于“我們都是木頭人”游戲。
特訓實際上是懲戒的另一種形式,但形式更靈活,更加注重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改過自新。特訓制度設置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學生,而是為了幫助學生改正缺點。特訓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將學生不好的行為扭轉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才是育人之道。
2. 彈性管理之班級預警制度
彈性管理還體現在班級制度的多樣化上,可嘗試建立班級四色預警制度(綠色和平、藍色常態、黃色預警、紅色警報)。
根據班級在年級的各項排名,科任教師的評價及特殊表揚和投訴(學校管理團隊、家長反饋的相關學生信息)設置不同級別的獎懲。
綠色和平等級額外獎勵全班一次文體活動時間,全班每人獎勵一張免罰單,可以免去一次特定的懲戒,相關個人懲罰減半,獎勵翻倍。藍色常態等級用特訓制度代替懲戒制度,個人獎懲按班級約定正常進行。黃色預警等級特訓制度延長時間進行。紅色警報等級實施懲戒制度。可以說懲戒制度是最后的底牌,不可常用也不可濫用。正是有這一班級預警制度的存在,促進了學生自主管理能力、自我約束反思能力的提高。
四、關門留窗,引純正之風
班級制度能夠順利實施,源自于班級文化的深入人心。而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純正班風的維護。純正的班風是班級輿論導向的指南針,是學生自覺約束自我,抵制惡習、排除陋習的守護神。所以特訓制度、懲戒制度的實施需要班級輿論支持,不能讓被特訓、被懲戒的學生失去尊嚴。新規要求教師不能辱罵或者以歧視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學生人格尊嚴,也要制止學生群體內部涉及校園欺凌的行為。新規還強調“對改正錯誤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因此要特別設置“特訓之星”“反思之星”獎項,表彰勇于改過、反思到位的學生,我們在給學生關上一扇門的同時,要留下一扇希望的窗戶。班級還應該設立申訴委員會,給予違規者、嫌疑者申訴、辯解的機會。教育者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他們澄清誤會或者糾正錯誤觀點。畢竟無論是懲戒還是申訴,其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教育者要確立人性化的教育懲戒觀,在實施懲戒過程中創造性地靈活使用教育懲戒措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差異采取科學的、藝術的教育懲戒措施,最終實現懲戒效果與學生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