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民東
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對學校教學質量的影響舉足輕重,而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公平感往往成為影響其積極性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升教師公平感?龍川縣老隆鎮第二小學從四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根植公平意識,讓公平融于校園文化之中
校園文化是教師發展的精神引領,學校在制定一切規則、制度時都要考慮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2013年起,學校將中國象棋確立為校園特色文化,要求每位教師和學生都要學會下象棋,在師生中根植公平意識。原因如下:
1.? 下象棋需規則意識強,同一場比賽使用同一規則,大家都會遵守。
2. 象棋裁判過程公平。象棋在有爭執的情況下,可以停止“計時”,裁判在了解情況后作出判決,誤判率非常低。
3. 評判結果公平。象棋競賽是很公平的體育競賽,標準統一,結果統一,勝就是勝,敗就是敗,和就是和。
4. 每位教師都學會下象棋,能夠參加象棋比賽裁判工作。
在象棋文化的熏陶下,全校師生形成了公平遵守規則的習慣。
二、嚴格公平分工,教師機會均等
分工公平。學校分配教師工作時盡量公平,教師課時分配日均不超過兩節課。個別教師確實由于身體原因需要學校“照顧”,可經學校班子討論后酌情減少工作量。因為學校在評優評先時與工作量掛鉤,除身體有病患的,其他教師都樂于接受學校的安排。
教師搭配組合公平。學校在教師搭配組合上,采取抽簽隨機組合的方式。很多學校喜歡給教師貼標簽,在分工時選擇“強強聯合”或“強弱幫扶”,實際效果卻不一定好。學校實行抽簽隨機組合的方式,讓每一位教師覺得機會均等,有時雖然會因為搭配不理想而短時期內影響工作效果,但經教師共同努力,“弱者”也會得到提升,從而調動每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選教班級公平。教師所教班級由抽簽決定,確定所教班級后學生不能調班,禁止以任何形式進行調班,從而確保教師教學對象的公平性。
三、展開公平競技,讓教師在競爭、協作互助中成長
為了預防惡性競爭的情況出現,學校在制定比賽方案時注重引導教師既能在競爭中提高,又能團結協作,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在舉行各類比賽時,年級(或科組)推選出來的教師成績好就可以為其增加獎勵名額;推選出來的教師獲獎名次高,該年級(或科組)就相應地增加更多獲獎人數,從而達到競爭與協作互助良性循環。
通過公平競技,教師及團隊展現自我,實現價值。
四、實施公平激勵,在良性競爭中激發教師教育熱情
學校拓寬學術交流、進修學習的渠道,讓好學上進的教師實現專業發展。設立公平的評優評先機制,讓每一位努力工作的教師的勞動和成果都能得到認可。在分配中體現公平性,合理拉開分配差距,體現“多勞多得,質優多得,責重多得”的原則。采用關心、鼓勵、表揚等方式,努力營造爭先創優的輿論氛圍,使教師保持公平心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公平培訓。每位教師都有被認可的潛在需求。學校實行主動培訓“政策”,鼓勵教學能力強、有自我提高意愿的教師主動報名參加培訓。主動參加培訓的教師會更珍惜學習機會,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培訓完之后,他們精心準備培訓心得分享會,為未參加培訓的教師打開了一扇窗戶。這樣的培訓機制,不但讓培訓的教師得到了提高,也帶動了未培訓的教師。
公平評優。公平的評優制度,能更好地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可從家長評價、領導評價、教學實績等入手,建立公平的多元、全面、綜合評價教師的制度。
公平績效。績效工資從考勤、工作量、值日、教育教學過程、教育教學業績等幾大方面內容對教師進行考核。尤其突出教育教學實績,結合工作量、群眾滿意度、學生成績、參與教研培訓情況等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價。為激勵教師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學校還設立了“進步獎”,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得到認可和獎勵。
公平的多元評價讓每一位努力工作的教師得到肯定。在這些公平的舉措下,教師自主發展的熱情被激發。
我們努力讓教師在公平的陽光下成長,為每一位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因材施教 和諧發展引領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YQJK489)研究成果。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