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透鏡是引力透鏡效應的簡稱,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十分特殊且重要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大質量天體(如黑洞、星系、星系團)周圍的空間會發生畸變,使得其背后的天體(如星系)發出的光在經過該大質量天體附近時發生彎曲,再會聚到觀測者的眼中。因此,觀測者看到的是發生了畸變的一個或多個圖像。這種效應類似于透鏡對光線的折射作用,故名引力透鏡效應。
日界線
日界線以經度180°為界,日界線兩側的日期相差1天:從東向西跨越日界線要加上1天,從西向東跨越日界線則要減去1天。
實際上,日界線與180°經線并不完全重合。為了不造成同一個國家出現兩個日期的情況,日界線避開了一些陸地(包括島嶼)。因此,日界線表現出多處曲折形態。
拓撲
拓撲即拓撲學,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表示在網絡中結點和通信介質的連接與分布形式。拓撲學主要關注的是圖形的“連接方式”。在拓撲學里,每一個圖形的大小、形狀都可以改變,它是通過拉伸、卷曲等對圖形進行連續變形來研究圖形的性質,所以拓撲學也被稱為“柔軟的幾何學”。不僅在數學領域,拓撲學在物理學、生物學等許多領域也備受關注。例如,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運用拓撲學思維來探究物質性質的3位物理學家。
剪切變稀
剪切變稀是指非牛頓流體的表觀黏度隨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的現象。
人們日常使用的牙膏是一種剪切變稀流體,擠壓牙膏表面時越用力,牙膏的黏度越小,也就越容易像液體一樣流出。大部分液體食物都屬于剪切變稀流體,如將塊狀老酸奶稍加攪拌,它就變成了較稀的液體。剪切變稀的性質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有著重要應用:適當提高剪切速率,可以降低材料黏度,增加其流動性,通過減小阻力,提高生產效率。
氣候敏感性
氣候敏感性是指氣候對形成因子或影響因子的變化作出反應的靈敏程度。
地球的氣候系統會對外界的各種擾動產生響應,擾動不同其氣候響應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在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中,用平衡氣候敏感性來衡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時地球容易升溫的程度。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1倍,經過足夠長的時間,氣候系統達到平衡時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幅度,就是平衡氣候敏感性。
電擊穿
擊穿是在電場作用下絕緣物內部產生破壞性的放電,導致絕緣電阻下降,電流增大,并產生破壞和穿孔的現象。由強電場作用產生的擊穿被稱為電擊穿。
絕緣材料承受的電壓超過某一程度,或者外加電壓作用下產生很大的漏電流使絕緣材料發熱,以至由于游離、電化學反應等因素都會使絕緣材料遭到破壞形成擊穿,進而喪失絕緣性能。擊穿是電工設備中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其發生時的電壓稱為擊穿電壓,它的數值與材料的種類、厚度及使用環境有關。
(欄目編輯? 方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