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2022年,因俄烏沖突、新冠病毒變異等原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中小微外貿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巨大困境。在經濟承壓和疫情反復雙重壓力下,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國辦發〔2022〕18號),其中第五項“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中提出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短期險規模”。可見,出口信用保險對于中小微外貿企業具有重要作用,應多利用出口信用保險更好地推動中小微外貿企業保穩提質。
出口信用保險,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補貼和反補貼協議原則上允許的支持出口的政策工具,為企業在出口貿易、對外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建設等經濟活動中,由于境外商業風險或政治風險而遭受的應收賬款等損失給予補償的一種非營利性的政策性支持措施。
從全球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的實踐來看,出口信用保險消除了中小微外貿企業在貨物、技術、服務貿易以及海外投資等活動中被海上保險列為除外責任的信用風險,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域外商業風險和政治風險,從而推動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兩年多來,出口信用保險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中國保險業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創新出口信用保險承保模式,提高出口信用保險承保效率。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將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抗疫情、穩外貿工作的有力抓手。引導中小微外貿企業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險政策,鼓勵保險機構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提高信用保險承保效率,創新信用保險承保模式,幫助企業加強出口風險管理,減少企業損失。
二是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保險監管部門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工作,結合保險業實際聯合地方政府出臺相應支持政策。為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盡快走出困境,要建立企業需求快速反應機制,提供企業風險專業管控服務,做好企業風險應保盡保,開辟理賠綠色通道,做到應賠盡賠、能賠快賠。
三是加大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訂單、有市場、有信用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降低保險費率,簡化報損、索賠程序,對受疫情影響未及時繳納保費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合理緩交保費或提供保費分期付款等服務。加強對中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支持,聯合各級政府建立完善“政府+銀行+信保”合作機制,擴大保單融資規模。
四是助推我國中小微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傳統的貿易形式日益受到沖擊,以義烏小商品城中的中小微外貿企業為例,最近幾年都在積極尋求轉型升級。盡管中小微外貿企業在國家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但由于其經營規模小、融資能力弱、抗風險能力低等多方面因素,導致中小微外貿企業在產品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和障礙。加之中小微外貿企業外向度較高,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因不同國家政治經濟環境差異所帶來的各種風險,諸如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和產品質量風險等。因此,出口信用保險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應對全球化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風險提供了更多解決方案。為此,要創新信用保險的形式,為中小微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風險及融資困境等提供信用保險支持。比如,針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資金短缺及創新風險等問題,可開發中小微外貿企業貸款保證險、產品質量責任險等產品,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資金融通與風險管理服務。
五是積極創新出口信用保險的經營管理模式,有效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重點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盡可能降低由于信用風險帶來的損失。通過分析已投企業的信用可信度和財務穩定性,設定特定信用保險險種,保障相關交易過程中的付款行為,有效降低中小微外貿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面臨的國際政治、經濟等風險。二是提供專業的信用管理服務。中小微外貿企業由于資金成本的問題,缺少資源用于客戶信用管理。國家有關部門和保險公司要借助自身的專業人員以及先進的征信系統,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尋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安全拓展各種業務。同時,主動監察客戶信用程度。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不斷監察每位客戶,評估增加保障的風險,并據此批準或拒絕增加額外信用額度的申請。這些數據將不時更新并互相參照,盡量避免由于客戶經營情況的動態變化導致的各種風險,以此減輕損失。
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形勢,通過出口信用保險持續加大對外經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切實提高服務國家戰略和規劃的能力,助力中小微外貿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服務高水平開放作出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