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立

作為首條民營控股的高鐵,杭臺高鐵2022年1月8日開通運營,這標志著鐵路投融資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這對于投融資體制改革,乃至鐵路體制改革都有非同凡響的意義。
杭臺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于2015年12月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我國首批8個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示范項目之一;2017年9月,復星集團牽頭民營聯合體和浙江省政府簽約,其中民營聯合體占股51%。2021年年底全國高鐵營運里程突破4萬公里,杭臺全線長僅266.9公里,雖然在高鐵大盤子中的占比非常小,但其示范意義不一般,改革意味更濃。
鐵路建設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鐵路依然是國內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著力點。鐵路產業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比如高端制造業、鋼鐵和水泥等行業;作為人口大國,大力建設鐵路交通不僅能夠優化交通運輸結構,還可以大大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但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與其他交通方式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鐵路仍然是國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薄弱環節,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加快鐵路建設仍是目前基建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鐵路投資對促進經濟穩增長將發揮關鍵作用。
鐵路建設資金的缺口仍然突出。基建投資目前仍是國內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而鐵路建設投資是基建投資的重要領域,鐵路項目投資動輒數十億元,甚至數百億上千億元,國內鐵路建設項目最大瓶頸就是資本金不足、利息負擔重。“十二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8萬億元;“十三五”期間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約為4萬億元。與此同時,國家鐵路集團2020年末凈虧損555.05億元,鐵路建設資金缺口越來越大,除了多渠道籌措資金,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已是刻不容緩。
民營資本控股將極大地解決國內鐵路建設項目資金嚴重缺乏的局面。鐵路項目投資規模巨大、回收期長,大部分項目整體收益低,其中客運鐵路運營初期大多處于虧損狀態。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領域的興趣和意愿不大。為此,國務院于2013年出臺《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2014年出臺《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還有國家發改委等出臺的相關文件,都在強化社會資本投資鐵路項目的信心,客觀上也推動了民營資本進入鐵路領域的步伐,杭臺高鐵項目正是在此背景下的產物。
一言以蔽之,杭臺高鐵通車為民營資本控股鐵路項目提供了成功樣本。民營資本控股鐵路項目將進一步促進鐵路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鐵路管理體制已進行了重大改革,實現了政企分開,但其改革應當遵循“政企分開、政監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繼續深化。民營資本控股項目的發展將有利于促進鐵路合規經營,提高鐵路經濟效益,為深化改革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