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融 蔣巧梅

【摘 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我們母語教學的起點。有效的識字可以帶動學生更早地進入閱讀,為下一步的深入學習奠基。本文基于我校主題情境識字教學的實踐研究,結合當前對“雙減”政策的理解與思考,探索一條以主題性、情境性、過程性、趣味性為核心的“四性一體”的主題情境識字教學新路徑。
【關鍵詞】“雙減”政策 主題情境 識字教學
中國漢字承載著五千年來的華夏文明,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識字是語文教育的入門口”,然而,傳統的識字教學中卻常常出現教學內容單一、過程無趣、識記困難等現象。針對上述問題,海港小學在八年前就開展了相應的識字研究,提出了“主題情境識字”教學。即在一個識字主題的統領下,緊扣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拓展識字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分享識字,并進行課后自主識字、集體測評,以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增強其識字興趣。
在“雙減”背景下,我們對教師利用課堂40分鐘引領學生高效識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指引教師提高主題情境識字教學的實效?又如何減輕學生大量識字的負擔? 海港小學在識字教學研究中走出了新的一步:減去教材文本的單一性,增加對教材的重組與統整;減去學生的識字負擔,提升識字課堂的實效;減去識字過程的枯燥乏味,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減去學生的被動識字,增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減單一、聯主題:緊扣教材內容,關聯主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張卓玉指出,新修訂的課標有四個核心概念:大觀念、大任務、真實性、實踐性。大觀念的核心是關注碎片、零散知識背后的結構、聯系和規律??梢?,大單元教學、主題式教學是大勢所趨。當前“雙減”的熱效應還在發酵中,也迫切需要我們對主題情境識字教學進行重組、整合,使之更加系統化。如果說大單元識字是用橫向思維進行統整,主題情境識字則是往縱向深入。
學者劉憲華指出,主題教學就是要將單元主題作為核心設計教學環節,展開教學流程,遵循整體性的原則組織教學內容。我們緊扣識字單元中每一篇課文的特點以及“識字加油站”的特征,尋找識字主題與課本內容的關聯。例如,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樹之歌》一課,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征的歸類識字兒歌,為了讓學生認識種類繁多的樹木名稱,從而增加識字量,我們擬定了“我為樹木掛名牌”的主題。在這個過程中,還結合了校園綠化,讓學生了解并認識一些樹木的生長習性,真正參與到實踐中來。圍繞“尋找關聯—擬定主題—課內識字—樹名拓展—綠化實踐”的一體化進程,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識字,提升了綜合素養。
生活是學生課外識字的源頭活水,生活化識字是識字的重要方法。為此,我們在擬定主題時,會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因素,尋找主題與生活的關聯。例如,我們將一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個主題定為“大名鼎鼎”,這一主題不僅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認識了全班所有同學,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盡快融入班級,適應小學生活。再如,學生上學、放學都會看到許多街邊的路牌,而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中的“識字加油站”是認識商店的名稱,我們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擬定了“在路上”這一生活化的主題。
二、減負擔,創情境:把握一線串聯,強化情境
在海港小學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過程簡單,聚焦生本,少教多學”十六字教學方針的指引下,學校探索出相對成熟的“主題情境識字”教學模式(見圖1)。
為了落實“雙減”,在具體實施中,我們強化了識字過程的情境性。一是創設適切的識字語境,讓學生沉浸其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設置游戲情境,帶領學生在游戲、闖關的情境中識字,在識字中體悟樂趣,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情境性的任務和活動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以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神州謠》一課為例,開課前設計了“老師帶來了觀光車,邀請可愛的你們到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游一游”的語言情境,學生們情緒高漲,馬上進入了識字狀態。在課本識字環節中,我們進行了“郵差叔叔來送信”的闖關情境,讓學生們獲取“中國山川名勝”的景區門券。同時,在主題情境識字的小組合作環節中,再次通過“識字探險島”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愉悅中識字,激發識字興趣,進而達到高效識字的課堂教學目標。
課內外整合,拓展了學生學習的場域,既可以使學生鞏固課堂的識字內容,又可以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基于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我們通過巧借思維導圖,打造學習地圖,以及巧設闖關情境,提高識字興趣。以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動物兒歌》為例,我們以天上、海上、陸地為三個區分標準,設計思維導圖設計了“識字大轉盤”“識字飛行棋”的課后闖關情境,使學生更加樂學。新穎、有趣、多樣的學習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從而讓“減負、提質、增效”落地生根。
三、減被動,變主動:小組過關突破,關注過程
(一)重視學習小組作為教學中常用且重要的合作學習模式
落實“雙減”,在于“減負提質”,為達成這一目標,我們的學習小組也隨之升級換代,有效利用學生資源,搭建有效的學習平臺,生成有效課堂。一方面對學生資源進行充分開發、整合和利用;另一方面以行之有效的小組管理模式來實現高效的合作互助與自主學習。
(二)完善小組管理制度是有序開展高效識字的保障
開展主題情境識字的第一要務是成立班級識字過關層級網絡。按照“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利用個體差異讓小組每個成員明確崗位職責,培養“領頭羊”,合理運用激勵方式,鼓勵識字多的學生參與競聘小考官的考核。同時,教師及時關注整體并兼顧頭尾,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教師親自檢測學優生,讓識字能力強的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發揮其潛能,調動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親自檢測學困生,通過鼓勵或教授識字方法,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樹立信心。依識字能力強弱分別安排小老師、組長和組員,組建起班級識字過關層級網絡。每一個層級過關以教師幫“小老師”過關為起點,教師在“小老師”過關時明確過關方法、過關要求以及注意事項,并逐層推至小組長及組員,形成小組過關管理制度。
在主題情境識字課堂上,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通過小組合作識字、小組互評、小組展示、小組過關等小組合作常規,真正實現了“1+1+1+1>4”,讓每一個學生充分自主地“動”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
四、減無效、化有效:實施多元評價,側重趣味
如果說教學是一場旅程,那目標就是帶領學生去哪兒,評價就好比“看看學生到哪兒了”。“雙減”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教育評價是關鍵,我們基于主題情境識字教學,探索有效的評價方式,健全多元進階式評價體系。
該體系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通過創設激勵機制,形成進階式評價。改變了以往“學生學,教師考”的形式,改變了傳統評價的單一、線性的評價體系。通過學生自測、同伴測、學長測、教師測、家長測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建立家長、學生、教師三位一體的評價機制。我們邀請家長見證官、家長開放日參與者,直接參與學生的各項識字評價,發揮各評價主體協同評價的合力,同時,我們還強調評價的過程性與趣味性。在課堂上,我們堅持課前測、課中測、課后測三種形式,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課外,主要表現為期初的學前測和期末的學后測;在期末學后測中,通過小考官競聘,讓學生參與班級測評、年級測評。在年級測評中,我們以游園活動為載體,設計“漢字跳房子”“朗誦蹦蹦梯”“多音字大冒險”“詩文探秘”等趣味項目,引導學生對一學期所學的生字進行靈活運用,達到學中玩、玩中學的目的,并切切實實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
海港小學主題情境識字教學緊扣教材、把握主線、小組合作、有效評價,探索出了一條以主題性、情境性、過程性、趣味性為核心的“四性一體”的主題情境識字教學新路徑。在“四性一體”的主題情境識字教學新路徑中,師生均有目標、有主題、有落實、有評價、有反饋、有收獲,已然達成了一個高度向心的教學球體,讓“雙減”的落地更加高效、扎實、有趣。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202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