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雙齊 劉倩雯 孫永澤 戴童
[ 作者簡介 ]
程雙齊,男,山東濟寧人,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 摘要 ]
全球經濟一體化在不斷推進,有部分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過去式”,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對馬克思主義在現實社會中發揮的作用持懷疑態度。如今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仍然占據主要地位,主要原因是馬克思主義有著勢不可擋的革命實踐精神,并且其中的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合理,為此要在堅執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以及方法原則的前提下,推動新的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
[ 關鍵詞 ]
新媒體;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0.042
眾所周知,高校是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場所,擔負著引領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意識及其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等現代化技術越來越成熟并且得到了廣泛運用,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不僅為高校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提供了新的媒介,也給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全新挑戰。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新媒體這一新型媒介的優勢,有效抑制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高校中的大肆傳播,以此筑牢意識形態領域中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1? ?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建設馬克思主義形態的必要性
1.1? 大學生成長及成才的重要思想基礎
高校承擔著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以及傳播的重要責任,是培養更多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發源地,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建設工作,既是各大高校的辦學宗旨,也是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只有做好該項工作,明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才能進一步強化學生政治敏感度以及鑒別能力,為他們成長和成才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另外,大學生只有通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武裝自己,才能不讓那些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發展論相悖的錯誤言論有可乘之機,所以高校要想將大學生真正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者,應該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力度。
1.2? 為夯實思想陣地提供重要保障
對于高校而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也就是自身的固本工程,優化和完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為高校發展指明方向,夯實其思想陣地,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故而高校應該爭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權、管理權以及主動權,確保該項工作切實落到實處,筑牢社會主義在大學生思想意識中的指導地位[1]。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建設工作還可以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信念,形成完善的思想陣地管理機制,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強勁助力。
2? ? 新媒體時代為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創造的機遇
2.1? 傳播方式呈多樣化發展
之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方式主要依靠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品,這樣傳統的傳播方式不僅傳播信息量較少,并且速度滯緩,不能達到預期傳播效果。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明顯加快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速度,傳播方式也呈多樣化發展。在數據庫中錄入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相關資料,其中包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理論成果以及馬克思主義研究信息等,這就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2]。現階段互聯網已經被運用于社會各個方面,這樣一來人們可以了解國外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研究成果。馬克思主義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為即時通信提供了更多溝通路徑,學生可以采用線上的方式針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進行答疑解惑,加深學生對其內涵的理解。高校相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電腦以短信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另外,使用微信、微博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這些APP可以了解學生思想及價值觀實際狀況,確保馬克思主義內容可以在第一時間更新。新媒體的產生促使馬克思主義傳播方式多種多樣,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構建奠定了良好基礎。
2.2? 新媒體的使用強化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魅力
以往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方式主要就是說教,長期以往,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消磨殆盡,倍感枯燥乏味。新媒體則不同,其融合了多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并且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以及向心力的提升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另外,高校還應該緊隨時代發展,將單一的文字敘述轉換成音頻或者視頻,提升理論內容的畫面感,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魅力,便于學生理解。
3? ?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有效路徑
3.1? 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理論內化的方式及路徑
3.1.1? 通過理論實訓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對于高校而言,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學是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方法,要想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和時效性,需要不斷提升學生心理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感,各個高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紛紛采取各種政策和措施,其中效果最明顯的就是理論實訓。依據理論教學內容并綜合當前國家和社會熱點及難點問題布置相應的理論實訓活動,要求教師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這類活動。例如問題討論以及學術沙龍等,旨在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在通過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武裝自己的同時,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社會問題,促使學生快速走出理論誤區[3]。另外,還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制作理論簡報,或者舉辦理論誦讀會、讀書交流會等,讓學生掌握更多理論運用技巧,無論何種理論實訓方式都能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學產生一定的補充作用,更是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的過程,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時效性。
3.1.2? 通過社會實踐積極響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社會實踐是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內化于心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所以高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時應該明確自覺引領意識,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可以全面滲透于社會實踐當中,例如高校可以通過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支教助教、社會調查等各種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堅定學生的理想和信念,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社會使命感以及責任感,換而言之,就是讓馬克思主義爛熟于學生內心,外化于他們的各種行為,故而應該注重社會實踐的思想性,切實提升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效果[4]。
3.1.3?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優勢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對高校大學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都在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工作中扮演了一定角色,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運用兩大媒體的優勢,可以大大提升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完整性,有效處理媒體發展對該項工作開展產生的不良影響。另外,三全育人的實現離不開高校內外環境傳統媒體的應用,所以,在高校中應該積極運用傳統文化宣傳模式,例如校園網、宣傳欄等,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熏陶。新媒體以多元化方式進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高校在運用傳統媒體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創造良好氛圍的同時,還應該兼顧新媒體優勢的發揮,例如開通微博、微信賬號,打造獨特的品牌欄目,推送各種優秀作品,吸引更多學生注意。
3.2? 強化新媒體意識形態的宣傳,為其構建全新的宣傳陣地
3.2.1? 加快新媒體宣傳陣地的建設
運用網絡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傳播,例如將學生容易接受的網絡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新媒體方式結合起來,對意識形態課程、在線課程、直播等不同類型的教學方式進行整合,采取線上線下混合的方式開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實現意識形態教育的全面覆蓋。另外,將互聯網這一新媒體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媒介和橋梁,促進“互聯網+”與意識形態相融合,擴大和延伸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運用面,在各個高校切實做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常態化發展。準確把握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及其形成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根據大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習慣,設計出吸引人的主題和創意內容,增強學生對校園網的忠誠度,讓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活動。
3.2.2? 加大思想宣傳陣地的管理力度
高校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過程中始終遵循“誰主管誰負責”的管理原則,進一步加大宣傳載體、微課等方面的管理力度,確保各項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實施全方位管理,將網絡輿論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將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扼殺在搖籃中,抑制其傳播。履行黨管媒體的原則,提升新媒體影響力及作用的重視程度,以黨的領導為導向,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加強宣傳及理論教育,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筑牢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新媒體時代的指導位置。另外,對現行新聞宣傳管理制度予以優化和完善,加大高校中不同類型宣傳媒體、網站平臺以及書刊的管理,確保意識形態滲透于各項新聞管理工作當中,牢牢把握住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不為任何不當言論和觀點提供傳播機會和空間。
3.3? 進一步健全新媒體監督管理機制
就當前情況而言,新媒體發展逐步成熟并且得到普及,全球各個國家均深刻意識到在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新媒體發展的同時,還應該對其進行管理。新媒體是當前傳播社會信息的主要工具,還是社會信息媒介的關鍵構成,所以對其實施監督管理十分重要。高校黨委應該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網絡運營商聯合成立監管機構,針對新媒體運行制定相應制度和標準,確保新媒體的規范性和標準化。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對高校新媒體上傳播的信息實施新媒體輿情監督控制,綜合網絡信息收集及處理技術形成輿情檢測系統,對新媒體上傳播的諸多信息自動抓取敏感信息并分類,這樣才能對新媒體網絡輿情進行實時監測和追蹤,生成新媒體輿情分析報告。另外,通過輿情監測系統還能對教師與學生的網絡言行及動態了如指掌,政府部門則需要根據系統監測結果對高效新媒體輿情予以引導,比如在官網、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正確信息,澄清整個事件的始末,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回應,為馬克西主義意識形態傳播掃清障礙。
3.4? 打造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主流平臺
高校要想建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應該全面、正確認識新媒體,從根本上摒棄偏見以及恐懼心理,盡可能利用和發揮新媒體價值并主動參與新媒體實踐活動。可以對思想工作及其與新媒體的黏性進行宣傳,打造以新媒體空間、技術以及管理為依托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運行平臺。首先,促進傳統媒體不斷向新媒體過渡和發展,創造更多主流且具備權威的媒體,例如新媒體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為向學生傳遞馬克思主義新理論和思想提供便利條件,進一步加大新媒體話語的引導力度。其次,構建聯動平臺,積極為教師和學生答疑解惑,確保政治參與以及利益申訴的渠道時刻保持暢通,注重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前瞻性,一旦出現意識形態安全輿情危機時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充分發揮高校、政府部門以及新媒體運營商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所固有的引導職能[5]。最后,提升新媒體運營商意識形態的安全責任意識,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優化和創新,徹底根除娛樂至上這一弊端,并主動參與到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建工作當中,確保自身引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4? ? 結語
意識形態在社會科學中占據了關鍵性地位,其建設工作有著一定戰略意義。面對全新的發展大環境,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開展對馬克思主義的地位起到了鞏固作用,夯實人們思想基礎的同時,強化了民族凝聚力。伴隨著新媒體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歷史背景的繁冗性進一步提升,面對這種情況,通過主流意識形態引導人們的價值觀成為重中之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應該采取有效措施直擊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加快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循序漸進地提升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推動社會主義以及大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雯.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建設——以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2):16-18.
[2]練建斌.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探析[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37(03):45-48.
[3]劉麗,張向輝,董濤.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5):81-84.
[4]刁晶閣. 新媒體時代大學新生意識形態工作引領的對策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21.
[5]李莎莎.新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路徑[J].品位·經典,2021(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