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構型古樸,雖然距今年代久遠,但仍保留著漢字造字時的原始信息。對中學生而言,學習甲骨文,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漢字字形的來歷以及字與形之間的關聯,又可以直觀感受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陳勇明著的《中學甲骨文教程》一書,是中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中學甲骨文教材。它立足中學甲骨文的“教”與“學”,追溯漢字起源,普及漢字文化,為青少年了解甲骨文、學習甲骨文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于中學漢字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該書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是立足實踐,形成科學的甲骨文教學模式。作者自2010年開始對甲骨文教學展開探索,幾經寒暑,終成此書。書中充分體現作者對甲骨文教學實踐的探索成果,形成了適合在中學推廣使用的“根字+單字+字族+成片識讀+書法”甲骨文教學模式。該書將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自己十年教學成果呈現出來,有利于一線教師參考借鑒;提出采用現代教學方法教學甲骨文,既有助于令沉睡數千年的古老文字在當代中學課堂上大放異彩,普及漢字文化,也有助于引導學生探索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二是說文解字,詳解甲骨文根字與單字。該書詳細講解了163 個甲骨文根字與683 個甲骨文單字,在全面展示甲骨文精妙的同時,由淺入深帶領學生進入甲骨文學習的世界。在內容選取及教學方法設計上,作者遵循中學生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將學生帶入豐富多彩的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甲骨文的興趣。此外,口訣的巧妙設計,以根字為基礎的單字學習,對字族的單元呈現,能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循序漸進地找到學習甲骨文的竅門,提高學習效率。
三是書法實踐,鞏固甲骨文知識學習。該書的第五章精選四版完整卜辭,具體呈現了卜辭的結構、書寫體例、內容特征等,旨在檢驗學生對單字、字族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甲骨文,實現成片識讀的教學效果。第六章聚焦甲骨文書法,既有對當下甲骨文書法亂象的抨擊,也有對甲骨文書法獨到的見解,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將書法的藝術融入甲骨文學習。該書還回顧了書法大家的甲骨文書法作品,介紹了甲骨文書法的書寫要求和甲骨文圖文并用的特征,能幫助學生更順暢地進行甲骨文學習。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附有專門的練習題來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甲骨文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綜上所述,《中學甲骨文教程》一書基于作者對甲骨文追根溯源的研究以及十余年課堂教學實踐經驗的匯總,形成有效的甲骨文教學方法,彰顯出該書的實用價值。書中頗具人文色彩的理論研究,科學的內容選取,體例清晰的知識板塊,為中學課堂上甲骨文“教”與“ 學”的高效開展提供了參考。該書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可供教師借鑒,也可幫助中學生更好地學習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