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染
夏季高溫之后,突然直接進入難熬的秋天(小雪活這么大還是第一次經歷高溫限電……QAQ),雖說光從溫度上看,確實也沒多嚇人,可這是魔法攻擊啊!在這座如此潮濕的城市里,只要你一出家門,濕冷的風立刻鉆過你精心打造的層層防御,帶來的水汽直接附在你衣服上,就像一個無情的魔鬼不斷吸走身體里來之不易的溫暖,然后你再穿著這半濕不干的衣服進入比室外還冷的室內……就倆字,離譜!于是,小雪遙望著北方的小伙伴,發出羨慕的聲音:嗚嗚嗚我也想要暖氣!
維斯星的地殼運動是如此活躍!位于北半球的巨型火山“福爾肯”源源不斷地噴射著巖漿、煙塵與二氧化碳。大氣環流將“福爾肯”的灼熱輸送到極地的大片冰川,于是海洋頃刻間淹沒了幾乎整個星球,陸地只在南半球,幸得幾座群島,極北火山的火山灰慷慨地為群島帶去了肥沃的土壤、豐產的海洋,由此孕育了維斯星的原住民,也由此形成了維斯星的古老宗教——“神居于極北之地,化身灰塵,賜世界以生命”。這日,王的艦隊浩浩蕩蕩,北上朝圣,欲求得天人合一。恰逢“福爾肯”大噴發,熔巖自天穹而落,恰如山崩海嘯——巨火山既賜世界以生命,又賜萬物以死亡。
陰陽星球都在銀河系邊緣,相距九萬光年,陽星靠近太陽系,陰星在對面。直徑只有月球大,自轉公轉及軌道很相似,恒星區別也不大。地表如同鏡面,從一顆星球某個經緯度進去的任何物體,都會從另一顆星球相同的經緯度出來。星球清潔工上半身露在陽星外面,下半身露在九萬光年外的陰星外面,還能隨意翻跟頭。內部有生命活動,但只能從球形天空一處飛出去,再從后面飛進來。里面的人不可能知道他們的世界是球形,更不可能知道是兩個球形,或許我們也一樣?
“風穴”是我一位船員的家鄉,他說按意譯應該叫作“天神之鼻”,但我還是一廂情愿命名了這個環帶。正如我的船員一樣,他的族人也長出了堅硬粗糲的手指,這支人類輕盈矮小,非常適于攀附風穴大大小小的管道上。他們往往在靠近地表的巨型風道內建立居所,鑿塌了內徑幾千米的管道一端,以掩護城市。每當風季來臨,節流閥釋放的溫熱渦流,在晨昏線卷出巨大的風暴,云雨在世界邊緣積出來黯銀色的蟒軀。水泥結構就這樣被風化了無數世紀,內含的棉狀鋼網暴露出來,山藤緊緊纏繞在上面,而它們的種子,會乘機飄上高空,三天之后才會落下。每當清晨或傍晚,我站在孤零零的大環上,四周便會響起沉悶晦暗的嗚咽。我的船員告訴我,裂隙下數千米處,有真正的管道,或奔騰著灼熱的蒸汽,抑或碼放著整齊的纜線,地表這些層疊間斷的灰色環形,恐怕只是它們表層的裝飾。我不禁想起古籍中所謂大地藝術的東西,風穴興許是某位黃金時代的詩人,對愛人發出的幽怨,但又覺得太過幼稚,可能他們只是鐘愛今天有人能看見他們親手設計的壯美廢墟而已。
為讓更多的幻迷參與到咱們的“百字奇想”和“一句話科幻”欄目中,特有熱心幻迷建立了投稿征集群(QQ群號:775035102),他們會每月定時放出一些主題進行征集并評選出優秀小短句,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加入進來!(什么?你只是想來找同好的……嗯,也不是不行啦~)
9月29日下午,由電子科技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心與科幻世界聯合舉辦的“迎世界科幻大會,促想象力提升——首屆科幻寫作訓練營”結營儀式暨電子科技大學第二屆“科學·幻想·未來”科幻征文比賽頒獎典禮圓滿閉幕。科幻世界的編輯、學生寫作中心的負責老師以及寫作營的營員重聚在一起,共同回顧這意義非凡的寫作歷程。
本次寫作營培訓歷時一個月,包括三天的集中訓練、一個月的命題創作和最后的作品呈現與點評,涵蓋了實驗室參訪與現場教學、科幻寫作系列課程、電影鑒賞、文學沙龍、編輯點評等諸多環節,營員由在科幻征文比賽和科幻協會中挑選出來的十二名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和三名四川大學學生組成,營員需攜帶作品參加集訓,并在開營前完成指定科幻文學作品閱讀,在訓練營期間還需以“蛻”為關鍵詞進行命題創作。
作為科幻寫作訓練營的收尾,本刊主編拉茲、科幻世界圖書部副主任陳曜分別對營員作品進行了點評。兩位專業編輯都表示明顯感受到營員創作水平的顯著提升,同時提出了下一步改進建議。學生寫作中心“科幻寫作”板塊負責人何敏老師宣讀了電子科技大學第二屆科幻征文比賽的獲獎名單,中心負責老師王子竹、李滾、邱田和校宣傳部副部長張娜、成都當代少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巍為武俊杰、張釗榮等獲獎同學頒發證書和獎品。最后,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中心主任劉惠代表電子科技大學對寫作營和征文活動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期待。

本次寫作訓練營是科幻世界為迎接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未來也將與更多學校聯動,通過多彩多元的形式激發科幻愛好者的創新潛能。中國科幻,你我同行!
說起世界科幻大獎“軌跡獎”,相信資深幻迷都不陌生,其主辦者正是著名科幻期刊《軌跡》(Locus)。在今年9月舉辦的第80屆芝加哥世界科幻大會期間,本刊主編拉茲和科幻世界圖書部副主任陳曜也與《軌跡》雜志主編Liza?Groen?Trombi和資深編輯Francesca?Myman進行了深入交流。令人驚喜的是,不久前出版的2022年第10期《軌跡》不僅用大幅版面刊登了第80屆世界科幻大會的新聞,也刊登了我們科幻世界小分隊的活躍身影!


(《軌跡》官網網址:locus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