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為人父母總是想要給孩子最優質的東西。但價格貴的就一定適合孩子嗎?尤其是剛有一胎寶寶的父母,因為特別操心但又缺乏經驗,總是在為孩子買東西的事情上糾結。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記住,有一種稅不需要繳,那就是“智商稅”。
從養育孩子的整個過程來看,母親懷孕到小孩3歲,是育兒花費成本最少的一個階段。雖然能理解新手父母想給孩子買好東西的心情,不過有很多產品是看上去很好,但實用性很差。而且嬰幼兒的產品價格都偏高,如果什么都買一遍,那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從理財角度而言,建議新手父母們以購買實用的東西為宜。
先來看看孕期的花費,其中必要的支出包括建檔建卡檢查、營養品、產前檢查等費用。全國各地因生活成本不同,最終所需的費用也不相同,育媧人口研究發布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提到,孕期消費全國的平均費用約為1萬元。
其中,對支出影響最大的是營養品和相關檢查費用。營養品最主要的是補充維生素,尤其是葉酸,在藥店里可以買到價格上百元一瓶的復合維生素片,也能買到幾元一盒的純葉酸片。此外,爭議較多的是燕窩,有人認為它是孕期必備的營養品,也有人對此表示反對。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和產檢費用是按照國家規定執行的,收費不算高。但到公立醫院檢查的人多,每次產檢花費的時間長。為了減少排隊,孕婦可以選擇提供更好、更快捷服務的民營婦嬰醫院或是公立醫院的特需部,但是這兩者的費用會比公立醫院普通門診的費用貴很多,最貴的超過10倍。
接下來是分娩和坐月子的支出。分娩時的費用包括住院費、順產或剖腹產費,還有的產婦會選擇無痛分娩、水中分娩,這些項目之間的費用也相差很大。有人分娩住院花了3000元,也有人花了3萬元。坐月子期間,如果家里有擅長照顧產婦和嬰兒的長輩幫忙,那會省下不少錢;如需要請月嫂住家或是住進月子中心,所需的費用少則幾萬元,多的幾十萬元。
對于0~3歲的嬰幼兒,必不可少的支出包括奶粉、尿布、維生素、輔食、衣服、哺乳工具、嬰兒車、嬰兒床、餐椅、洗浴產品等。奶粉、尿布、維生素、輔食、衣服、洗浴產品都是長期消耗品,而嬰兒車、嬰兒床、哺乳工具、洗浴工具、地墊等都是一次性投入后可以使用較長時間的。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估算,這個階段的消費每年平均需要21000元左右。
現在,各大電商平臺的母嬰產品琳瑯滿目,同類產品也不少,讓人難以做出選擇。俗話說“關心則亂”,有時候無經驗且過分地愛護,在寫著戳中父母痛點文案的海報鼓動下,父母會買下許多實用性很差的產品。有些產品不僅貴,放在家里還占地方。
避免這種繳“智商稅”的購買行為發生,是最好的省錢辦法。那如何判斷一個產品是不是讓你繳“智商稅”的產品呢?方法一,千萬不要片面相信海報上的宣傳,可以向購買過此類產品的人咨詢使用效果;方法二,考慮一下這個產品如果自己用,自己會要嗎;方法三,考慮一下家里已有的東西中,有沒有可替代的;方法四,相信科學。
比如,懷孕會不會長妊娠紋由基因決定,而不是抹油就能改變的。比如,小寶寶的耵聹,大多數可以自行排出,不需要父母特別清理。如遇堵塞問題,可以到醫院五官科處理。
又比如,很多父母會擔心小寶寶鼻腔里的鼻涕、鼻屎過多影響呼吸,就購買了洗鼻器。這類產品的海報上往往會寫“兒科醫生推薦,新生兒可用”,但使用過的媽媽往往表示該產品并不實用,“第一是小寶寶不會配合,第二是操作有難度,第三是醫生根本不推薦,因為會傷鼻黏膜。”若父母在購買前想一想:這個洗鼻器放在自己身上用,自己是否會愿意用?如果自己都不愿意,那為什么斷定小寶寶愿意用、需要用呢?
再比如,早教玩具中播放音樂或古詩詞的設備,其外形常被設計成各類小動物的樣子,父母常常誤以為小朋友會很喜歡這個造型,而且能幫助小朋友學習。但實際上,這類設備往往都是聽一兩次就不會再用了。說白了,這個產品就是一個錄音機,它的功能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都能實現,而且更方便,我們為什么偏偏要去買一個功能落后的產品呢?我們如果發現這個產品家里已經有可替代的選擇,也許就不會沖動購買了。類似的問題還有輔食機。和成年人喜歡吃的菜相比,小寶寶的輔食并沒有那么難,蒸煮壓碎即可,無須額外購買一臺機器。如果是看中輔食機的磨碎功能,那么家里的其他料理設備也是可替代使用的,只要注意消毒衛生就好。
尿布臺、搖椅,以及又大又貴的推車和餐椅也是父母吐槽的焦點。這些產品都是看似很方便,能幫助父母照顧嬰兒的,但實際要么很重,要么很大,而且在使用時還會給父母造成一些新的麻煩。
小嬰兒自身的抵抗力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處于意外或疾病常發階段;同時,小嬰兒還不能表達自己的不舒服,父母少不了常跑醫院。因此,可以為小嬰兒辦理醫保,以緩解經濟壓力,轉嫁醫療風險。
嬰兒出生并辦理戶口后,便可到當地的相關部門辦理醫保,一年的費用在二三百元。有的城市還會有其他針對小朋友的社會性醫療保險。例如,上海有少兒住院基金,每年費用120元,符合條件的嬰兒都可以辦理,能享受住院費用的報銷。
此外,若父母都全面配置了商業保險,家庭還有多余的預算,那么可考慮從嬰兒時期就為孩子配置重疾險、帶意外醫療保障的意外險和商業醫療險等。
(資源支持:《理財周刊》)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