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仁
今夏的山城,不負“火爐”之名,多日氣溫竄上40℃。“空調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市民戲謔地說。這樣的夏天,每個人都想呆在空調房里。
當你在空調房里享受著清涼的時候,你可知道,山城重慶的電力供應是多么緊張。
據報道,2021年8月4日,我市電網統調負荷最高達到了2388萬千瓦,是春秋季負荷的兩倍以上。這么高的用電負荷,早已超出了我市的電力供應,外購電力最高達到了745萬千瓦。然而,在夏季高峰時段向同樣缺電的相鄰省份外購電力,其難度可想而知。
根據氣象部門的預測,今年6月-8月,我市平均氣溫較去年同期偏高0.6℃。也就是說,今夏比去年更熱,用電量預計會進一步加大,電力供應壓力也會更大。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深入推進,川渝地區工業化、城鎮化的步伐會更快,保障民生改善的力度會更大,未來一段時間對能源的剛性需求也會不斷增長,能源供應缺口逐步增大。因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亟需解決能源問題。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對于能源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面臨著能源需求壓力巨大、能源供給制約較多、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損害嚴重、能源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等挑戰。我們必須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借勢而為,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
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四川、重慶代表團分別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的全團建議,呼吁從國家層面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開展川渝地區能源綜合改革,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能源支撐。
為加快推動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6月21日至23日,四川、重慶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聯合開展了專題調研,推動將川渝納入全國能源保障重點地區,統籌解決能源保障問題,研究需要國家層面支持解決的主要事項,服務保障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調研了解到,川渝地區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存在短板,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造成制約;川西地區是全國重要的水電基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整個川渝的負荷中心,但川西至成都城市群負荷中心以及川渝之間的電網架構相對薄弱,川渝現有輸電通道已經趨于飽和……可以說,川渝地區的能源保障現狀與其在全國大局中的發展定位、承擔的使命任務不相匹配。
川渝兩地全國人大代表立足依法履職積極作為,提出相應的調研意見建議,旨在助力川渝兩省市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一體化理念,加快構建清潔低碳、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體系,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提供強勁動力。
此外,川渝兩地全國人大代表還將在立法、監督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推動制定修訂能源法、電力法、煤炭法等法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優化升級,確保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