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燦勇

“目前在運行的天然氣發電機組有多少千瓦?”“每年分別能為重慶、四川提供多少電量,占比是多少?”“每年能節約多少標煤,能減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天然氣儲存量能否滿足發電需求?”“在運行當中還有哪些困難和問題?”
6月21日上午,四川、重慶(以下簡稱川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來到重慶市北碚區水土園區的華能兩江燃機電廠調研,直奔主題,拋出了一系列問題。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通知精神,結合川渝人大常委會協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三次聯席會議的意見和工作安排,6月21日至23日,川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圍繞“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情況”主題,聯合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的重點是:電能源、新能源及能源裝備產業等協同發展情況,研究需要國家層面支持解決的主要事項。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張軒,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王寧,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雁飛,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存榮、莫恭明,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周少政等川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參加調研活動。
在為期3天的調研中,代表們先后前往重慶市北碚區水土園區華能兩江燃機電廠、兩江新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重慶三峰御臨環保發電有限公司、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四川省內江市隆昌市圣燈鎮、成都東部新區未來城市體驗中心、成都市東安湖體育公園、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詳細了解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垃圾燃燒發電、重慶城市規劃發展、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基地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東安湖大運會場館運行、氫燃料電池示范生產線及氫能源發展等情況。
“此次調研,旨在推動將川渝納入全國能源保障重點地區,統籌解決能源保障問題,研究需要國家層面支持解決的主要事項,加快推動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服務保障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副主任趙麗說。
同提全團建議關注能源保障
2021年12月,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第三次聯席會議在重慶市大足區召開,雙方在會議中商定:2022年,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將組織川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圍繞協同推進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開展調研。
在今年3月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分別提交了“關于加快推進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的全團建議,呼吁從國家層面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開展川渝地區能源綜合改革,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能源支撐。
代表們認為,隨著各項重大部署落地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但川渝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還有短板,正對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制約。川西地區是全國重要的水電基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整個川渝的負荷中心,川西至成都城市群負荷中心以及川渝之間的電網網架結構相對薄弱,川渝現有輸電通道已趨于飽和。
為加快推動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發展、服務保障好雙城經濟圈建設,代表們建議將川渝納入全國能源保障重點地區,統籌解決能源保障問題。
具體而言,就是強化水電和天然氣就地消納,統籌解決“少煤缺油”問題。代表們呼吁在負荷中心和天然氣主產地建設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將發電用氣納入民生用氣保障范疇;協調川渝與產煤省區、大型能源集團合作;改善運煤通道,降低合資鐵路運價;在川渝地區主要煤炭消費區域以及運輸通道關鍵節點建立煤炭儲備基地。
代表們還建議支持成渝氫走廊建設,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納入國家第二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范圍,支持川渝建設氫燃料產業創新聯盟、布局建設加氫站,建設面向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測試、檢測、認證公共服務體系等。
代表們還提出,將川渝國家級重大項目納入能耗單列目錄,在能耗、碳排放強度和空間上給予支持。
能源保障面臨諸多問題
在此次調研中,代表們指出,川渝兩省市同心協力、相向而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但川渝地區的能源保障現狀與在全國大局中的發展定位、承擔的使命任務不相匹配,特別是當前川渝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加快,能源供應缺口正逐步增大。
據介紹,以前川渝地區能源消納能力有限,水電、天然氣等多數外輸,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區域內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預計2022年-2025年四川電力保供預警全部為橙色、重慶2022年-2024年為紅色;川渝現有輸電通道已趨于飽和,新增電力需求需要區外補充;成品油、煤炭對外依存度均超過84%,現有管道、鐵路等通道的運能有限;川渝深層頁巖氣資源占比達80%,開發成本高、經濟效益差,旋轉導向工具等鉆井和完井關鍵設備進口依賴性強。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亟待解決能源問題。
自2020年以來,川渝兩省市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一體化理念,攜手共進,不斷加強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工作協調,積極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通過“建機制、搭平臺、抓項目”,共同構建清潔低碳、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體系,川渝能源共建共享、互助互保互利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動力支撐。
事實上,川渝水能資源和天然氣資源相對豐富,這讓川渝能源合作基礎堅實。例如,四川電網和重慶電網原為一體,分設后也聯系緊密,為持續深化川渝能源合作,川渝兩地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在2020年簽訂了《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川渝能源運行保障合作協議》,從能源規劃和政策協同、川渝電力一體化發展、能源安全保障等7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攜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能源綠色高效利用示范區和重要清潔低碳能源生產基地。
按照合作協議,川渝兩地共同推進了川渝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川渝特高壓交流電網目標網架、百億級工作氣量儲氣庫群、北煤入川渝通道等20個重大能源項目。
經過川渝全國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目前,國家能源局已牽頭成立了川渝特高壓、疆電入渝工程工作專班,正加速推進跨省電力通道前期工作。但川渝能源保障仍面臨諸多問題,亟待爭取國家更多政策傾斜。
強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
“要爭取國家支持大型水電站發電新增量、天然氣新增產量在川渝資源地消納,擴大清潔能源就地消納規模;爭取國家支持西藏、西北特高壓直流電入川渝工程,盡早啟動三峽新通道建設,提升北煤入川渝鐵路通道運能;爭取國家延長頁巖氣補貼等支持政策,加大對頁巖氣國產化裝備的支持力度,發展能源產業鏈。”川渝兩省市發改委(能源局)共同呼吁。
在成都市召開的專題調研座談會上,調研組分別聽取了川渝兩省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相關情況的匯報等。
會議指出,當前,川渝兩地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供應互濟互保、能源服務互聯互通等方面不斷加強協作。同時,兩地也面臨著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升能源供應保障水平、降低能源供應成本等共同需求,面臨著能源供應缺口逐步增大、基礎設施存在短板等諸多難題。能源安全是關系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兩省市人大常委會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政治站位,按照兩地黨委的要求,圍繞一個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服務大局、推動發展;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樹牢“一家親”理念和“一盤棋”思維,共同總結運用好這次專題調研成果,強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工作協調,更加注重機制化、政策化、項目化、事項化落實,繼續攜手共進,推動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
會議強調,兩省市人大常委會要在扎實抓好第三次聯席會議上雙方議定事項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做法,完善協作機制,圍繞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和川渝黨政聯席會議精神,及早商議準備明年及下一步合作事宜,持續推進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交流,展現人大擔當、貢獻人大力量,以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