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2022年至2025年電力保供預警,四川全部為橙色;重慶2022年至2024年為紅色。”在此次調研中,這組數據引起了川渝全國人大代表的關注。
近年來,雖然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取得不少成績,但仍面臨諸多難題。如:能源保障能力與發展需求不匹配、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等。如何破解這些難題,特別是能源缺口如何補齊?代表們紛紛支招。
抓好電網一體化建設
電力保供預警也讓兩地意識到,亟待爭取國家支持大型水電站發電新增量、天然氣新增產量在川渝資源地消納。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川渝地區用能需求明顯加大,區域內產電缺電、產氣缺氣的矛盾日益凸顯。
根據國家電網早前公布的用電數據,2020年,四川全社會用電量為2865.2億千瓦時、重慶為1186.5億千瓦時,兩地共計用電量超過4000億千瓦時,僅次于山東、廣東、江蘇和浙江。2022年~2025年電力保供預警,四川全部為橙色,重慶2022年~2024年為紅色——急需爭取國家支持大型水電站發電新增量、天然氣新增產量在川渝本地消納。
按照電力或電量缺口占當期最大用電需求比例的不同,有序用電預警信號分為四個等級,其中,紅色預警表示“特別嚴重”,缺口在20%以上,橙色預警表示“嚴重”,缺口為10%~20%。
這就意味著,川渝需要擴大清潔能源就地消納規模。同時,能源基礎設施又面臨現有輸電通道已趨于飽和、管道和鐵路等通道運能有限、成品油和煤炭對外依存度高等現實困難,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勢在必行。
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梁武湖表示,川渝持續深化合作,應突出抓好電網一體化建設,“我們將加快推進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前期工作,共同做好向上匯報,盡快核準開工建設。同時,統籌推動遠期項目,抓緊哈密至重慶特高壓直流工程可研工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可靠外電支撐。”
高起點謀劃儲能產業發展
水電具有明顯的季節波動性。川渝地區以水電為主的用能結構,決定了其必須想辦法解決“棄水”難題。
川渝兩地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把目光投向了“儲能”。代表們普遍認為,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有基礎、有條件,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川渝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正當時。建議川渝兩地加快儲能產業布局,高起點謀劃新型儲能產業發展。
“去年以來,國家接連出臺相關政策,從多個維度支持儲能產業發展,明確推進先進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的儲能產業,到2025年,新型儲能將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黃玉林看來,未來儲能產業的應用場景豐富、盈利模式多樣,具有可持續性、高確定性、高成長性,其市場規模可達1.3萬億元左右。為此,包括重慶、四川在內的多個省份,均將其寫入當地“十四五”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目前,至少有17省份下發配儲要求、提供補貼獎勵。推進儲能產業發展,已成為新的產業“黃金賽道”。
黃玉林說,川渝總體上具備發展化學儲能、空氣壓縮儲能、氫能等產業的先天資源優勢。其中,四川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實力強勁,聚集了東方電氣、寧德時代、中國二重等龍頭企業;重慶是傳統制造業基地,有重慶機電集團、比亞迪電池、海辰科技等新型儲能企業,國鴻氫能科技等6家企業已在渝布局氫燃料電池生產基地。
“應編制川渝新型儲能發展規劃,把新型儲能產業作為能源新業態,納入戰略新興產業,高起點謀劃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黃玉林建議,川渝聯合完善政策體系,出臺支持儲能參與市場化交易的實施方案,研究差異化價格形成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同時,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建立健全覆蓋規劃設計、建設安裝、并網運營等全環節的地方技術標準體系,確保安全可靠運行。
“要將能源保障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作為規劃、計劃執行情況監督的重點。”黃玉林表示,今年下半年川渝人大常委會還將協同聽取審議關于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和川渝高竹新區發展建設情況報告,屆時將在調研和審議中把能源保障一體化建設推進情況作為報告的重點內容之一。
要讓儲能產業國內“領跑”
而在全國人大代表、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看來,川渝地區在支持天然氣發電項目和氫能、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同時,要特別關注支持儲能領域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蔣衛平建議,加快儲能產業布局和應用場景創新,明晰儲能電站成本邊界及盈利模式,探索儲能電站通過重組等方式開展聯合商用,實現共享。
“這將有利于提升儲能經濟價值,實現新能源與儲能的和諧發展,構建更加多元的能源保障供應體系。”蔣衛平說,同時,借助成渝鋰電產業鏈的先發優勢和比較優勢,加強對已布局鋰電儲能領域產業鏈的企業要素保障,在新改擴建用地、科研用地、環保容量指標、用能指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
蔣衛平直言:“川渝在動力電池領域沒能搶得先機,這是一個遺憾,如果能綜合利用好市場、資源、生產基礎等優勢條件,推動儲能產業走到全國前列,將有助于川渝的可再生能源應用更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