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是一項有意義的舉措,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指導學生認清方向、積極就業。本文主要圍繞“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的意義”“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的主要路徑”“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的保障機制”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旨在改進方式方法、實踐活動、校園環境,更好地發揮大國工匠精神的價值,推動職業院校鑄魂育人相關工作。
【關鍵詞】職業院校? 鑄魂育人? 工匠精神? 主要路徑? 意義分析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基于培育青年理想信念的思政課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1E18;2021年度湖南省職教高地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基于大國工匠精神的職業院校文化育人路徑研究”,課題編號:ZJGD2021170。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8-0022-03
國家的建設、企業的發展、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一種堅韌不拔的工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大國工匠精神與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的融合,仍然面臨一些阻礙。比如說,“方式方法過于單一,學生很難被吸引”“學生實踐機會有限,理解不夠深刻,行動不夠積極”“校園環境未發揮作用,學生缺乏必要指導和鼓勵”等。考慮到這些現實阻礙,職業院校要勇于改革鑄魂育人工作模式,通過新路徑、新環境,更有效地滲透大國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學習、深思、實踐的習慣,積極配合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
一、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的意義
1.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職業院校引入大國工匠精神之后,可以從學習層面及時地提醒學生,給予學生鼓勵,實施鑄魂育人工作計劃。比如說,當學生遇到學習阻礙時,是繼續前進,還是放棄?看似是在進行選擇,其實是學生恒心不夠。職業院校教師可以結合大國工匠精神內涵,教導學生:放棄很容易,堅持難能可貴。再比如說,當學生遇到種種誘惑,想要放松自己,想要游戲、娛樂,沒有心情好好學習時,是敷衍了事,還是嚴于律己?職業院校教師可以講解大國工匠精神相關故事,如居里夫人對放射性元素的研究、紅軍長征的艱難、女足運動員為國爭光……從人生理想、為國奉獻的角度[1],提醒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完成個人學業。
2.加強學生綜合素質
對大國工匠精神的學習,有利于職業院校學生調整觀念,有利于突出鑄魂育人工作中的素質教育。具體來說:一方面,抓好學習過程。結合大國工匠精神來分析,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反復打磨、長期探索,需要重視付出的過程。基于此,學生要保持理性,走出“結果第一”的認知,關注平時點點滴滴的學習過程,憑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個人學習素質,收獲理想的學習成績[2]。另一方面,保持專注態度。在大國工匠精神的指導下,無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對待生活,學生更加專注、更加堅持。比如說,學生樹立某種生活目標之后,將一心一意專注于這種生活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主動拒絕外界誘惑,珍惜每一段光陰,展現出良好個人素質。
3.指導學生就業工作
職業院校教師可以聯系社會、聯系職場,分析大國工匠精神的優勢,從就業視角,落實鑄魂育人工作。比如說,當今社會,有些學生求職時,只考慮:我想做什么、我想獲得什么,沒有理性思考:企業需要什么、如何適應企業。針對這種現象,職業院校可以開展“大國工匠精神與求職心態校園講座”,糾正學生求職時的不成熟心態、行為,提高學生就業率[3]。再比如說,有些學生參加工作之后,還未熟悉企業內部情況,還未積累工作經驗,便想辭職,內心一直在搖擺,經常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對于這一類學生,職業院校可以組織“大國工匠精神與職業發展論壇”,營造開放氛圍,探討大國工匠精神與個人職業發展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理解:每一份工作都來之不易,每一份工作都有發展空間。受到熏陶之后,學生更加珍惜工作機會,不因暫時的困難,隨意辭職。
二、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1.方式方法過于單一
傳達大國工匠精神時,無論是理論分析,還是實踐體驗,有些職業院校都會召開集體會議。會議模式是唯一的模式,各主體要按部就班地參與,職業院校并沒有從多樣化視角,積極嘗試其他方式方法。在千篇一律的集體會議中,教師需要消耗很多精力,但效率未必很高[4]。而且,學生容易感到疲勞、乏味。除此之外,關于大國工匠精神的滲透,有些職業院校主張線下滲透,各種學習活動都集中于線下,忽視了信息化時代的網絡條件,缺乏一些有創新特色的線上學習活動。這樣的滲透方式,偏離了新時代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以上現象,說明職業院校在鑄魂育人工作中,并沒有深入研究大國工匠精神的滲透形式。
2.學生實踐機會有限
參與大國工匠精神相關學習的過程中,哪些因素會限制學生的實踐機會?具體來說:一方面,缺乏校企合作。有些職業院校在發展規劃中,對校企合作機制不夠重視,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準備。一旦需要企業配合,職業院校會十分被動,很難創造充足的大國工匠精神實踐鍛煉機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另一方面,缺乏社會實踐。有些職業院校組織大國工匠精神實踐鍛煉活動時,將實踐活動定義為一種校內的學習活動,沒有將實踐活動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理解大國工匠精神的過程中,學生既需要參與校內實踐活動[5],也需要投身于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到廣闊的社會環境中去思考、體驗。這一點,職業院校要積極協調、統籌。
3.校園環境未發揮作用
大國工匠精神可以融于校園環境的點點滴滴,從環境上感染學生。但在實際情況中,有些職業院校忽視了整體環境的作用。比如說,在海報、壁畫、展架、宣傳欄等常態化宣傳材料上,有些職業院校學生看不到大國工匠精神相關信息,得不到這方面的熏陶。在這種校園環境中,學生看到的宣傳內容,并不是職業院校想要重點強調的內容,這屬于信息不對等、宣傳不準確,不利于發揮校園環境的積極作用。再比如說,學生在職業院校的廣播、網站、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很少聽到大國工匠精神相關資訊,對這方面內容的記憶不夠深刻[6]。校園應該是一個無形的大課堂,應該成為大國工匠精神的重點傳播平臺之一,應該支持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邁入新時期,如何發揮校園環境的積極作用,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關系到大國工匠精神的具體滲透。
三、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的主要路徑
1.創新方式方法
關于大國工匠精神的傳達,職業院校可以嘗試多種方式方法,吸引各主體踴躍參與,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應付。比如說,職業院校可以策劃“大國工匠精神藝術展”,通過不同的繪畫作品,呈現與大國工匠精神相關的人和事,學生可以一邊鑒賞藝術作品,一邊深入體會大國工匠精神的內涵。除此之外,職業院校可以結合信息化時代的網絡條件,進行線下滲透。舉例來說,職業院校教師可以建立鑄魂育人微信群,發起“大國工匠精神之我見·線上討論活動”[7],在自由的課外時間,與學生共同探討熱點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大國工匠精神的社會影響力,并提醒學生學以致用,將大國工匠精神的先進之處,應用于學習、生活。
2.增加學生實踐機會
以大國工匠精神為主題,以鑄魂育人為目標,如何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具體來說: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關于校企合作機制,應納入職業院校整體發展規劃,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內容。形成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之后,職業院校可以主動地尋求支持,利用企業資源、場地、硬件設施等,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國工匠精神實踐鍛煉活動,呼吁學生積極傳承大國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加強社會實踐。設計大國工匠精神實踐鍛煉活動時,主題不能過于狹隘,范圍也不能過于局限,應積極地向社會延伸。舉例來說,以“志愿者行動”為主題,職業院校可以設計不同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聚焦民生問題、國際環境,鼓勵學生參與一線服務工作,體會什么是大國工匠精神。
3.積極整改校園環境
職業院校要認真整改校園環境,發揮環境的積極育人功效。在宣傳材料方面,職業院校可以建立“校園宣傳更新機制”,定期更新海報、壁畫、展架上的內容,將新時代的大國工匠精神,體現在各種宣傳材料上,引發學生關注,并圍繞這些宣傳材料,召開“大國工匠精神學習講座”“大國工匠精神學習論壇”等,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校園媒體方面,職業院校可以根據社會發展進程,策劃不同時期的“大國工匠精神專欄”,與時俱進地傳遞大國工匠精神。比如說,每一年評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與之相關的社會資訊有很多,經過信息整合,可以作為一種專欄素材,展示在學校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加深學生對大國工匠精神的認同感。學生群體的普遍認同,有利于塑造學習典型,加快實現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目標。
四、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的保障機制
1.組織教師培訓
結合鑄魂育人工作要求,職業院校要重視教師隊伍,組織“大國工匠精神教師培訓”。該培訓可以分為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兩條主線。在理論培訓中,強調理論分析、理論討論,呼吁教師更深入地理解大國工匠精神內涵,并形成個人理解,運用自己的語言,傳達給學生。在實踐培訓中,側重于體驗、創新,比如說,組織“大國工匠精神之學習陶藝”“大國工匠精神之學習雕刻”“大國工匠精神之學習書法”等,鼓勵教師大膽探索藝術領域,從藝術視角理解大國工匠精神,并將這種理解體現在鑄魂育人工作中。
2.強化課程思政
為了更好地推廣大國工匠精神,職業院校要善于調動力量,在不同學科實施課程思政。具體來說:一方面,組織跨學科交流會。職業院校可以組織“跨學科思政教學交流會”,鼓勵各學科教師表達訴求,邀請思政教師分享經驗,共同解決課程思政道路上的阻礙。課程思政工作的推進,可以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正確解讀大國工匠精神。另一方面,舉辦課程思政活動。職業院校可以圍繞課程思政,舉辦思政色彩濃厚的實踐活動,如“百年黨史演講”,在活動過程中,穿插大國工匠精神相關理論、事跡,立足思政高度,重新解讀大國工匠精神。
3.設置相應考核
職業院校可以設置“鑄魂育人工作考核”,將大國工匠精神的傳承,作為一項考核內容。比如說,進行每月考核,統計一個月內的大國工匠精神教育活動,包含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分別從工作量、工作結果兩個方面,判斷教師個人能力,以及付出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核過程中,職業院校要打開渠道,友好地傾聽不同聲音,從學生視角,挖掘教師隊伍的可貴之處,激勵教師隊伍繼續努力,堅持做好鑄魂育人工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國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鑄魂育人工作之后,確實可以產生一系列積極作用。為了更好地引入大國工匠精神,職業院校要高度重視:(1)創新方式方法,從不同角度挖掘大國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指導學生認真鉆研、學以致用;(2)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總結,更積極、更精準地傳承大國工匠精神;(3)積極整改校園環境,發揮校園環境的熏陶作用、指引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教師隊伍來說,既要嚴格要求學生,也要時常督促自我,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樂于與學生一同探索、一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趙智軍,任慶國,劉拮.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四進”工程培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2019,18(10):46-48+53.
[2]張義俊.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研究[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2(1):30-33.
[3]胡萍茜.對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以會計專業為例[J].南方農機,2018,49(24):217.
[4]祁占勇,任雪園.扎根理論視域下工匠核心素養的理論模型與實踐邏輯[J].教育研究,2018,39(3):70-76.
[5]楊培松,杜文娜.工匠精神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職業素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8(4):78-81.
[6]張麥秋,劉三婷.培育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9(21):61-62.
[7]朱亞賓,李志祥.“立德樹人”視域下工匠精神與高校創業教育的匹配融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11):96-99.
作者簡介:
劉敏(1991年-),女,漢族,湖南耒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