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貞芳
【摘要】我園近幾年一直將繪本閱讀活動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方式進行不斷的探索,而這其中主題活動就是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方式。繪本是通過圖畫、不同模式、簡短精練的語言共同表述一個事件或者場景等等,繪本的種類多樣,有圖畫書、立體書、模型支架書等等。繪本和我們傳統故事書比較,不管是色彩搭配還是圖畫質量都更有內涵。在繪本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述、幼兒的溝通交流,我們嘗試將繪本融入到主題活動中去挖掘幼兒學習興趣以及激發其學習主動性。為了使得主題活動在促進幼兒發展上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在進行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把握好“整體性”的原則,將五大領域中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融合,使得主題課程綜合性地開展。而這一課程活動開展過程也是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以及課程分析水平的有效驗證,因此教師就要對本班幼兒的學習前期經驗做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再以幼兒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組織活動,才能有效保證教學活動的質量。
【關鍵詞】繪本? 幼兒園? 主題活動
【課題項目】本文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小學(幼兒園)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家園互動式繪本閱讀指導的實踐研究”(編號:PNYKT2019-28)、福建省寧德市“十四五”(第一期)基礎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幼兒繪本閱讀興趣培養的研究”(編號:2021JJK032)階段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8-0145-03
我園從實際出發,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實行“生活化”和“本土化”課程理念,建構了幼兒為本、回歸生活、回歸本土、幼兒樂學、教師樂教、家長參與等形式多樣的課程體系。將五大領域中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融合,使得主題課程綜合性地開展。而這一課程活動開展過程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以及課程分析水平的有效驗證,因此,教師就要對本班幼兒的學習前期經驗做一全面的了解,我們嘗試將繪本融入到主題活動中去挖掘幼兒學習興趣以及激發其學習主動性,本文就以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主題實踐活動進行一定的探討。
一、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主題教育的有效性
(一)語言價值
“繪本”(Picture Story Book)源于日本,繪本具有直接形象性的特征,恰好和幼兒的視覺審美以及生理特征相吻合,能夠促進幼兒的閱讀體驗和興趣。繪本是通過圖畫、不同模式、簡短精練的語言共同表述一個事件或者場景等等。繪本的種類多樣,有圖畫書、立體書、模型支架書等等。繪本和我們傳統故事書比較,不管是色彩搭配還是圖畫質量都更有內涵。幼兒翻閱繪本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述、幼兒的溝通交流,表現出幼兒對知識架構的最初感受,在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繪本多數的設計往往從幼兒需求出發,是幼兒自己也感興趣的,這樣幼兒在進行閱讀時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語言能力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教師為幼兒選擇的繪本也是基于幼兒自身的需求并結合幼兒的個性特點,找到真正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內容。此外,當教師發現繪本有些語言不適合該年齡階段幼兒理解時就可以在不破壞原文原意的前提下作適當調整。
(二)審美價值
繪本的種類繁多,也有側重于不同價值意義的,所以幼兒在閱讀時就能夠獲得豐富的審美價值體驗。首先,繪本對色彩的運用往往較為協調,幼兒在進行閱讀時就能夠獲得一定的視覺享受,進而對美產生一定的認知,而且豐富的色彩也能刺激幼兒翻閱圖書的興趣。其次,繪本是一種圖文并茂的閱讀內容,早期的幼兒在進行閱讀時通過對其中的插圖進行瀏覽,不僅提高幼兒的讀圖能力還能夠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如此一來其就能夠對繪本內容產生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最后,繪本的語言通常會使用擬人、象征、夸張等表達手法,雖然其語言較為簡單但卻蘊含了豐富的想象力,而幼兒在進行閱讀時就能更好地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三)多元化教育價值
心理學證明: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很成熟了,但需要身邊的環境和更加清晰、更加簡明富有指令的口語與之引導,繪本的多元知識和精練的語言恰恰給他們創造了進一步錘煉的環境。美國教育家崔利斯先生說:“為孩子大聲朗讀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我在上繪本教學課《螞蟻的故事》時,幼兒沉浸在老師的繪本劇表演中,故事情境中幽默、重復、總結的對話讓幼兒很快就記住了。繪本《誰吃了我的大餅》,其精練的語言、簡潔的對話讓幼兒沉浸其中,加上老師的道具表演,惟妙惟肖,還感染了聽課的每一位家長和老師,繪本語言的奇妙加上精彩的插畫,不僅能促進幼兒語言發展,還有助于幼兒調節自己的情緒。
(1)繪本給予幼兒一座觀察與發現問題的橋梁
經典的繪本是百看不厭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幼兒都會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翻閱,在一次又一次翻閱中總能發現新的理解和感受。繪本故事《我的幸運一天》中,幼兒發現狐貍家的墻上掛著好多照片,原來狐貍一直是很熱愛生活的;在繪本《蚯蚓的日記》中,在關于“蚯蚓有沒有牙齒”的問題上,幼兒發現繪本書里的文字和圖畫好像自相矛盾了。
(2)繪本給予幼兒一條情景與想象的思維通道
在繪本教學中,我常常讓幼兒通過觀看封面來猜測故事內容,如繪本《旋風》,在拿到繪本后不急于打開,面對封面進行想象,然后深入到書中的情節進行推測聯想。中班繪本教學,如《夜黑黑》,先看書的封面。藍、黑的色調,營造出幾分讓人生畏的氛圍,主人翁方丹的那身紅色衣服,倒讓有些陰冷的畫面有了幾許生氣。這是繪者的匠心不是在渲染恐怖,而是在超越“害怕”,帶領讀者跨過那道難以逾越的內心溝坎。幼兒通過輕松、愉快的談話走進故事情境,激發參與興趣,為后面理解繪本內容做好鋪墊。教師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等方法去激發和保持幼兒的閱讀興趣,引導幼兒對閱讀內容進行理解。教師借助模仿“聲音”、猜測“聲音”讓幼兒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感受共讀的樂趣。
二、選擇適合的繪本,開展幼兒親情主題教育
(一)繪本為載體,理解家人愛
幼兒從一出生,對于家人的稱呼“爸爸”“媽媽”等等是一個叫法而已,賦予的情感是什么?我們通過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親親熱熱一家人》的親子閱讀以及閱讀后幼兒之間的對話,幼兒似乎很快就明白家人稱謂的具體含義,怎么稱呼,不同情感流露下稱呼的語調還會不一樣,為什么要稱呼,感受濃濃的親情,懂得關愛是需要相互的,要尊重、理解家人,學習愛家人。
(二)繪本來遷移,深入理解愛
每天的陪伴讓幼兒感受到家人的愛和幫助、傾聽陪伴等等這些親情是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的,漸漸地幼兒的內心也變得柔軟。在閱讀繪本《獨一無二的你》時,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假如你是小魚丹尼,你會最喜歡爸爸媽媽傳授給自己的哪些智慧呢?”幼兒的三餐飲食一直是爸爸媽媽最關心的話題,繪本《肚子里有個火車站》以一種幼兒特別喜歡的方式使我們了解人體消化系統,原來爸爸媽媽每天的叮囑:細嚼慢咽、吃飯不說話、不喝涼水等等這些大道理,不是空話,在這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對于自己叮囑的愛?!?-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以繪本為載體,融合藝術、語言、社會領域等多領域方案架構。
(三)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親情教育的具體行動分析
繪本《團圓》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彩圖和娓娓講述的文字,細膩可感,讀來回味無窮。作者娓娓講述了毛毛和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過年回家團聚的生活小事。在一個個平凡的生活場景里,藏著感人至深的親情。細細品來,有溫暖、有感動,還有些許的心酸……美好的親情,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真實可觸的幸福!幼兒最初的社會關系就是與父母的關系,通過潛移默化感受到親情與關愛,并具有最初的情緒與情感,進而實現親情教育的目標。我們最初的親情教育應該就是“愛與感恩”,認識家庭成員、感受親人之間的相親相愛,然后延伸到朋友、伙伴以及愛我們的人周圍。如繪本《團圓》的閱讀,從墻上的全家福照片、始終陪伴在毛毛身邊的小貓咪、毛毛嘴里含著的棒棒糖,還有傳遞了無言祝福的好運硬幣,這些生動飽滿的畫面,通過和幼兒共同閱讀,從細節中休會爸爸那種厚重、內斂、無言,但是卻如山的愛。從開始毛毛對爸爸的生疏躲避到拿著好運硬幣躲進爸爸的懷里舍不得離開,處處細膩可感,讀來回味無窮。《團圓》喚起的情感共鳴,在與幼兒的共讀中就能感受到幼兒的觸動,如二寶看到我受傷的手就說:“媽媽疼嗎?我幫你吹吹吧!”看到爸爸扛著一袋米回來,忙說:“爸爸很重嗎?我來幫助你吧!”而且幼兒會從書中的很多細節,如大紅燈籠、春聯、舞龍燈……也能體會我們中國人特有的親情表現,幼兒對繪本《團圓》百看不厭,而且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三、根據相應的主題課程,充分挖掘繪本價值
在根據繪本進行主題教學的課程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對繪本自身的內在價值進行不斷挖掘,然后有效地整合。比如, 隨著“愛鳥周”主題活動的開展,在《幼兒園的小鳥》的主題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小鳥窩里很少有小鳥來,它們是不喜歡嗎?如果我們經常放些鳥食和新鮮的水,它們是不是就喜歡上這些小鳥窩了呢?我們幼兒園的樹上懸掛著一些喂鳥器,幼兒稱之為“鳥窩”,但是樹高,幼兒取放食物都有困難,所以這些喂鳥器就變成了擺設,如何能留住更多的鳥兒?遞進生成問題以教育目標為導向。幼兒對滑輪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認識層面,對于它的結構、原理、所用材料都比較陌生,于是我們做了一些前期的經驗準備:
基于已有生活經驗,找找我們幼兒園里的滑輪。幼兒通過討論、記錄,可以請梯子、繩子幫忙,最后他們從幼兒園每周升旗旗桿里的滑輪、閱讀區的圖書《小機械立大功》里找到靈感。幼兒能夠感受使用工具給人們帶來的省時省力和方便,能自由發揮想象,說明生活當中幼兒與這些小工具是有接觸的。教師在小結中強調了杠桿、斜面、滑輪和螺旋這些名詞,同時還強調了簡單、省時省力,讓幼兒想想幼兒園里也有滑輪,這樣可加深幼兒對滑輪的印象。并且還可以將愛護環境、保護森林等理念融入其中,滑輪的用途之一是改変物體的受力方向。當兒童把與喂鳥器相連的繩子往下拉的時候,喂鳥器會往上移動,到達兒童夠不到的地方。相反地,當兒童松開繩子的時候,重力會讓喂鳥器向下運動,這樣,兒童就能把喂鳥器上的鳥食重新裝滿。接下來我們班級的制作“滑輪喂鳥器”課程故事開展得如火如荼。所以說在進行主題教學活動中為了使繪本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進而讓幼兒獲得一個更加多樣的體驗,應該更好地發揮主題教學活動的作用。
四、家園共育,親子共讀促進幼兒閱讀興趣提升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中一個很有效并且必須長期并存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主題教學時還要積極地邀請家長參與其中,首先,教師可以根據主題教學活動的內容拋磚引玉,可以家園共享繪本,也可以教師來為幼兒家長分享相應的繪本,這樣就能有效地促進家園互動,有針對性地實現閱讀量的提高。其次,這樣的親子共讀活動,不僅讓幼兒們喜歡閱讀,也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氣氛,更為家長們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對家長們學習如何選擇適合幼兒的繪本非常有幫助。如,讀《愛心樹》這本書,提前預習,首先自己要學精學透。準備好繪本拓展素材,把跟幼兒經驗不吻合的內容轉化成幼兒能理解的語言,邊讀邊表演,聲情并茂,讓幼兒感到有趣。也可以跟幼兒一起合作對內容進行改編,在玩中學、學中玩,反復閱讀。書本中圖文都比較簡單,要引起小班幼兒閱讀興趣,必須要用我們的肢體語言感染幼兒,帶動幼兒走入繪本意境,引起幼兒閱讀興趣,并通過互動表演讓幼兒了解繪本內容,幼兒通過觀賞畫面,聽文字講述,再到表演互動,使幼兒對文本內容產生興趣,再反復去看去讀,讓幼兒體會文本內容所體現的感情,提高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和能力。
二寶上中班,疫情后又重新開學,感覺又是第一次踏進校園,教室換了,老師換了,一切又覺得很陌生。每天都跟我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蔽以谙?,這該怎么辦?跟老師溝通二寶的性格特點,帶她去認識其他的小朋友,在她手背上親親 ,效果不是那么好,最后讀了《魔法親親》,浣熊奇奇不想去上學,媽媽告訴她一個秘密,一個古老的秘密,可以讓她在幼兒園和在家里一樣溫暖,而這個秘密就是魔法親親。看完這本書,第二天,我送她去上學,在班級門口,有人總會看到,我在親我女兒的手,她也輕輕親我的手,告訴我,她會想我,我走出門口好遠,還會大聲說:“媽媽,我愛你!”當然我也會回應她:“寶貝,媽媽也愛你!”
綜上所述,教師在根據繪本進行主題活動的展開時就要將其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學習需求進行一定的結合,進而讓繪本所具有的語言價值、審美價值進行體現,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主題活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陶明.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親情教育的行動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5(10):93.
[2]姚瑤.繪本主題活動促大班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3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