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全國 王永發
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可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基于此,筆者結合學校在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過程中遇到的4種情境,解讀如何有效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
情境1:項目設置多,規劃欠考量。
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初期,學校設立了跳繩、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手球、體操類、體適能共8個項目。當統計各項目所報人數時卻發現:每個年級報名體適能班平均人數約為60人(最多),而籃球班的平均報名人數約為15人(最少)。由此可見,報名體適能班人數較多,而籃球等項目報名人數過少,呈現人數分布不均現象。
解決方法1:重新調整項目。
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時,要摸清校情,征求體育教師、學生家長和學生的建議,考慮區域特點、場地、器材等因素,明確學校體育特色,以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和掌握1~2項運動特長為主來確定項目。如,學校通過設置問卷與走訪調查等方式后,綜合多方面建議設立了以體適能、乒乓球、手球為主的教學項目。
解決方法2:均衡班級人數。
要避免發生某一“選項班”超大班額現象和另一班小班化教學的尷尬局面。體育教師、班主任和學生家長與學生之間要相互溝通,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找準定位,并根據自身意愿、體質狀況、項目特點等合理選項。
情境2:場地器材缺,教學難繼續。
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初期,師生們在冬季上課時,頂著刺骨的寒風進行體適能練習,于是幾個班級就輪流進一樓大廳內“應付”上課;乒乓球選項班器材嚴重不足,任課教師就把學生的課桌拼成乒乓球臺進行教學;手球選項班則用小皮球等進行教學。
解決方法1:統一安排場地使用。
學校要整體協調推進“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做好項目的制訂、課程編排、評價體系、巡查和考核機制建設等工作。要協調其他學科排好課表,根據授課內容統一調配全校場地、器材的使用。尤其是冬季嚴寒天氣或特殊天氣(雨雪、霧霾)開展籃球、乒乓球、排球、體操類等教學時,在體育館的使用上要避免“撞車”現象的發生。
解決方法2:加大器材投入。
學校要對教學所需場地與器材進行統一評估,尤其是班級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的學校,要充分考慮到多個班級同時開展“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所需的最大器材使用量。同時,要制作一些安全、簡單的體育教具或引入趣味性、多功能的教學器材,以保證“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有序開展。
情境3:學情較復雜,管理待跟進。
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初期,由于是幾個班的學生齊聚一起,學情各有不同,所以教師在上課時突遇不熟悉的學生會思考:有沒有特殊體質的學生?哪個學生不好管理?上課人數怎么總是對不上?
解決方法1:細致做好學情調查。
教師要及時與前任體育教師交接,了解“新班”學生的健康信息。如,學生健康狀況如何(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癲癇病等)等,同時記錄在案,牢記在心,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還要了解并測試相關的基礎性技術動作和體能情況,觀察學生在此過程中的表現,以便為今后的教學打下基礎。
解決方法2:抓好出勤和紀律。
要抓好課堂紀律,尤其是出勤紀律,及時了解學生的去向及原因,同時要建立點名制,做到“每課必點名,人名必相符”。教師必須具有“第三只眼”,及時發現課中學生出現的思想或情緒波動,并根據教學預案做出相應處理。同時,要積極和班級中不好管理的學生溝通,以此保證課堂紀律。
情境4:師資力量弱,業務宜加強。
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過程中,學校體育組教師為田徑、舉重等專業,對乒乓球、手球等專業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沒有深入了解,因此如何有效實施“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成了教師思考的問題。
解決方法1:引進特長教師。
學校要了解教師的實際情況,做好摸底調查工作,如果本校教師不具備開展專業性較強的運動項目的能力,可引進社會力量加以輔助。如,聘任社會上的體育俱樂部教練員執教,并組織學校體育教師培訓和學習。同時,引進體育院校“待業”的學生、退役運動員及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學生家長到學校“代課”,也可借助個別體育實習生的力量輔助教學。
解決方法2:加強業務培訓。
學校聘請教研員組織培訓,讓教師正確認識和理解“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的開展方法。同時,針對“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項目開展體育教師比武大練兵活動,如,設計“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項目的大單元計劃和部分課節的課時計劃,并進行模擬上課等活動,并對相關的運動項目和專業技能進行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