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一邊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一邊要經濟社會發展,如何齊頭并進?9月3日,專家學者集聚龍城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分論壇“碳中和與煤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十二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建言獻策。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供應鏈遭遇嚴峻挑戰。國際天然氣、電力、油品短缺問題愈演愈烈,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加深了世界各國對能源安全問題的擔憂。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煤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總量的60%以上。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提出,長遠來看,煤炭在能源供應中依舊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面向“雙碳”目標的實現,時間緊迫,這對中國能源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妥善處理好煤炭行業減量發展與煤炭兜底保障之間的關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同樣認為,今后較長時期,特別是推動中國能源轉型發展方面,煤炭還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要充分認識能源安全的極端重要性,保能源安全的最基礎環節是保煤炭安全。”劉峰說。
作為山西最大煤企,晉能控股集團一直非常重視能源安全。低熱值煤高效清潔發電利用是山西省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式。相關科研團隊將努力攻克煤炭等低熱值煤發電存在的燃燒效率低、低負荷時污染物排放難以控制、應對新能源電力的熱電調峰能力嚴重不足及燃燒副產物難以利用等一系列問題。集團總工程師王德璋介紹,中國能源結構的基本特征是富煤、貧油、少氣,為保障能源安全,煤炭行業責任重大。為此,能源企業必須承擔起為國家能源兜底保供的責任。“能源革命要跨越化石能源到清潔能源這道坎,能源轉型必須發展突破性科學技術。一方面,繼續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支撐清潔煤炭發電;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多能源互補,保證能源安全。”王德璋表示。
在此背景下,山西作為能源大省、電力輸出大省,必須加快能源革命步伐,努力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要在滿足經濟與民生對能源需求、經濟上合理且安全穩定的前提下,推動能源體系從高碳化石能源為主向碳中性能源、低碳能源和非碳能源轉型,峰會上專家學者也為山西轉型發展提出了幾點實質性的建議。
首先要控制煤炭消費量和碳排放量。由于山西省能源體系以化石能源尤其是以高碳的煤炭為支撐,減少煤炭消費能為碳中和目標貢獻巨大力量。加快解決民用散煤,包括小鍋爐、工業窯爐、冶金建材化工用煤,以及煤化工等源頭污染問題,積極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努力介入和推動碳捕捉、封存和利用技術創新發展。
其次是加快煤電行業轉型升級。煤電在“十四五”及較長一段時期內,仍是電力系統的托底保障電源,山西省煤電高質量發展要在嚴控煤電規模基礎上,走清潔、高效和靈活的道路,引導煤電從電量供應主體逐步轉向容量供應主體,加強調峰調頻、輔助服務等功能,保障電力供應和系統安全,持續減少碳排放。
三是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發展,不僅要關注新能源量的增長,更需要認識到新能源對靈活調節能力的要求和對電力系統安全的影響,更加注重新能源的發展質量。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行業要加快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中心的電力系統轉型,加速能源電力系統脫碳進程。
四是加強綜合能源服務。綜合能源服務利于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降低單位GDP能耗,通過能源互聯網,大幅提升清潔能源的利用效率,緩解對于化石能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