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一場廣泛而長期的變革,不僅包括傳統電源、電網、用電、儲能等創新,也包括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需要集聚各方的智慧與力量,架起現實與未來之間的路徑橋梁。
能源電力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基石,關乎國計民生,影響發展穩定。當今時代,電力系統正在從高碳電力系統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轉變。通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持續開發利用,實現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部署,為中國電力系統變革升級指明了方向,也為全球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路徑。
據了解,山西省電源結構近幾年發生較大變化,電源供給的清潔化水平不斷提升,新能源裝機規模較2016年增長了3.35倍,占比由2016年的14%增長到31.6%。電力系統呈現出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用能高自主性,以及夏季用電高峰、冬季用電高峰的運行特征,對系統安全穩定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電力外送基地作用更加彰顯,山西電網以“三交一直特高壓+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向華北、華中和華東區域送電。電力消費方式呈現多元化: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等各種需求大量涌現,電、氣、冷、熱、氫等多能互補、靈活轉換,用能高自主性。
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隨著未來新能源高比例并網,數字化有望成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抓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已成能源行業共識。
“數字化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數據賦能電力系統、服務電力企業發展,使電力系統運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決策更科學、投資更精準。要保持電力天平平衡,必須將數字化技術與傳統電力技術深度融合,通過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手段,預判新能源波動、統籌源網荷儲資源、保持電力系統的穩定、預控電源和電網輸變電設備的潛在風險,實現電能高質量可靠供應與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參加此次論壇的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運感受頗深。
本屆論壇以“數字技術重構能源生態”為主題,圍繞推動能源數字化轉型、“雙碳”目標實現路徑、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等熱點話題,與會嘉賓進行了多角度探討并一致認為,電力系統的數字化轉型浪潮為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了強勁動能,預示著一個充滿想象的綠色低碳時代正在開啟。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社會各界、行業內外同心協力、共同推動。我們將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中爭做引領者、推動者、先行者,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論壇上,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祁太元作主旨演講時擲地有聲。
全球能源轉型需要中國力量,中國能源革命呼喚山西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是系統性工程,需要各產業鏈、各環節共同發力。華能集團始終站在電力行業發展前沿,認真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十四五”期間,華能集團將繼續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產業化發展,不斷提升數字化營銷水平,推動能源電力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中國華能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鄧建玲說道。
在圓桌對話環節,專家學者以“新型電力系統下的數字能源生態”為主題展開探討,富有成效。大家一致認為新能源的間歇性、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給電網帶來了巨大的轉型挑戰,要應對這些挑戰,電力系統迫切需要數字化賦能。此外,逐步向能源物聯網形態轉變的新型配網系統,將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承擔主導作用。
山西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能源之火長燃不滅、經久不息。“十四五”期間,山西將加速能源清潔替代,可再生能源裝機將達到50%以上,電源結構將進一步清潔化、低碳化。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新型電力系統會像煤炭、煤電一樣,成為山西能源下一張充滿未來氣息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