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邊實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
最生動的故事在基層,年年走基層,處處有新意。2022年新春,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作為全省第一家報社、廣播電視臺合并組建的市州級地方主流黨媒,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守正創新,力爭讓“新春走基層”這一規定動作走出新意,組織記者們走進苗鄉侗寨,進農村、入社區、走企業……用筆墨和鏡頭描繪、捕捉人們生活的細節,反映各族群眾真實的幸福與愿望,于亮麗的風景中感悟基層的變化,于火熱的生活中體察新時代的脈搏,以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融媒體產品發出新時代的強音。
一、聚焦時代脈搏 創新策劃尋亮點
2022年是我國踏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新國發2號文件的出臺,使貴州省的發展迎來了新一輪戰略機遇期。黔東南全州上下正苦干實干、接續奮斗,這里處處都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奮斗故事。
聚焦新征程、展示新氣象,圍繞講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黔東南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實踐的生動故事,“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人民群眾過好平安幸福年等重點內容,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研究制定了《2022年<記者新春走基層>宣傳報道工作方案》,推出《新春走基層》專題專欄,作為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宣傳的重要開篇。
“新春走基層”活動啟動后,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第一時間從凱里出發,驅車一個多小時趕赴雷山縣采訪,當天就發回了充滿熱度的開篇報道《五星村村民的亮堂生活》。從1月17日起,中心記者先后奔赴岑鞏縣、黎平縣、從江縣、榕江縣、臺江縣、錦屏縣、麻江縣、劍河縣等縣市,實實在在地用腳力去尋找新聞。
二、關注苗鄉侗寨 深入基層看變化
走進基層,把鏡頭、話筒對準群眾,報道才會更生動。
“新春走基層”活動期間,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業務領導、部門主任分別帶隊深入黎平、榕江、岑鞏等縣走進基層百姓身邊,用心用情記錄基層變化,講好新春故事。
黔東南州岑鞏縣注溪鎮衙院村曾經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近年來,衙院村通過基礎實施建設,推進產業發展與土司文化相結合,著力打造融合田園生產、田園文化、田園居所于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如今,以夜郎戰鼓表演為核心的思州土司文化鄉村旅游點已初具規模。
春節前夕,記者邱力一行來到這里,一場傳統的百人夜郎戰鼓表演正在上演,村里男女老少身著傳統服裝齊上陣,敲響戰鼓、鼓聲震天。戰鼓表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一支戰鼓隊,不僅是文化傳承表演隊,還是政策宣傳隊,建設家鄉的精氣神更足。村民告訴記者,如今,戰鼓隊吸引年輕人參加,讓老文化煥發出新活力,傳統的思州牛皮鼓制作形成了一個產業。
“每次‘新春走基層都有新發現。”邱力感嘆道。當天記者就采寫出了《戰鼓敲出幸福音 文化傳承展新風》融媒體作品,其中,電視報道還被央視采用。
分享各地老百姓過年也是今年新春走基層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年三十,一場《苗鄉侗寨云上除夕》直播活動走進基層。在雷山西江千戶苗寨,直播組記者把鏡頭對準普通苗家,記錄下他們殺年豬、做庖湯、吃年飯、喝米酒、唱苗歌的習俗。在鎮遠古城,直播組記者走進傳統老宅,與居民們一起制龍燈、打糍粑,濃濃的年味引來線上1萬多名網友關注。
為了突出鄉村振興工作重點,在春節前后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四組報道組深入基層聚焦鄉村振興一線、貼近基層群眾、捕捉生動場景、記錄一線廣大干部群眾的決心、信心和行動,展現大美黔東南脫貧攻堅新成果,精心采寫了一批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的鮮活作品。如:《跟著村干逛侗寨 探看“樂鄉”安居圖》《擺貝村的蝶變》《搭好產業橋 連起振興路》《在保護中創新突破 走出自己的鄉村振興路》等報道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州廣大農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最新成就。
三、緊盯一線風采 展現奮斗新風貌
奮斗的姿態最美麗,奮斗的人生最精彩。2022年黔東南的冬天連續下了幾場大雪,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全媒體報道團隊在“新春走基層”活動中,不畏嚴寒,深入基層,走近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奮斗者,用腳力和實力采寫了一篇篇滿載著汗水與溫情的報道。
春節回家過年在中國人心中有抹不去的情結。但在加強疫情防控前提下,能否“回家過年”不僅關乎個人,更關乎群眾安全。凱里市公安局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鼓勵外省、外市民輔警就地過年不返鄉,助力疫情防控。
作為一名外地民警,父母都在河南南陽老家,回家過年是凱里市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隊民警顧紅波積攢了很久的夢想。但是疫情當前,他只能把這份念頭化作工作的動力。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 2020年、2021年春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顧紅波就沒能回家過年,今年他又主動選擇留了下來。這已是他疫情期間第三次“就地過年”了,對于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顧紅波想法很簡單:“為了疫情防控需要,犧牲我一個人的團圓,換來大家平安過年,在凱里也一樣很溫暖!”
像顧紅波一樣,春節期間,中心多路記者還走近春節期間堅守基層的駐村干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基層干部,節日期間的特殊崗位工作者,返鄉就近就業的農民工等,關注為節日做保障的相關部門和一線人員、重大項目工程等行業,突出他們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關注普通老百姓生活發生的變化,對來年的期待等。如《社區工作者——堅守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快遞小哥楊武洋:成為“新”市民的這些年》等新聞講述了各行業勞動者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感人故事;同時,報紙欄目《<新春走基層>他鄉亦故鄉 留“凱”過年》還策劃防疫篇、春運篇、物流篇三個專版刊發18篇報道,充分展示了新時代背景下我州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人們嶄新的精神風貌。
參與到“新春走基層”活動的記者,也是堅守崗位的奮斗者。他們犧牲假期休息時間,用筆或鏡頭向讀者傳遞了接地氣、聚人氣,有溫度、有情感的黔東南故事。他們采訪的過程,也串連出一個個樂其業、盡其職、負其責、精其術、竭其力的愛崗敬業故事。
四、圍繞融合創新 唱響時代新旋律
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基本都是全媒體報道,“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成為媒體常態。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旗下各平臺結合自身宣傳特點,在統一部署、全媒體采訪的基礎上,實行多形式編輯,以媒體為矩陣,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整合資源、生產要素,積極引導編輯記者踐行“四力”,在實踐中開展媒體融合大練兵,磨煉采編隊伍全媒體采訪技能,派出50余名文字、圖片、視頻記者組成10余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奔赴田間地頭、城市街區、工廠車間、春運現場、防疫一線,通過見聞式、體驗式、回訪式等多種報道形式,同時在統一部署、全媒體采訪的基礎上,“整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產、多元傳播”融合媒體統一編輯刊播的方式,報紙有文、廣播有聲、電視有畫面、短視頻出彩,一篇篇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融合產品“破土而出”,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其中,傳統紙媒和廣播電視播發的如:《“非遺”對聯迎新春 石橋百姓笑開顏》《岑鞏:戰鼓敲出幸福音 文化傳承展新風》《打造紅色引擎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跟著記者逛特色田園鄉村 探尋“軍屯遺珠”新寨屯》等一批有深度的宣傳報道,通過記者視線全方位展示了我州廣大農村新面貌新氣象、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得到了受眾的一致好評。
與此同時,新媒體平臺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集“文、圖、音、視”于一體,同步推出相關報道,并在央視移動網及時推送,在媒體深度融合創新上亮點頻頻,以全媒體平臺、多媒體手段“烹飪”出更豐盛、更多元的融媒體產品,作為“新聞大餐”奉獻給廣大讀者和用戶。
根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新媒體矩陣(官網、官博、微信、抖音)《新春記者走基層》專欄共制作發布作品64條,點擊量和閱讀量超100萬人次,在互聯網和移動端傳播上發出了黔東南媒體人的聲音。
深化媒體融合,創新傳播方式,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以“新春走基層”采訪活動為契機,實現了全方位采訪、全景式展現、全媒體傳播,通過記者走基層,展現了黔東南脫貧攻堅新成果,講述了黔東南鄉村振興新故事,鍛煉了一批精英骨干記者,唱響了大美黔東南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建功新時代的昂揚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