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
摘要: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是當代中國正在經歷的歷史變遷。與之相適的中國話語建構,基于中國獨特的歷史傳統和現實環境,應具有鮮明的中國精神特質。本文通過分析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的國際傳播力建設,探索地方黨媒如何結合自身特色進行國際傳播,對外發出中國好聲音。
關鍵詞:國際傳播能力 設置議題 話語表達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遇的大變局,國際輿論斗爭日益激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而中國的崛起須有自己的話語“護衛艦”保駕護航。失去話語護衛,西方社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透過“有色濾鏡”描繪中國的“認知錯位”現象就會越發突出。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開始了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上的探索。
一、地方黨媒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一)講好中國故事是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需要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對外展示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已成為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需要。事實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展的故事。”
(二)新時代的國際傳播“五力”建設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著力提高“五力”,即: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形勢下做好國際傳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圍繞國際傳播的“五力”建設,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已經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念,培育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一群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對外傳播人才隊伍得以浮現。譬如:圍繞“中國夢”重要思想對外傳播的全方位宣傳從十八大后延續至今,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傳播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以全新面貌登場,一批中央級外宣媒體的整合重建,為的是爭取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好聲音;同時,在高校、社科界,國際傳播理論研究與對外交流智庫建設也得到迅速發展。
二、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的國際傳播實踐
(一)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媒體融合發展走向縱深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帶來的變革,國際傳播正日益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領域,傳統媒體的主流地位和新媒體的非主流地位正在發生轉換。在這一背景下,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也開始從經營體制、采編方式、傳播平臺等層面開啟全媒體的變革之路,不斷增強自身的傳播力,擴大平臺的影響力。
2021年12月,人民網發布《2021全國黨報融合傳播指數報告》,天眼新聞下載量位列全國前十;2021年4月起,貴州省委宣傳部印發《貴州融媒體傳播力榜單》,天眼新聞客戶端的下載量、發稿量、傳播力持續在全省領先。根據第三方監測顯示,貴州日報報刊社整體傳播力、天眼新聞客戶端傳播力已連續8個月位居全省榜首。
其中,天眼新聞客戶端于2021年12月28日開通中英文雙語頻道“Fast”。雙語頻道中又細分四個子頻道,“News”頻道關注國內、國際重大消息,聚焦貴州實時新聞,搜集整理海外媒體及海外社交媒體平臺關注貴州的相關資訊和觀點。“Travel”頻道搜羅貴州美景、娛樂等旅游資訊,分享資深驢友貴州旅游攻略,直觀感受頂級攝影師的風光視覺大片,沉浸于直播和視頻中的奇妙探險,五湖四海一屏盡收眼底。“Culture”頻道極具內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讓貴州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躍然屏上,讓苗繡與蠟染走出大山更展娟秀身姿,讓銀飾和侗布交錯作響更顯民族韻味,漂洋過海共享文化創造之魂。“Taste”頻道則將美食的“DNA”刻進了骨子里,不但有貴州本土絲娃娃、辣子雞的制作秘籍,更有羊癟、庵湯等“黑暗料理”的實地測評,把名揚四海的貴州美食送到您的面前。
(二)主動設置話語議題,提供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準的信息內容
相較于被動應對西方話語的議題設置,或者習慣于用別人的話語講自己的故事。作為地方主流媒體按照自身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主動設置自身議程,內容展示事實,輔之以軟性手法,主動把握話語傳播權,也是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近年來在國際傳播領域的探索方向。
2016年,時逢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與“中美旅游年”。在貴州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在全社會的幫助支持下,由中美大學生組成的“長征”隊伍從貴州黎平出發,歷時10天,途經鎮遠、甕安、紅花崗、匯川、仁懷、習水、赤水等10個市區縣。這是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聯合美國ICN國際衛視,策劃組織了以“弘揚長征精神、彰顯英雄文化、熔鑄青春夢想”為主題的“中美大學生聯合體驗長征之旅”大型活動。此次活動從文化、歷史和青春三個角度向中美大學生詮釋了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用理念創新提高新聞生產力,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嘗試。活動啟動后,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調集了傳統媒體、網絡媒體、手機移動媒體等平臺和航拍機、攝像機等硬件設備,全力投入到國際傳播中。在活動中設置了“兩國學生‘會師”“婁山關朗誦《憶秦娥》”“快閃”等引爆點,全力擴大活動的傳播影響力。活動中涌現了大量的報道素材,誕生了很多高質量的新聞作品,《貴州日報》共見報9個整版,稿件約67條(其中一版稿件9條)。其中,《中美大學生聯合體驗長征之旅》這一系列稿件獲得了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在百度的關鍵詞搜索中,相關信息達到32萬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活動期間,美國ICN衛視旗下的APP、網站、微信公眾號及電視平臺在境外開啟了每天一小時的直播。
業內專家以“貴州日報組織中美大學生‘長征之旅立意深遠”為題對本次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專家指出,貴州日報在活動中講好中國故事,揭示深刻內涵。全媒體矩陣的運用,采取文字、攝影、攝像、航拍、H5等方式,有效擴大長征的國際影響力。專家認為,‘中美大學生聯合體驗長征之旅活動是宣傳長征精神的主動作為,是參與‘大外宣格局的創新之舉”。
(三)講好貴州故事,“說什么”與“怎樣說”同樣重要
“五力建設”中的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這三項都屬于構建“中國話語與中國敘事體系”的范疇之中,是內涵式的建設項目。
換而言之,在國際傳播的內容上,要注意了解國外受眾的關注點和興趣點,科學設置議題與議程,努力建立起新聞與受眾在地理上、心理上、價值觀與利益上的貼近性和關聯性,同時,既要有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態話語的適當介紹和宣示,更要學會圍繞新聞事件進行滲透式的中國話語講述。
對此,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將“說什么”與“怎樣說”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斷改進表達方式,在科學設置議題與議程的基礎上,用一系列通俗易懂、具體生動、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貴州故事。
舉例來說,1935年,貴州發生了一件改變中國命運的大事,長征途中,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80多年后的2020年,貴州也在發生著改變歷史的大事,那就是貴州人民告別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貴州發生的“千年之變”。
2020年9月,主題為“決戰脫貧攻堅”,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共貴州省委共同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貴州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貴陽舉行,會議共邀請了來自拉美16個國家、70多個政黨和政黨組織、200余名外國政黨領導人通過網絡視頻連線參會,部分拉美國家的駐華使節現場參會。這是疫情下,我國第一次向世界網絡視頻直播了中國共產黨縣級常委會會議,也是首次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的對外宣介會,網上點擊量超過10億次。
對此,充分發揮全媒體主流輿論陣地的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派出精兵強將,組建不同的報道小組,對宣介會臺前幕后進行了深入報道,全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地方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帶領民眾在脫貧攻堅奔小康過程中,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展現中國共產黨致力于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共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的自信開放的大國大黨形象。
(四)文化自信帶來“堅定的話語自信”
如果說,國際傳播中的話語自信來自于對自己國家、民族和人民,對腳下生長土地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的認識,對中國發展道路及其理論與制度的自信。那么,文化旅游領域的內容因其親和力、趣味性,則成為國際傳播中體現貴州發展變化的重要橋梁。
2021年10月20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主辦的“魅力貴州 世界共享——多彩貴州熱詞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對外發布海外受眾點贊量最高的一組“貴州熱詞”,分別是:安順黃果樹瀑布群、西江千戶苗寨、中國天眼、銅仁·梵凈山、侗族大歌。從中也可以印證國際社會對貴州的印象最深、接受度最高的領域也是文化旅游。
在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創刊于2011年《27°黔地標》文化周刊是集團乃至貴州的一個文化品牌。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伴隨著文化的深度挖掘提煉,《27°黔地標》文化周刊通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文化旅游報道,展示貴州人文精神中的“兩個底色”。其中,一個底色是儒家的“舍我其誰,勇猛精進”,歷史上的貴州曾經走出了朱啟鈐、李端棻、丁寶楨等擔當天下的人物;另外一個底色是類似于道家的少數民族性格,他們敬畏自然,無為不爭,崇尚和諧。這“兩個底色”也正好和貴州的兩條底線對應,“天人合一”對應生態底線,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知行合一”對應發展底線,是制度創新、可持續與平等、獨立自主的中國發展道路的真實寫照。
然而“百聞不如一見”,在國際傳播中,聽“我們”說的影響力和信任度,及不上請“別人”來看、來說。除文化旅游的宣傳報道外,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也在對外傳播活動上做出積極探索。
2018年11月,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旗下全域旅游國際傳播中心(原用名)與中國旅行自媒體聯盟共同承辦了“全球旅游攻略達人到多彩貴州來交換秋天”貴州采風之旅活動。活動邀請了來自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德國及全國各地的40位全球旅游攻略達人,深度體驗貴州無與倫比的魅力秋色,沉醉與感受貴州人文之美、生態之美。
截至2018年底,達人們在Facebook、Instagram、gingerdetails、travel blog、新浪微博、網易、搜狐、攜程、今日頭條、飛豬旅行等OTA平臺及互聯網旅游網站共刊發游記攻略文章697篇次,發布微博144篇,全網閱讀量超3322.7萬。活動過程中同步推發的新浪微博話題#全球旅游攻略達人到多彩貴州來交換秋天#截止11月底總閱讀量超4882.6萬,討論量2.2萬。旅游網紅直播總觀看量達460.9萬。
結語
總而言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點任務是建設適應媒體融合形勢、有能力做好全球傳播的新型國際傳播體系,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外宣旗艦媒體。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聚焦主責主業,守正創新、融合發展,講好貴州故事,發出中國好聲音,塑造“山地公園省 多彩貴州風”的良好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郭衛民.中國道路的國際傳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J].重慶與世界,2021(6).
[3]郭衛民.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國際傳播工作[J].對外傳播,2021,(7).
[4]張齊.國際視野下全媒體傳播的有益探索和生動實踐——以“中美大學生聯合體驗長征之旅”大型活動為例[J].新聞窗,2016,(5).
[5]楊雁. 堅持正確導向 腳踏實地采訪 創新傳播途徑——參與策劃2016中美大學生聯合體驗長征之旅活動經驗談[N].西部開發報,2017-12-22(7).
[6]許邵庭.“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貴州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貴陽舉行[N].貴州日報,2020-9-23(1).
(作者單位: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