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薇

BBC和HULU聯合制作的劇集《聊天記錄》開播前便吊足人胃口。改編自薩莉·魯尼2017年的同名處女作,并由魯尼第二部小說《正常人》改編劇集的導演與編劇操刀。
兩年前,《正常人》播出后好評如潮。珠玉在前,觀眾對《聊天記錄》懷著同等的期待。不少人喜歡將《聊天記錄》與《正常人》作比較,導演倫尼(Lenny Abrahamson)大概也預料到會如此,接受采訪時他表示,比較可能是無意義的。“想象或期望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我希望《聊天記錄》走向世界,成為一部獨特的作品。”
這種希望似乎并未奏效。《聊天記錄》中扁平的人物、消失的“聊天記錄”與大量毫無化學反應的性愛場面多少都有些令人失望。
故事圍繞四人的多角關系展開——21歲的學生弗朗西斯和她最好的朋友(亦是前女友)博比在一次詩歌活動上結識了30多歲的作家梅麗莎與她的演員丈夫尼克,兩人意外闖入這對夫妻的生活,參加聚會,海邊度假。弗朗西斯與尼克開始了一場婚外戀,而博比也對梅麗莎有著特別的興趣。
如魯尼其他的作品一般,在《聊天記錄》中,愛是流動不定的,主人公時常徘徊于不同人物之間,并不“政治正確”。最重要的,或許正如小說扉頁所寫——“在危機時,我們都必須一次又一次地決定,我們究竟要愛誰。”(弗蘭克·奧哈拉)
弗朗西斯被尼克深深吸引。與博比和梅麗莎相比,兩人都不善言辭,在聚會上,他們并非話題中心,表現得無趣而笨拙。但在頻繁的通信與郵件往來中,兩人彼此確信,惺惺相惜,成為一對秘密情人。
原作的情感遞進依賴于主人公之間密密匝匝的對話、短信或郵件——這或許也是魯尼被《紐約時報》稱作“千禧一代首位偉大作家”的原因——她精準地捕捉了這代人敏感糾結、脆弱無依的親密關的系狀態。
但“聊天記錄”本身是難以用鏡頭呈現的。劇中留給弗朗西斯與尼克鋪展情感的空間也略顯狹隘,多數時刻,鏡頭前的弗朗西斯是個面部表情寥寥且寡言的人,尼克也是。于是,觀眾很容易發現,兩人墜入愛河以前甚至沒分享過一句完整的句子——這讓人很難相信兩人是相愛的。熱烈的相愛與內心活動被簡化為數量眾多的性愛場面。
弗朗西斯與尼克幾次冷戰,期間,她收到尼克短信時,鏡頭掃過她的指尖。她在字句間反復琢磨、修改,后來干脆刪去,關掉手機。這是我印象很深的一場戲,可不得不說,這仍是有限的展開。
小說中,當弗朗西斯與博比關系變得緊張時,弗朗西斯常去翻看兩人過去的對話,那讓她感到安全,也變得冷靜。劇集似乎忽略了這一點,使觀眾失去了更深入探索她內在人格的機會。
你或許也會不解于弗朗西斯對尼克外套的神秘迷戀。原作中,弗朗西斯是個矛盾的青年,她一邊篤信著馬克思主義,一邊又為梅麗莎與尼克所擁有的房子等生活方式著迷。關于此,魯尼有著詳細的描摹,這些在劇集中也被匆匆掠過,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然,批評背后的問題或許是,我們要如何看待改編作品?改編一定要百分百忠實于原作嗎?不過,即使拋開原作,《聊天記錄》劇集恐怕也只是一部制作精美、內核卻乏善可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