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字醫療平臺微醫宣布獲得一筆金額超10億元融資,該筆融資領投方為來自山東省的國有產業投資基金。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對此表示,微醫由最初的預約掛號業務延伸到互聯網醫院、健康商城、保險和微醫云等,業務覆蓋醫療、醫藥、醫檢、健保等領域并形成了業務閉環。據網經社電數寶(DATA.100EC.CN)數據顯示,微醫成立至今完成了7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此外,獲得高額融資的“獨角獸”企業還有丁香園(估值420億元),5輪融資47.4億元;醫聯(估值260億元),5輪融資超52億元;智云健康(估值140億元),7輪融資超過10億元;微脈(估值110.5億元),5輪融資超過17億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微醫啟動上市,然而在監管政策變化以及自身業務調整等因素作用下,其上市計劃最終被擱淺。而據其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微醫凈虧損分別為40.52億元、19.37億元、19.14億元,累計虧損79億元。此外,微醫三年現金凈額分別為-7.09億元、-8.58億元、-9.41億元,現金流也持續呈流出狀態。微醫的此輪融資,或是為公司發展“補血”。
陳禮騰表示,微醫控股收入主要來源于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兩類主營業務,其2020年醫療服務收入7.06億元,占比38.6 %;健康維護服務收入11.25億元,占比61.4 %。而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等上市互聯網醫療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醫藥零售。

陳禮騰認為,相比醫藥零售的模式,微醫、微脈、醫聯等這類賦能醫院,主攻醫療全鏈條數字化的企業來說,更需要長期的投入。而此類服務一旦跑通并規模化落地,將形成難以逾越的競爭壁壘,具備長期的發展價值。
微脈創始人裘加林表示:“管理式醫療在中國是新的物種,大家在做一件以前沒人做過的事,通過科技賦能,升級醫療服務,為用戶提供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全病程管理和閉環服務,從而改善服務體驗,保障醫療質量。”
陳禮騰表示,醫療數字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市場空間也在不斷地擴大。電數寶顯示,2021年數字健康市場規模為4 090.9億元,同比增長41.06 %。其中,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約為2 230億元,同比增長43.87 %;醫藥電商市場規模為1 850.9億元,同比增長37.09 %。
目前,醫藥電商有B2B,B2C,O2O三大類型,產業鏈中的主流平臺包括:①B2B類:藥師幫、合縱藥易購、益藥倉、藥京采、融貫電商、珍誠醫藥、商康網和金利達藥品交易網等;②B2C類:阿里健康、京東健康、1藥網、好藥師、藥房網、康愛多、健客和國藥網等;③O2O類:叮當快藥和上藥云健康等。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主流平臺包括:①綜合平臺:微脈、丁香園、微醫、醫聯、尋醫問藥、妙手醫生和好大夫在線等;②健康管理:億家健康、善診、禾連健康、優醫邦、薄荷健康、榛果健康、妙健康、云開亞美、怡禾健康和袋鼠健康等;③醫療服務商:智云健康、云鵲醫、健海科技和健培科技等;④垂直醫療:康健苗苗、良醫匯、掌上腎醫、優麥科技、Menxlab漫仕和睿健時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