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元
癌癥病人在患病治療期間不僅要忍受放化療的痛苦,往往還要承受多種癌癥并發癥所帶來的痛苦,最常見的就是惡心、嘔吐、脫發、骨痛、疲乏、抑郁、對治療的恐懼感等。讓人們不禁感嘆,癌癥并發癥“為虎作倀”、“作惡多端”,伙同癌癥一起侵噬著癌癥患者的生命。
【 病例搜索一 】
33歲的方先生,不久前被診斷出患有肺癌及癌癥貧血并發癥。曾被同事驚嘆為“辦公室超人”的方先生,如今卻只能終日蔫蔫地躺在病床上,像是永遠都睡不飽,常感到莫名的疲乏感,心情極度抑郁,昔日的“超人”變成了“草人”,嚴重影響他對癌癥治療的信心。
? 癌癥并發癥鎖定
●癌癥貧血
癌性貧血是惡性腫瘤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由癌癥治療的副作用和腫瘤本身兩大方面原因引起的貧血。化療、放療對骨髓、腎臟功能的損害,是造成癌性貧血的主要原因;由于腫瘤直接或間接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干擾素等,這些細胞因子作用于血液系統會引發貧血,其他腫瘤相關的因素,如骨髓浸潤、失血、溶血、代謝異常、營養不良等均可引發貧血。
癌性貧血對癌癥患者多臟器功能都會造成影響,嚴重貧血還會危及生命,同時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專家對策]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說,方先生無端的疲乏感是癌性貧血的主要癥狀之一,這種疲乏的特點是:與活動量不成比例,睡眠和休息后難以緩解。石遠凱向筆者透露,目前在醫療界,醫護普遍對患者的這種病狀主訴不夠重視。
據對癌癥貧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的調查報告顯示:認為疲乏對病人生活的影響最嚴重,病人占61%,醫生占37%;而認為疼痛對病人日常生活影響最嚴重,病人占19%,醫生占61%,可見,目前醫患之間的認識分歧較大。因此,石遠凱教授提倡治療癌癥貧血,一方面要提高醫生治療癌性貧血意識,更加關愛患者生活質量;幫患者正確認識疲乏、抑郁、心慌等癥狀的原因,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則要選擇正確藥物,如EPO-β,可簡單有效地糾正癌性貧血,解除貧血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生存預后。
【 病例搜索二 】
鄰家徐阿婆被診斷為一期乳腺癌并發骨轉移,醫生說生存的幾率是很大的,這對阿婆一家來說可是“不幸中的萬幸”。不過治療中徐阿婆的骨痛卻一天比一天嚴重,甚至一不小心就發生骨折,讓阿婆苦不堪言,阿婆的家人們也時常揪著顆“易碎”的心。
? 癌癥并發癥鎖定
●骨轉移
骨轉移也是惡性腫瘤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原發于其他臟器的惡性腫瘤經血運或其他途徑轉移到骨骼的腫瘤即骨轉移瘤,簡稱骨轉移。腫瘤骨轉移的主要癥狀為逐漸加重的劇烈疼痛,晚期甚至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經壓迫、高鈣血癥等相關骨事件。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徐兵河說,像徐阿婆這樣的患者要常常忍受骨轉移帶來的劇烈疼痛,小心突發性骨折,而且患者生活質量也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臨床治愈調查顯示,約53%的癌癥骨轉移患者因嚴重骨痛、骨折而導致坐立不安、甚至臥床不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專家對策]
目前治療癌癥骨轉移的方法主要有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雙膦酸鹽治療、鎮痛和其他支持治療。中國抗癌協會臨床治愈腫瘤學協作中心常務委員江澤飛教授指出,傳統的療法常常對骨轉移骨痛無能為力,雙膦酸鹽已成為全球治療轉移性骨病的標準,然而我國大部分骨轉移患者未被正確治療。市場調研顯示,即使在上海、北京、廣州的三級甲等醫院,雙膦酸鹽的治療也僅為41%。因此,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刻不容緩。
江澤飛認為雙膦酸鹽直接針對發病機制抑制骨轉移,副作用少而輕,雖然不能直接抑制腫瘤發展,但可阻止骨轉移造成的骨吸收和破壞。預防病理性骨折,減輕骨痛,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