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扶貧先扶志,有志才有為。貧困大學生作為其家庭未來的中流砥柱,其職業抱負的高低將極大影響家庭未來的發展前景。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對10名極度貧困的大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發現跨越社會階層的強烈欲望、奮發向上的價值觀、個體性格優勢、時代機遇和學生所處家庭等方面是影響貧困大學生形成理想職業抱負的重要因素。為了增強貧困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高校可通過提升貧困大學生技術水平、培養其實踐能力,轉變其就業觀念,建設信息宣傳平臺、拓寬貧困大學生信息渠道,以及加強家校合作等方式,從而助力貧困大學生順利就業。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扶志
中圖分類號:G645; G64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22.04.019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909萬人。短短二十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了近8倍,盡管高校快速擴招給予了更多人上大學的機會,但也導致我國大學生群體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大[1-2]。據教育部發布的《2007—2016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顯示,我國高校、政府、社會三方聯合建立的資助體系在2007年至2016年期間,資助人數從2703.94萬人次,增長至4281.82萬人次,年均增幅5.24%。由此可見,貧困大學生已經成為我國大學生群體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貧困大學生作為未來家庭的頂梁柱,肩負著個人和家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其脫貧致富的志氣和奮發向上的決心能夠激發其產生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3]。因此,扶貧先扶志,有志才有為,培養貧困大學生的高志氣和高抱負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舉措。
目前,國內學者關于貧困大學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完善資助體系、保持心理健康以及提高就業質量等方面,鮮有關于職業抱負的研究。本研究通過半結構式訪談,探究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的現實狀況,從而形成貧困大學生理想職業抱負的培養路徑。基于此培養路徑,高校可以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使其確立科學合理的職業抱負,助力其順利就業,降低返貧風險,緩解社會嚴峻的就業壓力,對改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鞏固我國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相關研究綜述
目前,學術界對“職業抱負”這一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定義,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職能×行業,即在社會分工的前提下,通過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取得合理報酬,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是職業。抱負指個人的志向,也指個人期許自己成功的目標[4]5-6。基于此,職業抱負可以理解為個體對某一職業的志向和愿望[5]1-2。職業抱負被學界分為現實抱負和理想抱負,界定標準是個體對相關職業的理解程度[6]。鑒于此,本文將職業抱負定義為個體對未來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成就目標,而高職業抱負則指個體對職業的高標準追求。
在傳統觀點中,大家普遍認為與經濟地位較高的人相比,經濟地位較低的人具有更低的抱負和期望[7],當家庭貧困學生進入高校后,由于生活經歷單調、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家庭教育水平較差,難以積累自身的人力資本,而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們過于關注眼前得失,忽視長遠發展,從而降低職業抱負,對其未來職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8]。但現有研究表明,家庭的經濟地位只是間接地對子女職業選擇產生影響[9],性別類型、興趣愛好、社會責任等因素都是能影響職業抱負的重要因素[10-12]。同時,如果某一家庭過于貧窮,也會刺激其子女產生跨越階層的動力,其抱負水平反而更容易超過家境優越的大學生[13-14],更能夠獲得較高的職業成就[15-16]。由此可見,家庭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匱乏并不意味著貧困大學生無法樹立遠大的職業抱負,它與個人的理想、信念息息相關,將極大地影響貧困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與職業成就[17],貧困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拼搏與奮斗跨越社會階層限制[18]。除此之外,青少年時期職業抱負的確立將顯著影響其成年時期的現實職業與成就[19],如果能在大學階段就確立與職業有關的生活方式和目標,將有利于貧困大學生的長遠發展[20-21]。
目前,國外對職業抱負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性別和外部環境對個體職業抱負的影響。例如,女性一般有更高水平的教育成就和職業抱負,男性在性別定型的職業上有著較高的成就動機[22-24]。除性別因素外,環境因素也是影響職業抱負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家長期望、家庭經濟地位及學校教育等。有研究發現,父母和孩子周圍其他重要人物的態度將會影響青少年的抱負[25-26],且母親對其抱負的影響更大[27]。
國內學者對職業抱負的研究較少,且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研究方法多采用問卷調查法。我國學者陳幼平等[20]通過開放式問卷研究了我國中學生的職業抱負,發現男中學生的理想職業抱負高于女中學生,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將影響學生理想職業抱負的高低。王麗娟[5]29-31根據六大維度編制了大學生職業抱負問卷,發現大學生職業抱負在發展前景、對社會的貢獻和工作環境上存在顯著差異。吳文珊[28]使用本量表開展的研究顯示大學生心理類型與職業抱負存在相關關系。賀珍[4]30-33使用中介效應分析等統計方法探討高職生社會支持、職業抱負、求職效能感和職業探索四者之間的關系,發現兩兩之間均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國外對職業抱負的研究多集中于性別、家庭和社會環境對抱負的作用,而國內對職業抱負的研究較少,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探尋影響青少年職業抱負發展的要素,此方法缺乏彈性,對于職業抱負這一內涵復雜的問題可能會遺漏更多細致、深層的信息。同時,有關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培養路徑的研究相對不足,由職業生涯理論可知,大學階段是大學生進行職業探索的重要時段。因此,研究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的培養路徑是極其必要的。本文采用質性研究方法,深度探討影響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的相關因素,在豐富我國有關職業抱負研究的同時,也為貧困大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從而獲得有關受訪者職業抱負的原始資料,并基于扎根理論對訪談資料進行開放式、主軸式和核心式編碼。質性研究側重于在直觀、簡單的一般社會行為中歸納出其所蘊含的抽象理論過程,常常通過深度訪談獲取原始資料,再深入分析案例并充分挖掘案例涉及的維度并歸納得出理論框架,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整體的理解和解釋。同時,質性研究方法廣泛應用于綜合性較強的人文社科領域,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和較好的信度、效度[29]。
扎根理論是扎根于原始資料,自下而上地歸納出系統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論以概念作為分析單位,將原始資料中的字句或者是觀察到的現象,從既有的脈絡中提取出來,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概念,再對這些概念進行重新命名,使得它們能夠被群組化,進而對其重新分類[30]。其中,對句子或段落命名的動作被稱為“編碼”。之后,通過Nvivo等軟件工具對原始資料進行開放式、主軸式和核心式的三階段編碼,提取事例或事件所共同的特征或相關的意義,使其能夠被群組化,直到不再出現不同的類屬,達到理論上的飽和狀態。
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本身是一個微觀層面的問題,職業抱負也是一個復雜的社會與心理現象,牽涉到很多不同的層面和維度,扎根理論恰好適用于較強社會互動性的微觀問題研究[31]。因此,使用扎根理論有利于在研究過程中對貧困大學生的職業抱負進行深入解釋。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職業抱負的貧困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受訪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追求和較貧困的家庭背景。根據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和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無力承擔其在校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并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等級劃分為特別困難、突發事件特殊困難和困難三檔。因此,為使貧困大學生形成高職業抱負的路徑研究更具代表性,本文將選定貧困等級被認定為特別困難的高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在訪談開始前,筆者會詢問受訪者對未來的職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只有職業目標明確且抱負遠大的貧困大學生才會被列為訪談對象。之后,筆者將訪談流程和訪談目的告知受訪者,并承諾所有資料均會進行脫敏處理,不會外傳,以確保受訪者對整體研究的知情權。本研究受訪者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三)訪談設計與訪談提綱
本研究從三個方面收集有關受訪者職業抱負的資料:一是生活經歷訪談,關注“貧困”這一因素如何塑造和影響大學生的職業抱負;二是職業抱負訪談,關注貧困大學生形成職業抱負的過程與影響因素;三是結果反饋訪談,將質性研究所得結論與受訪者交流,檢驗結論是否具備普適性。半結構化訪談提綱如表2所示。
在半結構化訪談提綱的指導下,筆者與受訪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一方面,筆者會追問受訪者的職業抱負和職業目標,以及影響其職業抱負的具體要素和經歷;另一方面,適度拓展訪談提綱涉及的問題,根據受訪者的實際情況改變訪談內容,把握訪談進度。同時,錄音記錄整個訪談過程,確保訪談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訪談時長及轉錄字數如表3所示。
(三)訪談內容編碼
本研究會先將記錄下來的資料轉錄成電子文本,再導入到Nvivo11軟件中進行整理,將獲得的關于貧困大學生職業志向的信息進行編碼,經過不斷的比較和提煉,形成維度和范疇,從而分析概念之間獨特的影響關系。
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訪談資料的編碼步驟是:(1)開放式編碼——在編碼初期,盡量從原始資料中提取概念,越多越好,并盡可能從訪談和文檔中挖掘出相關資料;(2)主軸性編碼——把一級編碼概括的概念類別通過一定的邏輯聯系起來,并深度探索,使其關系更明晰;(3)選擇性編碼——整合之前確定的概念,選擇核心概念,確定核心概念與其他概念的關系。編碼結果如表4所示。
三、訪談分析與發現
如本文表4所示,根據原始資料,本研究歸納整合出了19個自由節點,并根據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形成了5大選擇性編碼,系統分析選擇性編碼形成的概念后,篩選得到更具解釋性的主軸性編碼,并得到以下發現:
(一)跨越社會階層的強烈欲望是貧困大學生樹立高職業抱負的強大動力
原始訪談資料顯示,貧困大學生因教育基礎條件的不足與家庭社會資本的匱乏導致其失去早期的競爭優勢,但資源條件的“先天不足”并不意味著貧困大學生會降低自己的職業抱負,相反,較為貧困的生活環境賦予了他們強烈的成長動力。在受訪者進入大學校園之后,在感受到自己與身邊同學的家庭經濟條件差距與生活差異時,自卑心理不免潛滋暗長。但與自卑同時出現的還有不甘落后的強烈自尊與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大多數受訪者會通過在學校的刻苦學習以證明自己的實力,期望通過良好的成績獲得跨越階層的門票。同時,幾乎每個受訪者都堅定地表示不會再讓子孫后代再次經歷他們缺資少物的童年時期,因為他們希望為后代提供更豐富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他們庇佑后代的期望成為樹立高職業抱負的動力之一。為此,受訪者大多表示將通過在大城市的奮力打拼,靠自己的努力擺脫貧窮的原生環境,樹立廣闊的職業目標,爭取實現社會階層的跨越。對跨越階層這一目標的強烈渴望,是他們樹立高職業抱負的原動力。
(二)奮發向上的價值觀是貧困大學生樹立高職業抱負的有力支撐
受訪者們沒有因家境貧寒而過分失落,相反,早年貧困的生活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和能力,使得他們面對生活的困難時,具有堅韌的品質和堅強不屈的個性,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和持續不斷的學習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也正是因為貧困大學生需要靠自己努力打拼和奮斗,所以他們往往具有強烈的成就動機和很高的抱負水平。根據訪談資料顯示,許多受訪者在即將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的特殊階段,面對考公、考研還是直接就業的路徑選擇,他們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未來做出了詳盡的思考與規劃,最終依據身邊的現有資源作出符合他們現實情況的最優選擇,支撐他們繼續前行的力量就是他們奮發圖強的精神。有受訪者表示,貧窮只是暫時的,希望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來為自己賦能,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是家庭的命運,并回饋社會,實現人生價值。也有受訪者表示,初期工作環境與工資水平不高是可以接受的,自己愿意腳踏實地地鉆研技術,提升能力,但公司也應該具備完善的培養計劃和升職通道。
(三)性格優勢是貧困大學生樹立高職業抱負的內在動力
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受訪者學習比較努力刻苦,但是他們因貧窮而產生的自卑感從未消除,特別是進入大學后,面對身邊同學優越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加大了貧困大學生的焦慮之情。盡管有一定的精神壓力,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與非貧困大學生相比,貧困大學生思想更加成熟,性格更加堅毅,這增強了他們的心理抗壓能力,有利于他們樹立遠大的職業抱負。同時,部分受訪者因為早早經歷過生活的磨難且得到了他人善良慷慨的幫助,往往更富有同理心,對生活在更困難地區的同學境遇感同身受,他們有些人會資助貧困山區中小學生生活用品,或立志于積累了一定人脈與經驗后,返鄉創業,回哺社會。受訪者也都表示來自政府和學校的幫扶確實極大地減輕了他們的生活壓力,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在學校勤工助學基地工作過,他們十分感激。這也說明雖然經濟上困難,但貧困大學生仍然富有愛心,懂得感恩,這些性格優勢就是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他們踐行自身性格優勢的過程中,就是在不斷展現自身的積極力量,有利于他們在日后工作中獲得身邊人的肯定和贊美,增強他們成就一番事業的信心。
(四)時代發展帶來的機遇是影響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的重要推手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等新興產業的興起,未來將會有大批顛覆傳統行業的技術進入市場,創造大量新的財富機會。有受訪者以“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上天”的比喻來表示自己入職發展前景廣闊的城市、進入潛力巨大的行業的決心,他們認為一、二線城市往往擁有更雄厚的物質基礎,更豐富的人力資本,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全方位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貧困大學生完成經驗和財富的原始積累,實現職業生涯的躍遷。同時,大城市的福利待遇更加完善,落戶后公積金繳納指數和醫保報銷比例都會有所上升。當人處于快速變革的環境中時,將會調動全身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專注于某一目標,即職業抱負,他們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無與倫比的行動力以達到這一目標,即完成此職業抱負。此外,受訪者也表示,還未完全建立起規則的新興行業最容易實現階層躍升,只要自己努力拼搏,就能得到應有的甚至超額的回報,即有更大機率實現自己的高職業抱負。
(五)家人是貧困大學生樹立高職業抱負最大的影響源
據原始訪談資料顯示,家人的態度和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訪者的職業選擇,其中,女性所受的影響一般比男性更大。例如女性受訪者的家長一般希望其選擇更穩定、離家更近的工作,在家人的勸說下,受訪者會思考日后的職業發展、工作穩定程度、結婚生子等因素對自己生活質量的影響,對其樹立遠大的職業抱負產生負面影響。而男性受訪者的家人對工作距離雖然也有所要求,但由于“掙錢養家”的目標,受訪者往往還是會選擇就業機會更多、工資更高的一、二線城市工作。為家人的今后身體健康考慮,貧困大學生往往更有緊迫感,迫切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經濟實力的積累,這有利于其樹立遠大的職業抱負。同時,貧困大學生作為家里的一代、二代大學生,是家庭里少有的知識型人才,肩負著改善家庭生活的重任,強大的生活壓力也讓貧困大學生追求更高的職業抱負,其中男性的壓力要比女性更大。
綜上所述,強烈的跨越社會階層的欲望、奮發向上的價值觀、性格優勢、時代機遇和家庭因素是影響貧困大學生未來發展規劃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五大要素對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產生影響的內在機理,本文將結合訪談資料和相關文獻進行深層分析。
跨越社會階層的欲望、奮發向上的價值觀、性格優勢、時代機遇和家庭五個因素與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之間并不是機械的對應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1)跨越階層的欲望、價值觀和性格優勢是影響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的內部條件:因生活條件的艱辛,貧困大學生會迫切尋求跨越社會階層的機會和途徑,由此產生的自我驅動力會直接影響其職業目標的選擇和設置;奮發向上的價值觀是他們努力拼搏的內在動力,也是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撐,對他們未來的人生與事業起著精神支柱的作用;貧困大學生一般具備強烈的責任感、追求公正公平、善良慷慨等突出性格優勢,能夠激發自身的美好品質及潛能,有利于其職業發展。(2)時代機遇和家庭因素是影響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的外在條件:科技的更新迭代與時代的快速發展將極大地改變社會人才需求與城市發展前景,貧困大學生如果能緊抓時代機遇,享受產業紅利,有利于其樹立較高的職業發展目標;父母的意見和看法對貧困大學生就業選擇是一把“雙刃劍”,貧困大學生容易將父母的期待內化為自己的求職目標,卻忽略了自身的求職意向,只有內心堅定、理性思考才能設置合理的職業抱負。(3)貧困大學生職業抱負受到上述五個因素的作用,且職業方向的選擇、目標的設置等問題經過外部環境的沖擊后,內化為個體的思考,又反作用于各個因素,最后給予各因素直接或間接的相互影響。
四、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的培養路徑
本研究基于真實的訪談材料,揭示了正是內部外部條件的共同作用,影響了貧困大學生樹立高職業抱負。如圖1所示,通過進一步地分析和推論,發現價值觀和性格優勢是貧困大學生設置較高職業目標的重要因素,時代機遇是助力貧困大學生擁有遠大抱負的重要推手,家庭是影響貧困大學生高職業抱負的主要因素,強烈的跨越社會階層的欲望是貧困大學生樹立遠大職業抱負的根本原因。這一研究結論對培育貧困大學生形成高職業抱負的路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第一,高校應重視貧困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首先,由于長期與社會脫節,貧困大學生進入高校后缺乏基本技能,高校應開設計算機基礎等實踐課程,全方位提升貧困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完善其知識體系。其次,高校老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思想,依據社會發展變化趨勢設計教學內容,使大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理解當今時代的要求,增進對社會的了解。最后,應針對貧困大學生設立專業的社會實踐指導團隊,對其在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一對一進行指導,同時設置專項訓練、系統培訓等一系列的實踐探索課程對其進行培養。
第二,根據實際情況,轉變就業觀念。訪談資料顯示,父母“考上公務員抱得鐵飯碗”的傳統觀念普遍存在,且極大地影響了子女的就業選擇。對此,高校應根據貧困大學生自身狀況設置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使其在擇業過程中將職業興趣、職業能力和職業要求相結合,培養其科學合理的職業價值觀。其次,高校可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使得貧困大學生既能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又能夠具備國際化視野,也可邀請企業資深的人力資源管理師為貧困大學生講述市場的現實情況,增進其對市場的了解。最后,高校可以開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實操性強的創業課程,積極將創業課程納入到貧困大學生的專業教育中去,為貧困大學生實現徹底的階層跨越打下基礎。
第三,拓寬信息渠道,把握時代機遇。首先,貧困大學生一般活動空間有限,生活方式較為單一,較難接觸到市場上最新的信息,高校應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宣傳解讀國家發布的各項就業政策和最新就業信息,便于及時向貧困大學生提供前沿的就業政策、當前經濟形勢和勞動力供需市場的就業信息,拓寬貧困大學生多元化就業渠道。其次,校友資源是珍貴且巨大的就業信息資源庫,高校可建立校友交流平臺,加強貧困大學生與校友的友好交往,積累就業人脈資源,增加其就業機會。
第四,加強家校聯系,共促學生成長。貧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在現有的家校聯系的基礎上建立長效溝通機制。以往,因通訊落后,交通阻塞,高校難以與貧困生家庭建立聯系,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高校可建立家校聯系的交流平臺,與家長一起探討教育學生的方式。其次,高校可制定家校聯系工作的績效考核制度,以溝通平臺中家長的反饋作為考核標準,推動家校聯系平臺真正落地落實。
[參考文獻]
[1] 曲麗娜.社會階層視閾下高校學生群體差異性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7.
[2]李春玲.高等教育擴張與教育機會不平等:高校擴招的平等化效應考查[J].社會學研究,2010,25(03):82-113,244.
[3]王海穩,張俊.靶向發力,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N].光明日報,2020-11-24(06).
[4]賀珍.高職院校學生社會支持、職業抱負、求職效能感與職業探索之間的關系[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
[5]王麗娟.大學生職業抱負調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6]Gary D.Gottfredson.Interests,Aspirations,Self-estimates,and the Self-directed Search[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2,10(2):200-208.
[7]Cook T D et al.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 among inner-city boys[J].Child development,1996,67(6):3368-3385.
[8]王玉杰.貧困大學生的抱負水平及其與自尊的關系[D].開封:河南大學,2009.
[9]Tamara R.Ferry,Nadya A.Fouad,Philip L.Smith.The Role of Family Context in a Social Cognitive Model for Career-related Choice Behavior:A Math and Scienc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0,57(3):348-364.
[10]Hesketh,Beryl and Elmslie,Sue and Kaldor,Wendy.Career compromise:An alternative account to Gottfredson’s theory[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0,37(1):49-56.
[11]Patrick Ian Armstrong and Gail Crombie.Compromises in Adolescents’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 from Grades 8 to 10[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0,56(1):82-98.
[12]Andrew A.Helwig.A Ten-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ummary Findings[J].Journal of Counseling amp; Development,2004,82(1):49-57.
[13]莊麗.高師院校新生抱負水平現狀研究[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3(03):17-19.
[14]馬永強,邱煜,金智.CEO貧困出身與企業創新:人窮志短抑或窮則思變?[J].經濟管理,2019,41(12):88-104.
[15]陳幼平.中學生職業抱負及其與自立意識關系的探索性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
[16]張翼.家庭背景影響了人們教育和社會階層地位的獲得[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04):82-92.
[17]Schmitt Rodermund Eva and Silbereisen Rainer K.Psychosoziale Probleme bei jungen Aussiedlern[J].Zeitschrift für Entwicklungspsychologie und Pdagogische Psychologie,2002,34(2):63-71.
[18]張曉京,張作賓,劉廣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學入學適應研究:基于某“雙一流”建設高校大一新生的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20(08):72-77,103.
[19]Terence J.G.Tracey et al.Adherence to RIASEC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career exploration and parenting style:Longitudinal and idiothetic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6,69(2):248-261.
[20]陳幼平,鄭涌.中學生職業抱負特點的調查研究[J].心理科學,2007(05):1214-1217.
[21]陳獻莉.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與職業抱負的相關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
[22]White,K.M.,amp; Ouellette,P L.Occupational preferences:Children s projections for self and opposite sex[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80,136(1):37-44.
[23]Franken,M.W..Sex role expectations in children’s vocational aspirations and perceptions occupations[J].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l983,8(1):59-68.
[24]Mau,WC,Bikos,LH.Educational and Vocational Aspirations of Minority and Female Students:a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Counseling amp; Development,2000,78(2):186-194.
[25]Farrell,W.C.,amp; Pollard,D.S..An examination of factors related to minority students’ decision to attend college[Z].Milwaukee,WI:The Graduate School,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1987.
[26]Kevin Marjoribanks.School Attitudes and Adolescents’ Aspirations:Ethnic Group Differ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7,20(2):277-289.
[27]Wilson,P.M.,amp; Wilson,J.R..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educational aspirations:A logistic transform model[J].Youth amp; Society,1992,24:52-70.
[28]吳文珊.大學生心理類型與職業抱負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3):43-47.
[29]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30]王念祖.扎根理論三階段編碼對主題詞提取的應用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8(5):74-81.
[31]燕玉霞.高校貧困生職業價值觀特點的質性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8(09):65-72.
(責任編輯 文 格)
Inspiring Ambition before Poverty Alleviating: Professional Aspiration Attainment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
WEI Chao, WANG Si-meng
(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ambition inspiration should go before poverty alleviating.They are the mainstay of their families in the future,and their career aspirations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ir families.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this paper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0 extremely poor college students,and found that the strong desire to cross the class,the values of striving for progress,character strengths,the opportunity of the times and the family where they liv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high professional aspiration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to socie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change their employment concept,build an information publicity platform and broaden the information channel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to help poor college students find jobs smoothly.
Key words:po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ambition; ambition ins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