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蕓 戴婷
一、問題的提出
為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同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減負三十條”。減負的出路會不會在信息化2.0的助推下展現新的生態,我們開始進行實踐研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學校教育被迫走上信息化2.0的快速列車。2021年,“五項管理”“雙減”政策落地快、準、狠,每一項都直指校內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的頑瘴舊疾,“減負”與“教育信息化2.0”同乘快車。
二、我們的實踐
政策指引方向,推動教育良性發展。減多少才合適?如何有效的減?我們在教育信息化2.0的探索中認為,在“減”的同時能保證“效”,就是合適的,充分發揮課堂40分鐘的效能是教師必須研究的,為此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技術支持的數據分析策略
技術支持的學情分析。學情分析對于精準教學至關重要,能有效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依據,因材施教。在線問卷制作簡單,統計、分析數據簡便有效,從推廣到實施都很順利。教師運用到教學當中,為實現精確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持。
(二)技術支持的學法指導策略
1.技術支持的總結提升。單元復習時知識點運用思維導圖清晰、明了。希沃白板5自帶思維導圖功能,在中心主題處輸入本單元研究的中心問題,根據每節課知識點對應的邏輯關系在分支主題處按不同順序歸納成多個分支主題,整理歸納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記憶。既減輕教師的備課時間負擔,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技術支持的展示交流。授課模式下,點擊手機傳屏按鈕彈出二維碼,用希沃白板5手機端掃碼選擇攝像功能,就可以實現將攝像頭拍攝內容實時投影到電腦端。在語文課堂中可以實時展示書寫、小練筆等,達到及時教學的目的。
(三)基于技術的教學組織策略
使用班級優化大師的課堂管理可以實現技術支持的教學組織,對提升課堂學生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度,幫助教師進行可視化教學組織和點評,產生了積極影響;教師對學生的點評會同步發送到家長手機客戶端,促進了家校聯動,在協同教育上取得良好效果。
(四)基于技術的家校溝通策略
全校教師用“班級優化大師”常態化評價學生在校各項活動,家長通過“班優”手機端,能看到孩子們每日在學校的整體表現情況,準確掌握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過程性數據的收集及時,打破了傳統的以分數為結果的單一性總結評價狀態,更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減輕追求課業成績而造成的過重負擔。
(五)基于技術的學生釋疑策略
建立百度視頻賬號發布學習資源,為課堂教學進行補充。盡管現在“雙減”政策快、準、精,但是有的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是沒有精力和能力去輔導的,我們嘗試將一些有難度的知識以碎片化的方式發布到網絡上,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學生,目前視頻點擊月播放量已經接近10000次。
三、我們的收獲
學校在“減負”政策和信息化2.0推進的道路上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硬件得到了全面高質量的提升,教師在接受新事物、新技能的周期上明顯縮短。
在2.0提升工程中,我校教師一次性通過率達97%,獲長沙市雨花區級優秀組織單位,教師論文獲國家級獎項7人次。此次疫情學校面臨停課,整校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適應只用了3天便趨于穩定。
在質量不減的情況下,家長對于學生課后作業量、校外培訓時長上的態度是希望越少越好的。這也符合實踐情況,所以家長懼怕的不是政策,焦慮的不是減負,而是質量能否得到保障。兩年前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家長、教師對于“減負”的支持率只有46%,認為高考的指揮棒沒有動搖,“減負”只能是口號。本學期再次進行“雙減”“五項管理”調查,家長對于政策的知曉率已達100%,對學校全面工作的滿意率達99%。“減負”與“信息化2.0”從政策到技術上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借力政策和技術支持,學校教育將加速迭代,迎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