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前不久,一名女子被健身房教練壓斷腿骨的消息登上熱搜。很多人都很喜歡拉伸,希望借此能把身體拉“軟”。對此,天津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教授譚思潔表示,柔韌性是衡量人體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但沒有必要因此過度追求身體的“柔軟”。
柔韌性強弱存在個體差異
“老百姓俗稱身體‘軟’‘硬’,用體育術語來說就是柔韌性。”譚思潔介紹,人體的柔韌性存在個體差異,很多影響柔韌性的因素是由先天所決定的。每個人的關節結構所允許的自由度不同、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連接組織在結構限制下伸長的能力不同。一些后天因素也會影響柔韌性。柔韌性與人的年齡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年齡越小、柔韌性越好;隨著年齡增大,如不注意鍛煉,關節周圍軟組織彈性和肌肉伸展性就會明顯下降。
良好的柔韌性能增加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度,改善肌肉和關節周圍結締組織功能;避免關節僵硬,維持良好的身姿、體態;減少在激烈運動中的肌肉疼痛,提高身體活動效率。同時,良好的柔韌性還能提升生活質量,例如身體“軟”的人就能更自如地完成旋轉、起身和彎腰等動作。正確的拉伸鍛煉,可提升柔韌性,使關節韌帶保持良好的活動度。不過,譚思潔提醒,當某項運動使關節結構運動幅度超出關節最大活動范圍,就會導致組織損傷。
根據目標確定適宜的拉伸動作
該如何有效地進行拉伸?“不同類型的拉伸動作,適用于身體不同部位或不同肌群。對普通健身愛好者而言,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拉伸運動,要先確定拉伸目標。”譚思潔表示。與健身關系密切的拉伸運動主要有靜態拉伸、動態拉伸、收縮-放松拉伸以及同伴輔助拉伸。
動態拉伸最適合作為運動前的熱身,通過做一系列特定動作來活動相應的關節和肌肉,以達到預熱身體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強度不宜太大、動作要輕緩。
為了增強柔韌性或完成某些高難度動作,可采取靜態拉伸。將關節拉伸到不能繼續伸展的位置,堅持一定時間。做靜態拉伸越頻繁、堅持時間越長,柔韌性就會提高得越快。但進行靜態拉伸時,要保證拉伸的強度是適宜的,因為在某些情況下過度拉伸可能會導致身體損傷。
希望通過拉伸改善身姿和體態的人,做動態拉伸、靜態拉伸都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譚思潔介紹,可改善身姿的拉伸運動,拉伸的重點通常集中在頸部、上背部、肩部和髖關節。此外,在拉伸的過程中,不應感到疼痛,若出現輕微不適感是正常的,但如出現明顯的疼痛就要格外警惕,最好立即停止。某些拉伸,特別是頸部拉伸,可能會影響大腦供應血液和氧氣的血管,當拉伸時出現頭暈等癥狀時,要及時停止拉伸,并避免再做類似的拉伸動作。
另外,在拉伸時一定要保持呼吸。屏住呼吸會降低肌肉和大腦的氧含量,而保持順暢的呼吸有助于降低肌肉張力、增強拉伸肌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