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眾文化的價值取向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大力構建服務社會的公共文化體系,一定程度上就是為社會的繁榮和先進的文化進行建設,可以促進社會的繁榮和產生先進的文化。而基層檔案館參與創建公共文化體系,對于建立健全公共文化體系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概述,分析檔案館文化內涵與特點,以及基層檔案館參與創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意義,提出了基層檔案館參與創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可行性計劃。
關鍵詞:基層檔案館;創建公共文化;建設研究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的文化體系建設也必須與經濟發展同步。文化是所有創造力的源泉,是綜合國力的象征,是經濟發展最有力的后盾,對國民文化的建設,能使我國的民族思想迅速發展,對于創建富強社會、和諧國家、建設祖國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也急需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加快,以往的文化建設也應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改革。基層檔案在傳播公共文化服務中有著重要作用,是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檔案館應在新形勢下積極投身于公共文化建設,更好為人民服務。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概述
在公共文化中可以體現社會文化的獨特性,公共文化中含有“公共”二字,所以與一般文化有所區別。從物質層面上看,公共文化主要是指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等,其目標是把信息資源轉化為有利于全體人民的文化。在精神文明層面上,相對于文化本身,公共文化具有公共、公益、共享、公開等特征。還可以說,公共文化服務實際上是依靠公共部門提供的,能夠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其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在帶給人們最基本的文化享受的同時,還能促進文化和服務的構成。盡管政府在公共文化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它又并非其直接服務者,與文化相關的部門才是文化服務的直接服務者。先進的服務理論體系、文化傳播體系等都屬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民群眾大量參與文化建設時,政府應該采用必要的手段來加快文化政策的落實速度。在文化建設的推動中,政府所起到的作用無法取代。
二、檔案館文化概述
1.檔案館文化內涵
檔案是人類文明創造的產物,記錄了各種文明的發展歷程,它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寶貴資料,象征著民族文化和其傳承。檔案館是負責保管這些資料的專業機構,其主要職責是保護各類資料。檔案館還承擔著為民眾搜集和收藏檔案文獻,傳承社會文化創新,傳播文化。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服務,是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服務的重要體現。
2.檔案館文化特點
檔案文化特征具有文化組織性、文化學術性、文化多樣性等特征。文化組織性在于,檔案館收集到的資料,只要是人類社會的活動,就會產生檔案。檔案館既是保存檔案的地方,又是文化事業機構。它的內涵是指組織中成員共同具有的、更深層次的認知性,這是一種基本的無意識行為。這樣做可以在組織生活和學習中逐步獲得,也是組織對外部環境發展的一種反應,而這種認知能使組織在面對外部問題時得到有效解決。檔案的學術性,體現在收集文獻信息時,要把這些內容整合起來,以提供給大眾文化服務,這種信息就帶有共享性。檔案館是一個信息交流中心,它保管著社會上的各種信息和資料等文化資源,并通過某種方式加以保存。同時,建立數據庫等,為人們提供查詢信息服務。檔案的學術性實質是科研性質的服務工作,有許多檔案彌足珍貴,為了保護這些資料,必須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檔案在教育和文化傳承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的繼承和傳統是其現實內涵所在。檔案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在檔案館提供借閱文獻、舉辦流動檔案展示等方面,從而提高了檔案的文化服務水平。檔案館是整理社會文化資源,為人們提供參考服務,是信息生產和利用的媒介。
3.檔案館文化發展價值
檔案館文化發展價值主要有保障公民文化權益、增強國家與民族凝聚力、提升檔案館文化凝聚的發展價值。保障公民文化權益主要體現在免費負責人民群眾方面,這既是檔案館的基本職責,也是評判公共性的主要標準準則。作為法定的文化事業單位,檔案館的目的就是為了向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歸根結底,還是政府為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務。在這一服務過程中,體現了檔案館的公益性,未來檔案館也必定會按照這一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增強國家與民族凝聚力方面,檔案承載著使社會文化素養與文化水平共同提高的責任,因此檔案對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巨大作用,這種作用永遠不會改變。也就是說,檔案本身的內容是符合社會優秀的大眾文化。同時,還對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起到了作用。檔案可以說是流動的文化陣地,是宣傳陣地,能夠利用資源和先進的技術相結合,對人們進行教育和宣傳,從而提高人們的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檔案館通過弘揚優秀文化,在教育國民的同時,也能提升社會認知度。提升檔案館文化凝聚的發展價值,隨著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增多,檔案館也越來越發揮其作用。它既能夠為大眾提供各種文化,還能夠對文化進行優化,從而引導大眾進行學習,發揮出強烈的導向作用。
三、基層檔案館參與創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意義
1.有利于保障公眾基本文化權利
基本文化權利的保障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保障,基層檔案館在向大眾提供文化服務時,對其基本文化權利的滿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層檔案館的創建,不僅是群眾查閱和利用檔案資源的服務機構,也是一種開放的、為人民服務的文化體系,公眾對基本文化權利的行使可以在此體現。
2.有利于基層檔案館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推手,也是基層檔案館充分發揮文化功能的有力后盾。因此,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必然要投入大量資金,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提高基層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基層檔案館的可持續發展。
3.有利于構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
人們可以通過基層檔案館來查詢檔案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對公共資源和社會歷史風貌進行反映,并為公共群體提供服務,從而促使公民文化權益的提升。作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其重點之一,而基層檔案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踐行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方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包括藝術館、展覽館、公共圖書館等,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沒有基層檔案館的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不夠完整。基層檔案館在社會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應重點關注基層檔案館。
四、基層檔案館參與創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策略
1.強化基層檔案館與其他文化部門的融合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并不能夠獨立完成,是需要多個部門進行合作,這樣才能使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發揮出最大作用。作為法定的公共事業文化單位,基層檔案館既具有一般文化事業機構的共性,又具有它自身專屬的屬性。它與一些文化機構有相似之處,又有一些差異。只有重視基層檔案館的地位,才能最大化激發出其應有的文化服務能力。因此,政府應特別注重基層檔案館,明確各個文化部門的職責與權利,使基層檔案館能夠與各部門緊密團結協作,盡可能消除基層檔案館與其他部門的差異。
2.提升基層檔案館隊伍的綜合素能
基層檔案館隊伍的綜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文化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基層檔案館務必做好員工的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質、高標準的管理隊伍。第一,應從學歷、知識、能力等方面對基層檔案館人員進行優化,使基層檔案管理人員素質提升的同時,應該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及服務方式得以提升。第二,基層檔案館應該引進大量人才,以增強檔案管理能力,還應重視原有員工的培訓,推動檔案管理隊伍綜合能力的加強。
3.完善基層檔案館的便民服務措施
只有群眾使用基層檔案館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才能體現基層檔案館的真正價值。但基層檔案館相對于圖書館、博物館,位置比較偏僻,節假日也不開放,因此根本不利于群眾使用,也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基層檔案館在參與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應保證提供優質文化和服務的同時,也要完善其服務機制,從而為廣大群眾創造更好的服務。一是基層檔案館應選擇人流量較大的區域,方便群眾查閱;二是基層檔案館應調整時間,不與群眾休息時間發生沖突,并能在節假日開放;三是基層檔案館應重新布置內部裝修,分門別類設置各種檔案室,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設置休息廳或咖啡廳,以確保用戶在查閱檔案時能休息。
4.促使人民群眾充分參與
基層檔案館還肩負著保護人民群眾檔案文化權利的重要職責,因此檔案館應充分尊重基層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引導其自我教育,使基層檔案能最大程度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應從檔案文化權利的角度出發,圍繞人們對服務的主動獲取和積極接受來建設基層檔案館,檔案文化要積極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才能實現全民共同進步。對外,應主動了解群眾需求,積極提高其滿意度。要積極向群眾宣傳檔案文化,充分發揮檔案館在文化服務中的作用,對檔案信息資源和文化發展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使每個公民都能享受到檔案文化帶來的益處。
5.提高基層檔案館文化產品的種類
以往基層檔案館的服務內容比較單一,沒有科學有序的結構,保存的文件大多是與政府有關的,能反映人民生活的檔案材料很少,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因此,基層檔案館應緊跟時代脈絡,抓住人民群眾的需要,使收集到的檔案種類更加豐富。同時,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使基層的檔案館能真正走進群眾,為群眾所接受,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堅強的后盾。在基層檔案中,要加強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民生檔案,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三是特色檔案。民生檔案主要包括族譜、地籍、婚宴等與人民利益相關的內容;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是指表演藝術、禮儀、節日、傳統工藝等方面的檔案資料;特色檔案主要指歷史、經濟、文化、地理、風土人情、名人、重大事件的檔案。
6.增加基層檔案館文化延伸服務能力
基層檔案館的綜合實力是由館藏資料的數量決定的,隨著時代變遷,人民群眾對檔案館藏資源的使用率也與以往不同,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水準。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影響,我國很多基層檔案館館藏的種類并不豐富,甚至比較單一,完全跟不上人們需求。當今社會,基層檔案館不能故步自封,要改變傳統的服務方式,與時代發展相結合,使服務理念不斷更新發展。借助新的網絡技術和其他先進手段建設大型文化工程,使文化服務的內容更加豐富,從而使文化服務的范圍擴大,并能根據網絡實施信息資源整合。在國家文化事業信息資源管理機構的指導下,基層檔案館應根據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業務進行統一管理,調整文化信息資源,建立有時代特征的數據庫。另外,基層檔案館還應優化人員、資源、管理、設備等,使基層檔案館更好地服務群眾。利用這種模式,大眾在查閱資料時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以隨時隨地查閱資料。這樣還可以減輕社會文化服務的不平衡性,盡可能使每一個公民的文化權利得到最大保障。
7.提高公民的檔案意識和信息素質
基層檔案館在實現文化權利的過程中,應自覺承擔文化主體的自覺性,應當保障公眾文化享有的權利。但這些僅僅依靠基層檔案館來實現是不可能的,還需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把群眾當作信息對象,使其有能力獲取信息,這就要求群眾具有較高的檔案意識和信息素養。提高群眾檔案意識和信息素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基層檔案館可在電視上做宣傳,也可在館內懸掛標語,還可通過展覽等方式廣泛宣傳。另外,對檔案網頁的制作也要更加重視,重點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并將其放在網頁上。還可與旅游部門建立合作,把基層檔案館作為科學文化設施的參觀項目,讓游客來參觀等。二是基層檔案館應積極發揮教育職能,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讀者開展檔案宣傳活動,具體內容可結合檔案介紹、功能使用、咨詢等方式,提高群眾利用檔案館獲取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層檔案館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當前,我國優秀文化逐步走向世界,為更多人所接受。文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們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公共文化建設。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基層檔案館應充分發揮自身文化價值,不斷推動檔案館在公共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繼續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陳 銘.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的檔案文化傳播路徑[J].蘭臺內外,2020
[2]陳清玲.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分析[J].辦公室業務,2020
[3]趙彥昌,蘇 垚.比照中外檔案館,凸顯公共性趨勢——《中外公共檔案館發展路徑比較及對策研究》評介[J].北京檔案,2020
[4]陳 信,劉盈曦,陳昊琳.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路徑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0
[5]江 翔.基層文化公共服務精準化——關于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
[6]張東華,高 芮.數字鄉村戰略背景下公共檔案館文化場域建構的路徑探析[J].檔案與建設,2020
[7]張 黎.基層檔案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2017.
[8]朱 元.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的檔案文化傳播路徑[J].傳媒觀察,2018
[9]李孝敏.發揮檔案文化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中的作用[J].辦公室業務,2016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檔案館)
作者簡介:陳蔚輝(1974—),男,漢族,福建廈門人,本科,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縣級檔案館業務建設、數字檔案館建設、編研開發利用、庫房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