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閣斐
摘 ?要:讀寫結合的目的是以讀促寫,以寫帶讀,使二者互為羽翼,水乳交融,真正體現新時代語文教學的深度和力度。筆者基于對當代語文教學的持續關注和研究,希望通過對多文本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與同行共勉。
關鍵詞:語文教學; ?讀寫結合 ; 多文本 ; 策略
多文本閱讀的構建,要研究課文以及名篇佳作在主題,語言,結構等方面的共同點,著眼于同一個方向,為讀寫結合的推進創造條件。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素養,在閱讀中找準寫作教學的契合點,用寫作訓練反哺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技巧,同時樹立人本理念,引導學生自由表達。
一、通過課文引導學生課文批注,促進讀寫結合
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會產生自己的獨特感悟,而這種感悟,往往是瞬間發生的,較為零散的,如果不能及時記錄和表達下來,就可能淹沒在學生的頭腦之中,殊為可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批注的習慣,借助于多文本閱讀營造的語言環境,促進讀寫結合的開展。小學生的批注習慣沒有養成,教師要循序漸進進行引導,先從一篇文章的語句認知開始,讓學生寫一寫對關鍵語句的閱讀感悟,之后再拓展到篇章結構和主題思想,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從閱讀中提煉新觀點,新認識,新思想。當學生能夠掌握批注的一般方法之后,教師再通過多文本閱讀來強化學生的批注能力。
二、對比寫作,全面學習優秀閱讀文本中的寫作方法
教師要選擇優秀文本開展讀寫結合,因為優秀文本中值得學生的地方很多,除了豐富的內容,生動的故事,還包括優美的修辭,嫻熟的寫作技能,準確的詞語運用等,只有基于優秀文本的讀寫結合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修養。比如散文詩《白鷺》,其不僅語言優美,而且結構灑脫,蘊含的對美好生活的情感也十分濃厚,教師就應該在多媒體上呈現白鷺的視頻,把白鷺的美妙姿態表現出來,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對白鷺進行描寫和勾勒,看看誰寫的最完整,最生動,最感染人。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把自己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進行對比,大家互相勾畫各自的優美詞語和語句,從多個角度互相評價和打分,選出最好的作品進行展覽。之后,教師把其他作家的優秀文章呈現在學生面前,如《藍鯨》《鯉魚》《燕子》等,讓學生通過群文閱讀,進一步感受優秀文本的語言魅力。此外,《白鷺》是一篇散文詩,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同樣是描寫白鷺但是在體裁上卻不同的文章,如說明文等,讓學生對比散文詩和說明文的不同之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審美素養。
三、自由閱讀和表達,促進閱讀興趣和寫作深度
教師要增強人本思維,在讀寫結合教學中,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文本,自由進行性靈的抒發,不要對學生的閱讀內容和寫作方向做出限制,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的語言潛能。以四大名著為例,有的學生喜歡《三國演義》不喜歡《西游記》,認為前者取材現實,情節曲折,語言簡練,后者卻一味夸張,語言盡管充滿趣味和生活氣息,但是俚語俗語過多,更不如《紅樓夢》的語言典雅規范。面對學生的閱讀傾向的不同,教師讓學生自由選擇讀物,保障閱讀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撰寫讀后感的方法來呈現閱讀心得,并利用互聯網百科和講座來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和品味,進一步熟悉文本內容和思想,提升寫作的深度。
四、開展課外閱讀和寫作活動
多文本讀寫結合教學,實施課外閱讀和寫作活動確有必要。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再好,忽視了課外活動,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也是無法有效的提升的。基于讀寫結合思想,教師應該積極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如《窗邊的小豆豆》《小王子》《哈利波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依據學生的年齡段推薦不同難度和深度的文本,鼓勵學生把寫作融入課外閱讀之中,可以是隨筆,可以是日記,還可以是小論文,等等,促進學生對多種文字樣式的熟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引導學生借助于微博,朋友圈和QQ日志等進行日常閱讀和書寫,還可以成立群組,學生把每天的閱讀書目和感想感言等發送到群里,互相閱讀和評價,通過搭建讀寫結合平臺,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潛移默化的得到提升。
五、通過改寫、續寫、擴寫等,促進讀寫結合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續寫、改寫和擴寫,既能促進學生的語言修養,也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更能彰顯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小學語文課文《北京的春節》為例,由于課本內容講的是老北京的過年習俗,和今天學生的過年場景不太一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把課文改寫成具有現代過年氣息的文章,融入自己的節日生活和感悟。由于不同學生的過年體驗都不一樣,所以改寫出來的文本也就豐富多彩,因人而異。教師針對寫作效果不佳的作品,繼續讓學生改寫,直到學生寫出聲情并茂,情理交融的文章,促進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續寫可以結合一些故事類的文本進行,擴寫可以集中于優美的語句進行,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逐漸認識到語言文字的特點。通常來說,優秀語言文本的一大特點是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作家對語言藝術的追求,因此教師可以從眾多作家的作品中選擇一些略寫部分或者省略部分,引導學生進行擴寫,通過“補白”的方法,促進讀寫結合的推進。
六、增強對生活的認知和表達的激情
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否則就難以體驗多文本中字詞語句的深意,也無法在書寫中創造富有生活魅力的語言和場景。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認知能力,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家務勞動,校園活動,適時走進社會參加義務植樹或者敬老活動,通過生活視野的拓展,為多文本語言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此外,很多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激情不夠,特別是在多文本閱讀之中,缺乏自主閱讀和寫作的動力,對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情感,比如可以把學生的改寫,擴寫,續寫等優秀作品投遞給雜志社,通過稿費和獎狀等激勵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夢想,學生的榮譽感提升了,一定會自覺的加強閱讀和寫作訓練。
綜上,多文本讀寫結合教學需要教師熟悉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以課本文本為依托,逐漸向外進行文本的豐富和拓展,結合學生的閱讀基礎和寫作基礎,使學生通過讀寫結合訓練,獲得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楊昶玲.淺議小學多文本讀寫結合策略[J].語文世界(小學生之窗),2019(03):26.
[2]李紅,張淑榮.多文本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19(06):59-61.
本文系2021年信陽市中小學多文本閱讀實踐研究專項課題“多文本讀寫結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課題批準號:dwbyd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