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波
摘 ?要:針對現存的翻譯課程培養問題,提出新的語言服務專業建設暢想,并分析了存在的困難,試圖為將來的外語行業發展摸索新路徑。
目前國內研究語言服務行業的文獻很多,有研究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研究翻譯項目管理的,有的是基于地域,政治政策等因素的思考。文中主要研究的是,針對目前高校普遍設立外國語學院,但外語人才培養良莠不齊,探討高校可以怎樣改革,建設語言服務專業,文中提出了滲透式培養方案。
一.關于語言服務專業
語言服務是一個龐大的概念,它包括翻譯服務,以及和翻譯有關的技術,項目管理。不僅限于口譯、筆譯等就業渠道,也包括了在本地化服務中的行政管理層面的服務。
有學者認為,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應突出兩個關鍵點。一個是“語言服務”。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郭曉勇從行業的角度指出語言服務的范疇包括翻譯與本地化服務、語言技術工具開發、語言教學與培訓、語言相關咨詢業務等。2016年4月正式出版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語言服務藍皮書》則將企業所需要的語言服務類型分為筆譯、口譯、文案寫作、文檔排版、應用軟件本地化、網站本地化、本地化測試、字幕和配音、語言服務培訓和其它內容。
另一個則是非通用語種。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家對語言服務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亟需培養一支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的專業翻譯人才隊伍。(楊學義,劉雪卉,2017)現在的高校外語學院課程還停留在語言知識,翻譯為主的課程教學,逐漸不能適應社會上的需求。
二.語言服務專業課程內容建設
由翻譯專業變成語言服務專業是順應時代的新變化。面對新技術新需求,翻譯專業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自娛自樂,跟社會脫節”。
2.1機輔翻譯的課程建設:機器輔助翻譯是更有效的翻譯技術,有學者觀察行業發展變化后提出:機器翻譯是否能取代譯員不再是討論的焦點,更高效的人機協同模式成為大勢所趨(何恩培,2019)。
學習機器輔助翻譯軟件,如Trados,Wordfast,Time Machine等與翻譯相關的軟件,都是機器輔助翻譯課程要講授的內容。國內也有一些本地化服務公司,他們都推出了自己的翻譯軟件。如武漢傳神Transn軟件,譯者科技的Yicat等,作為語言服務專業的學生,掌握CAT軟件很必要。
2.2多元化的綜合課程建設:只懂翻譯沒有市場競爭力,必須看到社會中崗位的技術要求。比如,上海雅信翻譯有限公司,他們除了翻譯服務,還提供展覽展示服務,同聲傳譯設備的租賃,同聲傳譯設備的銷售。再比如武漢傳神語聯網翻譯服務有限公司,他們提供的服務有會議及展覽服務;信息科技服務等。這些也毫不例外涉及到關于程序開發,計算機技術應用相關的技術。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高校語言服務專業的建設,必須打破唯翻譯中心論,將管理學,計算機學,市場營銷學等通識性學科納入課程方案中。
三.語言服務專業模式建設探討:滲透式培養
滲透式培養,把語言學習比作沙礫,而其他專業學科知識則是石頭,細小的語言學習融入到各學部各專業的學習中,形成新型語言服務專業。以各學科的知識為主軸,語言學習為輔。比如,高校在經管學院給學生開設相關經濟貿易的翻譯課程,再與本地化公司進行實習培訓。不一定要單獨設立翻譯專業。是以其他學科的硬性要求為主,這類學生的培養既不同于現有的外國語學生的培養,也不同于只學習單獨學科知識的其他專業學生。這是一種滲透,滲透式培養將會是語言人才培養的轉折點。
滲透式培養就是要去除翻譯專業的界限,通過在其他學院具體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得到體現。一所大學有很多學院,比如經管,信息,城建等學院。這些學院下細分出很多專業,特別是理工科專業技術性很強,怎樣將語言服務滲透進入這些理工科專業呢?有學者認為,可以在本科階段一些專業方向上,結合語言服務建立一個新的專業。供有愛好的同學選擇,這樣就能在有著專業基礎的學生那里,訓練他們成為語言服務型新人才。
四.語言服務專業建設存在的困難與挑戰
第一個問題是:滲透式培養的開始階段應該在哪?從本科的專業設置上就要大刀闊斧,融入其他學部。比如,在一所高校的經管學院學習工商管理的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掌握了專業知識,到了大三,學院可以給這群學生提供更加細致的方向選擇,即工商管理語言服務專業。
第二個問題,在有了這種滲透式培養的課程后,學業壓力會變大,畢竟是專業+翻譯培養模式。兩種知識的學習會讓這類學生感到心力交瘁,那么學科建設就要有慎重的考良,不能開設過多的課程,如何取舍?高校語言服務專業任重道遠。
第三個困難,如何與其他學部進行聯動,該選擇哪些學部聯動?畢竟滲透式人才培養,就是要完全進入其他學部專業的專業學習中,哪些學部與外語學的相容性貼近,哪些學部對專業知識要求過高導致語言專業滲入困難。
第四個問題,如何組織各個學科的語言服務專業的師資力量,比如做過計算機教學的老師,未必就有過語言服務的活動。高校學院更多的是做語言學術研究的教授老師。外語學者滲透進入其他領域的教授并不常有,最常見的只有商務英語了。但目前商務英語學科只局限在外語學院內部的教學,學生底子薄,不如經管學院的學生更懂國際貿易與經濟政策,商務英語模式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
五.總結
滲透式培養模式,是外國語學院翻譯系的新出路。具體介紹了該模式該如何運作,也講出了實施該模式可能存在的挑戰。語言服務專業建設,至于各高校是否愿意,有誰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些都是未知數。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從翻譯專業(1.0)到語言服務專業(2.0)》[J]. 上海翻譯, 2019第4期54-56.
[2] 郭曉勇.《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狀況、問題及對策:在2010中國國際語言服務行業大會上的主旨發言》[J].中國翻譯, 2010第6期34-37.
[3] 何恩培, 閆栗麗. 《改革開放 40 年語言服務行業發展與展望》[J].中國翻譯, 2019年第1期130-135.
[4] 李忠民, 劉洪艷.《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實訓系統的地方本科院校翻譯課程改革》[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19年第2期96-99.
[5] 呂婷.《機器輔助翻譯研究--基于Wordfast》[M]. 四川電子科技大學, 2013 4.1.
[6] 王立非, 崔啟亮,蒙永業.《中國企業“走出去”語言服務藍皮書》[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2016.
[7] 楊學義, 劉雪卉.《文化“走出去”戰略下的高端翻譯人才培養思考》[J].對外傳播, 2017年第3期52-54.
[8] 張莉, 黃忠廉.《大學科技翻譯課程設置與需求實證析因》[J]. 中國科技翻譯, 2019第4期35-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