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時間很長,他擔任村干部,滿頭青絲到白發漸染,曾經的“小青年”成為深孚眾望的“大管家”;10年的時間很短,他當人大代表,專心致志地干好服務村民這一件事,直至累倒在人生終點……
他是宋春勝,生前擔任啟東市王鮑鎮九令村村干部,是鎮人大代表。“今天要再次排查外地回村人員,請盡快匯總匯報!”“OK!”4月17日上午6點14分,九令村黨總支書記在村微信工作群里布置當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卡口巡邏的村干部宋春勝和往常一樣立即作了回復。20分鐘后,村民發現年僅52歲的宋春勝已經倒在防疫排摸的路上。
作為7組的包片干部,宋春勝10多年來一直負責著片區的大小事務,早已成為片區的“大管家”。“你看,這是他剛給我辦的老年人出行證。”村民袁正東年紀大了,需要跑腿的事幾乎都是由宋春勝代辦,“連打疫苗都是春勝開自己的車拉我去的。”享受這樣“待遇”的不止袁正東一人。片區里腿腳不便的老人,無論是打疫苗還是做核酸,宋春勝都開著自己的小車接送他們,等待的時間還會自掏腰包為老人準備面包和礦泉水,事情辦完還將他們安全送回家中。“他自己都是走路或者騎自行車的,為我們辦事卻總開自己的車。”袁正東不由自主地抹著眼淚,“去鎮上衛生院打疫苗要開半個小時車,為我們辦事卻花著自己的錢,這么多年從未和一個村民紅過臉。”“我到現在都不相信!”村民羅紅梅止不住地抽泣,“誰家有解決不了的事,過不了的坎,找春勝,他準管。”羅紅梅是貴州人,嫁到九令村已17年。小到身份證辦理,大到拆遷征地,“事情到了春勝這就能全部解決,我們都不用去村委會。”羅紅梅邊說邊豎起大拇指,“小事他電話解決,大事他幫我們跑腿解決,一切都妥妥帖帖。”“他這么好的干部走了,我們就像失去了親人!”
當選鎮人大代表以來,宋春勝履職盡責、一心為民。宋春勝說的,他們愿意聽;有什么話也都愿意跟宋春勝講。
“村頭的路口太亂了,該規矩規矩吧。”“春勝啊,這街道又積水了,得想想辦法。”……宋春勝聽得耐心、記得仔細。這都是群眾的需求和心聲,村里能解決的立即解決,村里辦不了的他就抓緊反映給有關部門,出面協調并敦促問題解決。同時,他積極參加鎮人代會和閉會期間代表活動,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提出的“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意見建議,得到了鎮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推動了有關事項高效落實。
無論是人代會上的審議,還是座談會征求意見,“有理有據,不講套話”是宋春勝發言的最大特點。曾經有人勸他說話要留余地,不要得罪人,他卻說:“群眾選我當代表,我自然要說群眾想的盼的,又沒私心,沒什么不敢說的。”


“他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村民這樣評價宋春勝。深厚的群眾基礎,直言敢諫的性格,使他成為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言人,也在代表中享有著很高的贊譽。
“我是人大代表,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沖。”疫情以來,宋春勝一直沒停下來過。
“居家人員的物資保障全部到位了么?”盡管疫情嚴峻形勢帶來繁重精神壓力和身體壓力,宋春勝堅持發揮人大代表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領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奔赴“疫”線,夜以繼日,真抓實干。
“每天要做核酸檢測,有貨車來運貨要提前報備。”九令村有多個種植養殖大戶,每天宋春勝都會到這些大戶家中,不厭其煩地告知他們防疫政策,并叮囑運送貨物的注意事項。哪怕遇到對方不耐煩,宋春勝也總是臉帶微笑,和顏悅色地繼續做工作。
因九令村涉及高速路段,為防止貨車司機從高速邊翻下進入村里,宋春勝還將巡邏工作攬下。每天除了在高速路段巡邏,還要去往村里的3個卡口巡邏,每每回到家都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40多天以來從未間斷過。“組織核酸檢測、排摸外地回村人員、上門運送物資。”同事哽咽,“只要是急難險重的工作,都能見到他,他就像老黃牛,總說‘我來’‘我上’。”
連續高強度的工作讓宋春勝喉嚨不適,紅腫到吃東西無法下咽,一日三餐只能喝稀飯,但他只是簡單休息,在吃了消炎藥后繼續戰斗。日行萬步的軌跡彰顯著一名人大代表“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責任和擔當。
“春勝這一走啊,全村人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坐不穩睡不安。一閉眼,就好像看見他又走東家、串西家,幫大伙忙呢。”這是全村百姓的心聲,這位好干部、好代表,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記憶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