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里川
今年全國人代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短短兩句話,滿眼關鍵詞:創新驅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產業優化、供給約束……凸顯了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在關系。
創新驅動的關鍵動力,一是科技創新,二是“智改數轉”。報告在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時提及,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即為“智改數轉”。當下,“智改數轉”是擺在傳統產業面前的主課題,而將“智改數轉”作為轉型抓手,是全面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在疫情大背景下,遠程教育、云展覽等形式的靈活、廣泛運用,不僅帶動了本領域、本行業的發展,也啟示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數字化轉型所涉及到的技術、平臺、治理等關鍵詞,成為一種必備條件或能力,廣受關注。而能不能贏得和掌握轉型“必備條件”“優勢身位”,則成為傳統產業面臨的新命題。畢竟,長期以來,在發展過程中,傳統產業獲得了“路徑依賴”,也產生了“轉型惰性”。
毫無疑問,數字機遇稍縱即逝,時不我待。如果不能順應大勢,推進“智改數轉”,那么,企業的創新動力勢必被束縛,甚至銳減發展動能。面對新一輪產業變革大勢,傳統產業必須以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抓手,提高數字管理能力,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除此,別無“捷徑”,也并無變通之道。

將“智改數轉”推向深入,必須攻堅克難、堅持不懈,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就有統一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合力之需?!爸歉臄缔D”不是單個企業的自我摸索,而應該是整個產業的自覺行動。“智改數轉”需要人才、數據等資源的大力供給,要實現“智改數轉”,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推動。2021年底,《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提出,以工業互聯網創新運用為著力點,實施龍頭企業、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等十大工程。江蘇今年將支持50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改數轉”。可以看到,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導,有了先進經驗的因勢利導,有了集體行動的協調統一,“智改數轉”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智改數轉”既是當務之急,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處理好速度與全程、高效與高質的關系,十分必要。為此,我們既要防止推一推動一動的敷衍,也要防止一味強調“快”以至于“改轉”不到位甚至爛尾的動向??傊爸歉臄缔D”不是一場無所輕重的表演,而是企業必須視之為“發展生命線”的自我突破和進階,因而須臾不可含糊、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