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日濃,萬物生長。南京市鼓樓區第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現場,參會人員正認真聆聽區政府上年度環境狀況和環保目標完成情況及近年來環保法實施情況的報告。與以往不同的是,參會的不僅有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還出現了10多張“新面孔”。虎年伊始,鼓樓人大生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首場專題審議再亮“新招”。
“民主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如何以人大全方位履職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效實現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在謀劃新一屆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時,鼓樓就積極思考如何構建議題人民關注、過程人民參與、審議人民評價的新格局,創設性提出“百千萬”參與機制。計劃每年邀請100名代表和群眾列席常委會會議,每屆邀請1000名代表和群眾參與常委會調研視察、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工作評議,每屆邀請10000名代表和群眾參與常委會各項工作,通過更大數量、更多路徑、更深程度的“親身體驗”,讓老百姓最大限度享有話語權、評議權和監督權。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潔凈水源、清新空氣、優美環境等生態需求愈加迫切。從黑臭河道治理到大氣污染防治,從防塵降噪到固廢處理,群眾的關注點就是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是鼓樓人大連續第五年跟蹤審議環保議題,常委會履新之際啟動“百千萬”參與機制,把監督政府工作、評判治理成效的“表決器”交到人民手中。
為實現“百千萬”參與和專項審議的有機結合,在統籌安排參會人員時,常委會尤其注重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受邀列席的既有環保人士,也有熱心群眾;既有管理服務對象,也有環資城建委委員和專業組代表;既有涉及大氣污染防治的餐飲從業人員,也有涉及水污染防治的企業負責人,還有街道社區兩級“河長”、環保志愿者等,大家對參加人大常委會會議既新鮮又期待。

“請問我區污泥來源主要有哪些?量有多大?處理的技術手段有哪些?處置途徑如何?”“據群眾反映,下雨淹水時溢流壩有時不能及時打開,請問目前暗涵檢測疏通工作有沒有做?雨水管道檢測疏通工作進展如何?......”陶先兵委員“連續10問”,開了常委會議題審議史上的先河。緊接著,姚萍委員從碳交易、綠色金融工具等新興視角提出了破解環保難題的新思路。列席會議的“新面孔”也紛紛舉手。水源保護地企業、餐飲企業負責人就所關心的環保問題頻頻發問,社區群眾志愿者也積極發言向代表們訴說“心里話”。審議持續了近兩個小時仍“意猶未盡”,區政府環保水務等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真應答,并不由感嘆:“真是沒想到,大家的提問和意見這么專業,而且很有針對性、直擊痛點堵點,為我們下一階段工作提供了很多參考和借鑒。”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鏗鏘有力的話語,擲地有聲的誓言,在會場內久久回響。除了環保議題的審議,受邀列席的群眾代表還全程見證了憲法宣誓儀式和人事任免程序,“沉浸式”感受讓老百姓對“‘一府一委兩院’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有了更多了解,對“人民當家作主”也有了更深領悟。
實踐證明,只有發揮好代表作用、傳遞更多人民聲音,才能夠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為確保議題審議高質量,區人大常委會早在年初就商定方案,與政府加強議題對接。會前一周大家就收到相關報告的征求意見稿和詳實的圖表附件,在保障代表委員有充足時間審閱的同時,也便于參會群眾直觀了解地區主要環境指標變化和全市總體情況。會上,新一屆常委會委員的專業水準和履職表現得到普遍認可。會后形成的審議意見書,更是首次采用“一題一書一清單”形式,便于精準全面反映審議成果,且在印發前廣泛征求常委會組成人員意見,既保障了代表權利,也有利于跟蹤督促政府對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工作。每一個小亮點、每一處新細節,都成為人大“問得準”“審得好”、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有力支撐,為實現全覆蓋參與、全方位審議和全鏈條閉環,更有針對性地推動鼓樓發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辦好民生實事提供了保證。
揚帆啟航新征程,創新實踐再出發。“百千萬”機制的成功亮相開啟了“創新實踐2.0版”鼓樓百姓深度參與人大工作的新路徑。鼓樓區人大常委會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協同、系統、精準、實效”為路徑,積極探索建立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鼓樓樣本”,努力譜寫人大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