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龍光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探索世界、培養綜合能力的重要路徑。如何基于兒童視角創設幼兒園游戲環境,讓游戲成為幼兒成長的良好輔助,已成為廣大學前教育者的共同研討課題。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經驗,淺談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現狀、以兒童為本的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意義和游戲環境創設的有效策略,與廣大學前教育者共勉,希望對相關從業者有所啟迪。
幼兒園教師在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的關注點往往圍繞以下三方面:第一,環境創設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確保幼兒在無害環境中游戲、成長。第二,環境創設是否能配合游戲活動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設計;第三,游戲材料的投放是否適宜。其實除此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環境創設應從“兒童視角”出發,貼合幼兒的需求。站在幼兒視角思考游戲環境創設,需要教育者緊密觀察、深入體會。只有從幼兒的角度看待世界,融合教育目的,才能讓游戲環境創設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一、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現狀
近幾年,隨著《幼兒園工作規程》《“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和《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頒布,我國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但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現階段的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仍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1.主題元素堆砌,缺乏游戲性與教育意義。在環境創設時,幼兒教師的環境創設應考慮到教育目標的主次性,做好主次規劃。依照高雅審美,將教育元素和諧搭配,游戲主題鮮明突出,讓幼兒能輕松理解、接受;2.脫離實際,幼兒難以將游戲環境與生活場景相關聯,浪費教育資源。幼兒園的活動環境創設應幫助幼兒積累生活常識的重要職能,機械呆板、脫離生活的場景鋪設讓幼兒難以從中汲取來自生活的養分;3.游戲環境未貼合幼兒的視角,造成理解斷層。部分教師在落實游戲環境創設時,為追求成人的審美意趣,往往以個人視角為主觀設計依據,忽視了幼兒的感受。如何以兒童視角看待環境創設,有效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是當代幼兒教師亟須探索的問題。
二、創設兒童視角的游戲環境的意義
“兒童視角”通常是指成人在了解兒童的特點和興趣的基礎上對其認知、經驗和行為的理解從“兒童視角”出發,創設游戲環境首先可以積累、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在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幼兒教師應注重生活常識的滲透,在環境創設中應用生活化元素,根據環境與幼兒進行討論,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積累生活經驗,促進幼兒成長。還能培養幼兒審美意趣。好的審美能力需要經歷長期高級美育的熏陶。在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重視審美教育,和幼兒一同創造配色高級、元素和諧、主題主次分明的游戲環境,利用環創材料的多樣性,打造活潑立體的游戲空間,營造貼合教育目標的輕松游戲氛圍,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為幼兒從小塑造對美的感知力;另外還能助力游戲活動的發展,為幼兒各項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多方能力,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環境創設如能對游戲產生強有力的配合,將對幼兒學習、認知、創造行為產生積極促進的作用。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幼兒教師都要學會站在兒童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學會運用幼兒的思維方式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充分彰顯游戲環境創設的意義,規避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下文闡述了六個方面的策略。
三、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策略
(一)融合生活元素,豐富生活經驗
幼兒是在生活中初步接觸游戲環境的,在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融合生活元素,是幫助幼兒積累生活常識、豐富人生閱歷的有效策略之一。積累生活經驗可以從創設特定生活場景、地方特色、融合教育元素三方面入手。就創設特定生活場景來說:幼兒教師可以以特定生活場景為主題,如公共交通環境、城市公園環境、甜品店內環境等。利用城市場景的特殊性,向幼兒傳達不同社交場合所需禮儀和對話的區別,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深化對社會環境的理解;就模擬風貌建筑來說,了解地方特色是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一步,幼兒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區的建筑風貌等,創設富有地方色彩的人文環境,如客家土樓、閩南古厝、蘇杭園林、吊腳樓等主題環境創設,向幼兒呈現兼容并包的人文世界,幫助幼兒積累有關的知識,積累人文底蘊。通過融合教育元素,在環境創設中,幼兒教師可以將主題創設與教育目標充分融合,選擇與游戲緊密相關的設計元素進行布置,深化幼兒的游戲體驗,讓幼兒通過特定生活元素聯想到生活場景,將生活常識與生活元素構成有效鏈接。通過融合生活元素,為幼兒搭建生活化的活動情境,讓他們能在幼兒園中感受到游戲的樂趣以及外界的溫暖。
以游戲環境《咖啡店》為例,教師通過創設模擬咖啡店的特定生活場景,以貨幣流通、商品兌換為主要教育目標,可以在游戲中設計模擬經營環節,讓幼兒扮演不同角色,參與商品與貨幣的流通,借此向幼兒滲透貨幣的分類和基本概念,并讓幼兒清楚地理解貨幣和商品的交換關系。幼兒教師因此設計游戲環境:以淺棕色、木頭色為主色調,在墻上粘貼咖啡價格表和卡通商品宣傳頁;在游戲里區域投放游戲紙幣、硬幣、玩具咖啡杯、小面包、圍裙等活動材料,方便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在游戲區布置座椅,按照店鋪擺放風格進行拜訪,營造咖啡館氛圍;利用信息技術,在投屏銀幕上投放咖啡館的相關視頻,播放舒緩的音樂,幫助幼兒將模擬游戲場景與現實生活場景連接起來。該游戲環境采用大量咖啡元素,幼兒能自然地接受和咖啡、交易有關的生活常識。
(二)發動幼兒參與,深化環境體驗
在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讓幼兒一同參與環境創設,是激發幼兒創作能力、提升幼兒對游戲環境認同感的有效策略之一。幼兒教師可以在環境創設過程中適當留白,為幼兒保留適當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幼兒提升參與感,鍛煉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創造力。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過程,可以從中汲取生活素材、參與手工創設兩方面入手。就汲取生活素材來說: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創設的主題,請小朋友從生活中收集素材裝點游戲環境,如貼畫、相片、衣服、小玩具、圖書等。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家庭作業,讓幼兒將生活中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小物品帶入游戲環境,裝點游戲區域,讓具備個性元素的視頻融入游戲環境;就參與手工設計來說: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做特定的手工活動,如畫一幅畫、做一朵花、在墻上自由繪制創意等,讓幼兒開動腦筋創造美、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的環境設計不僅更能獲得幼兒的歸屬感和情感共鳴,還能充分實現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讓教師更加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
例如,在海洋主題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以環境創設為契機,以游戲的形式邀請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以此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例如,組織“制作大魚”活動,提前和幼兒商量如何制作一條大魚,提供卡紙、色紙、圓紙片、亮片、樹葉等多種材料供幼兒選擇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減少對幼兒創意的干預,減少成人化的制作技法的指導,鼓勵幼兒自主完成創作。教師只需提供足夠大小的背景墻面,以幼兒為主要創作者完成完整的海洋主題墻。參與游戲環境設計,讓幼兒對游戲環境的體驗感更為深入。
(三)篩選游戲材料,滿足游戲需求
在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慎重選擇游戲投放材料,是滿足游戲活動需求、落實游戲環境功能的有效策略之一。投放游戲材料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滿足有效性,讓材料與游戲主題相符合。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不斷地擺弄、探索、觀察玩具,以此獲得全新的成長體驗,通過幼兒教師的講解從游戲和材料中獲得游戲常識。因此,材料滿足有效性是材料投放的重心;第二,滿足多功能性。幼兒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可以選擇可塑性強的游戲材料,如彩泥、積木、太空沙等,可以滿足各種游戲主題的需求。幼兒教師也可以選擇形狀、大小較為常見的彩色小球、木塊、畫板等,讓游戲具有不同難易程度,鍛煉不同時期兒童的游戲能力;第三,滿足選擇性。游戲是一種以幼兒意志為主題的活動,不同的孩子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需求。因此在進行游戲時,幼兒教師在兼顧教育目標的同時,應盡量賦予幼兒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幼兒既能按照個人意志自由活動,又能借個性化選擇展示個人喜好,滿足幼兒的特殊學習需要,加深幼兒教師對幼兒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水果知多少”主題游戲環境創設中,教師選擇水果認字卡片、水果模型、彩色太空沙和水果模具等游戲材料進行投放,讓幼兒感受水果之間的區別,選擇喜歡的游戲模式,創造喜歡的水果;幼兒教師可以帶小朋友玩“水果過河”的游戲,請小朋友一人代表一種水果進行自我介紹,并根據教師描述走進不同的水果特征圈子,以此鞏固水果認知常識。投行與主題相符合的游戲材料,能有效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
(四)環創主題鮮明,培養審美意趣
在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讓環創的主題鮮明突出,是培養審美意趣的有效策略之一。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趣,可以從配色鮮明、元素融合和諧、主題突出明確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面對不同的主題,就配色而言,幼兒教師可以選擇撞色,如紅藍、黃綠、橙紫等,讓色彩之間的強烈碰撞帶來視覺沖擊,創造熱烈活潑的氛圍;也可以選擇相近色,如橙紅、粉紫、藍綠等,利用相近色營造氛圍特征鮮明的環境設計作品;就元素融合和諧來說:幼兒教師應注重教學元素的選擇,表現同一精神層次的元素選擇兩到三個即可,避免出現元素堆砌亂象,破壞整體審美;就主題突出明確來說:游戲環境的創設主題將不唯一,涵蓋多重教育內涵。就教育目標來說,就可以簡單分為:認知目標和能力培養目標。教師應善用教育元素,分清教育主次,以此讓整體游戲環境創設風格和諧統一,審美意蘊豐富。
例如,在“新春佳節”主題游戲活動中,教師在參考中華傳統元素時,選擇了較為經典的舞獅、燈籠和年夜飯。在主體墻面上設計了大型年節貼畫,在窗戶上粘貼窗花,以此烘托新年的氛圍;教師在色彩選擇上,參考了中國紅和雞油黃,作為游戲環境創設的基礎色調,紅黃的撞色體現出熱烈、華貴的風格;教師以了解春節傳說和風俗傳統為認知教育目標,以制作花燈為能力培養目標。帶領幼兒展開系列游戲,培養中國傳統審美。
(五)劃分游戲區域,貼合成長規律
在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劃分游戲區域,是讓游戲活動貼合幼兒成長規律的有效策略之一。劃分游戲區域,可以根據幼兒教育目標的不同,將游戲區域劃分為:擺弄認知區、創作美工區、方法游戲區、運動游戲區等。就擺弄認知區來說:教師可以在游戲區域內放置工藝品、擺件、圖形卡片、玩偶等,方便幼兒觸摸、感受,從中體會新奇事物的內涵,以擺弄的方式展開自主式學習探索;就創作美工區來說:幼兒教師可以在該區域內放置彩泥、畫筆、畫板、積木、膠水剪刀等相關游戲材料,讓幼兒根據個人創意創作喜愛的主題類作品,激發創作靈感,鍛煉動手能力,培養高級審美;就方法游戲區來說:教師可以在此類游戲區域中布置游戲棋、孔明鎖、魔方、拼圖、七巧板等、游戲棋等,利用游戲的規則性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思考能力,培養大腦思維;就運動游戲區來說:幼兒教師可以在此區域放置球類、跳繩類、障礙物等游戲材料,讓幼兒以個人為單位,能小范圍地進行運動游戲,滿足幼兒的運動需求。劃分出滿足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格喜好小朋友的游戲區域,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六)開放安全并重,守護幼兒健康
在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環境的開放性,讓幼兒在環境中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自主性,也要關注環境的安全性。安全的保障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學任務,需要幼兒教師緊密關注、持之以恒。創設安全的游戲環境,不僅要從游戲材料、環境創設材料這樣的“硬環境”進行檢驗,教師還應注意幼兒的心理安全,用自身的行為和語言為幼兒營造一個平等、關愛、支持的精神環境,以正面的情緒感染幼兒,讓幼兒從中獲得良好的安全感,讓幼兒游戲過程更順暢,讓幼兒身心更健康。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融合生活元素,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發動幼兒共同創設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投放游戲材料,讓游戲環境滿足游戲職能,落實幼兒的游戲活動需求;環創要主題鮮明提出,審美和諧,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趣;劃分不同功能的游戲區域,讓游戲滿足不同成長階段幼兒的游戲需求;創設安全的游戲環境,守護幼兒身體健康。以上均是幼兒園游戲環境創設的有效策略,幼兒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特點和興趣點,因地制宜,靈活運用策略,才能真正讓環境活起來,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與保障。
(左毓紅)C6E0D6A7-1427-45DF-8C6E-68B49DD64E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