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彥江
摘? ? 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持續提高,機械自動化水平得以不斷提升。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是指將液氣壓技術及控制論等充分運用于農業機械的具體設計中,以便確保機械獨自耕種。運用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不但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可以降低農民日常勞動強度。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現狀,探討了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價值,研究了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要點,提出了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優化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優化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8-0124-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S220.39? ? ? ?文獻標志碼:A
在我國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自動化已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只有對農業生產自動化技術進行深層次分析,才能合理運用自動化技術,不斷完善和優化我國農業機械,為我國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掌握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推動我國農業持續發展。
1 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及其應用現狀
1.1 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
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利用相關機械設備進行農業生產。當前,我國農業種植工作運用的機械自動化技術主要包括農業機器人、自動化控制裝置等。通過分析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在農村地區的運用及推廣情況發現,廣大農民對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認識程度有所提升,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運用率呈持續增長趨勢。
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主要具備兩個特點。第一,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為既定技術,可結合農業生產的具體需要顯示相應指令,機械性較強,能夠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少,在當前農業生產中運用較為普遍。第二,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有較強的靈活性,可針對不同的環境、地域及收割要求進行調整,有利于確保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效果。
1.2 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現狀
相比于西方國家,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起步時間較晚,農業機械自動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各地區農業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在當前農業生產中,實施機械自動化宣傳與推廣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方面,在農業生產方式上,大多數農民的思想意識水平較低,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未能切實認識到機械自動化技術的作用與意義,因而不愿在購買設備方面投入資金。另一方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相關企業對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研究和探索不足,在技術、資金層面有所匱乏,技術能力有待提升。
政府部門若能對農業生產方面的探索提供必要支持,則可為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提供更為可靠的設備。當前,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實際運用過程中,農業生產對新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但我國當前的農業技術水平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若想保障機械化生產質量,必須加大對科研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注重培育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相關人才,以此保障農業機械自動化生產具備良好的技術支撐。
2 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價值
2.1 智能化種植
對于應用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來說,實施智能化種植是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化種植能夠提高日常生產效率、科學計算種苗密度、準確把控施肥量、合理選擇操作方式及作業方式。
傳統農業種植運用的耕地設施多為半自動化設施,例如拖拉機等,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播種、施肥,有助于降低勞動強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對勞動力有較大需求,會對當前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推廣和運用產生消極影響。智能化種植則有助于改善上述狀況,可結合當代機械自動化技術、網絡技術開展農業種植工作,有助于降低日常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在實際種植期間,智能化種植強調以計算機技術科學設定種苗深度等,可促進我國農業種植的自動化運作與發展。
2.2 自動化生產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優勢較多。第一,科學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有助于收割、旋耕,能夠通過電腦程序監控種苗生長情況,有助于保障對種苗的管理效果。第二,科學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能夠區分農產品類型,確保肥料及水分的有效輸送,有助于保障農作物的成活率和品質[1]。第三,自動化灌溉技術能夠針對地貌特征進行有效灌溉,節約水資源,提高灌溉效率。第四,自動化農業生產使農業生產更具智能化特點,可運用計算機技術監控土壤肥沃度及氣象情況,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2.3 自動化收割
在當前的農業生產中,機械自動化技術得到較好的運用。自動化收割技術可根據不同農產品采用不同的收割方式。例如在收割玉米的過程之中,可分離玉米棒及玉米秸稈,能夠通過傳送系統將其放置到相應位置,烘干玉米粒并粉碎玉米秸稈。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運用自動化收割技術能夠對以往的收割形式產生較好的優化作用,有助于控制人力方面的成本支出,顯著提高我國農業經濟效益[2]。另外,在農產品收割過程中,運用機械自動化技術能夠縮短勞動時間、降低勞動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農業產品質量。
2.4 精準化農業
精準化農業是在時代不斷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型農業,強調合理運用計算機技術及控制系統。傳統農業種植易對環境產生污染、造成資源浪費。精準化農業有助于改進以往農業的不足之處,有效監控土壤、肥料等,準確計算肥料及農藥的施用量,控制原料成本,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在精準化農業生產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運用新型技術準確監測水肥情況,切實達到保水保肥的效果。與此同時,應注重對病蟲害的防治,借助新型技術準確計算農藥噴灑量,保證農作物品質。近年來,精準化農業得到推廣與發展,可在當前農業氣象觀測基礎上運用自動化儀器監測地塊小環境,運用網絡技術分析和研究所獲得的信息內容,確保對農業的優化效果,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管理。C1F77A7F-188F-4106-8F62-7A21FFCED8CA
2.5 專業性農業
在分析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價值過程中發現,專業性農業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農業綜合技術水平的重要基礎條件。與傳統農業種植技術相比,現代專業性農業機械自動化模式逐漸完善。在現代科技與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提升農民專業技術水平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生產效率的重要基礎。
專業化農業種植模式的構建不僅體現在農民專業性的種植技術掌握方面,同時體現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機械設備方面。農業機械設備普遍偏大,以自動化技術安裝相關農業機械設備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實現專業性發展目標。因此,分析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價,突出專業性特點的優勢,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生產工作質量,避免農業機械在安裝及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
3 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及優化應用措施
3.1 運用計算機技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合理運用計算機能夠及時搜集相關信息,優化農產品品質。在傳統農業生產中,許多工作較為復雜,有效運用智能化機械技術,利于提高工作質量、加快生產速度。科學應用圖像識別技術、定位系統,可精準分類不同農作物,正確運用智能化設施有助于提高采摘效率。舉例來說,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工作人員可運用視覺技術精準定位農產品,并結合農產品的實際情況,例如顏色、大小等準確分類[3]。農業科技工作者需加大研發力度,促進農業科技與計算機技術的有效融合,在保障農業生產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凸顯機械自動化技術的諸多優點,推動我國農業收入水平顯著提高。
3.2 創新播種技術
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播種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工作,運用機械自動化技術播種,對我國農業持續發展具有顯著作用。在傳統農業生產中,播種環境存在明顯的隨意性,個別種植人員片面地認為播種僅需挖坑后將種子放入其中,并加以填埋。
在我國機械自動化發展進程中,為切實確保農作物品質,提高播種效率,相關人員應科學運用播種機械進行播種,運用機械自動化技術控制埋種深度,確保填埋處于一體化狀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當前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存在明顯不足,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易產生突發問題,所以相關部門應對該項技術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以提高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4]。
3.3 優化灌溉技術
水資源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巨大,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僅依賴自然降水顯然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所以應結合實際狀況,對農作物進行灌溉。我國雖然水資源豐富,但地質環境復雜多樣,且人口總數較大,水資源分配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
對于多數地區而言,長時間缺水會使農業生產受到較大影響。水資源匱乏使得部分地區在農業生產時,存在較多阻礙因素,難以切實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合理運用機械自動化灌溉技術可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例如機械自動化灌溉技術能夠聯合傳感器及計算機,了解農作物生長期間的具體需求,從而使灌溉工作更具有的放矢性,避免水資源浪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區水資源短缺狀況[5]。在運用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過程中,要將優化灌溉技術作為關鍵點,保障我國農業生產的總體效果。
3.4 提高人員素質
在農業自動化生產期間,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會對自動化生產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是農業生產工作的關鍵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相關技術的不斷優化,各種農業生產新型設備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對相關人員的素質要求逐漸提高。就現實情況來看,相關人員對新技術、新設備的掌握程度還有較大上升空間,在具體農業生產過程中,難以通過新設備及新技術,實現農業自動化生產。
相關人員未通過有效學習持續充實自己,學習意識有待提高,未參加相關專業培訓,導致其素質水平較低。對于相關部門來說,要積極展開技術培訓工作,保障相關人員熟練掌握和運用新技術及新設備,滿足農業生產工作的需求。建設一支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的現代化隊伍,保障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及質量,增加農民群體的經濟收入,使我國農業獲得顯著、快速的進步與發展,推動我國農村地區走向富裕。對于相關人員來說,要增強自身的學習意識,工作之余多閱讀相關書籍和材料等,持續增加知識儲備,切實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在全面提升人員素質水平及專業素養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統一化培訓及考核模式。長期以來,農業種植工作以傳統形式為主,工作人員思維模式固化,工作效率較低,不善于以新穎的思維方式達成農業生產工作目標。
統一的新技術培訓模式有助于提高先進技術的使用率,充分展現工作人員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其積極參與到集體培訓中。合理的考核模式可促使相關人員掌握創新技術要點,并將其運用至農業機械化生產過程中,達到優化工作模式的目標。因此,在運用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過程中,采用多元化培訓考核模式、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
3.5 更新農產品檢測及包裝自動化技術
農業生產過程不僅涉及基礎性播種、灌溉等環節,同時涉及農產品檢測及包裝環節。現階段,農業生產領域趨于智能化、科學化,社會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在此背景下,市場對于農產品包裝的要求不斷提升,不僅要求農產品包裝具備較強的防蟲防潮性,同時需要具備一定的美觀性,這是推動農產品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可以通過更新農產品檢測及包裝自動化技術,推動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完善農業機械裝置無人自動操作方案;充分借助計算機程序及無線電遙控技術促進農產品包裝;運用自動化溫室等包裝機械,提高農產品包裝效率。
農產品檢測工作同樣可以借助自動化技術實現。雖然農產品自動化檢測技術已趨于完善,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動化監測技術仍存在一定可優化空間,需定期更新和完善,提升檢測效率及效果。
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改善了傳統形式的化學檢測模式與檢測手段,不僅提升了檢測效率,同時提高了檢測質量,有效避免了檢測工作中人工失誤問題。農產品自動化檢測技術可以推動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不斷優化與發展,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整體流程與環節。因此,全面優化并完善農產品檢測及包裝自動化體系,是促進機械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3.6 創新自動化施肥方式
施肥工作是農業生產工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缺少自動化施肥模式,主要原因在于自動化施肥模式成本較高,同時控制系統相對復雜。在現代信息技術及自動化機械模式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以自動灌溉及自動施肥為主的農業生產工作持續完善,結合運用信息技術及遠程控制模式,可以提升自動化施肥效果,完成定量定時施肥目標。
同時,可以充分運用自動集成施肥系統,監測農田的具體情況,繼而利用集成施肥灌溉體系完成個性化施肥。自動化施肥方式的不斷完善可以充分改善農業施肥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解決農業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在全面優化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具體方案構建過程中,創新自動化施肥方式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質量的根本所在。
4 結束語
在當前農業生產過程中,有效運用機械自動化技術實現智能化種植、自動化收割以及生產,可確保我國農業領域獲得智能化、自動化以及準確化發展。在應用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過程中,要想保障最終的優化效果,就需優化計算機技術、創新播種技術、灌溉技術,提高人員素質。文章分析了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相關內容,以期最大程度保障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效果,為我國農業領域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陶榮珍.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及優化應用措施[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12):30-31.
[2]郭金庫.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及優化應用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2):47-48.
[3]朱浩然.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及優化應用措施[J].南方農機,2020,51(24):31-32.
[4]肖明.淺談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及優化應用[J].農家參謀,2018(4):127.
[5]朱延彬.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及優化應用措施[J].農技服務,2017,34(13):159.
(編輯:王雨荷)C1F77A7F-188F-4106-8F62-7A21FFCED8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