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英
幼兒階段的習慣與觀念養成影響幼兒的發展,在幼兒階段接受的教育、形成的觀念很可能影響幼兒的一生。因此,幼兒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教育中如何保證幼兒有效發展已成為較為關鍵的問題之一。基于此,研究從幼兒園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結合當前幼兒教育領域中課程游戲化的大背景展開分析,嘗試從實際角度明確如何在幼兒園健康教育過程中實現對幼兒的有效引導,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同時,從實踐角度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基于實際保障幼兒獲得有效提升。幼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包括幼兒身心健康狀況、動作全面發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培養等方面。幼兒園健康教育以游戲作為主要的活動方式展開,嘗試在游戲過程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幼兒實現引導,在各類行為下能夠保護自己、尊重他人,在保證自身健康的同時重視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實際角度展開分析,隨著國家與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幼兒教育過程中要保證幼兒接受到良好的、科學的教育,在幼兒階段不僅要做到健康成長更要做到穩定發展、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實際過程中要展開的活動。因此,幼兒教育,尤其是幼兒健康教育要切實實現發展,從實踐中提升并不斷進步。
一、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健康教育是幼兒發展的基礎,幼兒園教育內容中的五大領域,健康排在首位,體現了幼兒健康教育在幼兒教育、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性。幼兒健康教育內容廣泛,涵蓋幼兒在幼兒園中的方方面面,衛生、安全、運動等,對幼兒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從幼兒特點展開分析,幼兒本身因為年齡較小,一些行為、思維方面的活動要教師引導,在家庭環境中很可能由于沒有專業的引導而產生一些不良習慣,比如挑食、啃指甲等。而這便是健康教育的首要作用與重要性,即保證幼兒能夠在引導下具備良好的習慣,獲得幼兒階段的完善發展。
其次,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使幼兒能認識到正確行為習慣的作用,在懵懂階段中嘗試理解、認知,初步培養思維能力,提升幼兒的思維發展程度。幼兒的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若是直接學習書面知識,很容易出現問題并且導致學習效果較差。從這一點來看,幼兒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在于必須保證幼兒能接受,而健康教育過程中包含的內容伴隨游戲內容展開,不僅能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提升,更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其思維能力,從實際角度實現幼兒的合理發展。
最后,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能保證幼兒的安全,目前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包含對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即根據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內容,引導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他人,即對自身安全的保護,在行為上杜絕安全問題的出現。舉例而言,安全教育中常基于游戲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對自身安全的保護,如不隨便玩火、玩水等,對電器使用知識的了解,遠離電器等。幼兒常常出于好奇心接觸事物,而由于幼兒尚未學習相關知識,在玩耍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安全問題,而健康教育中對幼兒的教育能使其認識到問題所在,進而遠離相關事物,保證自身安全。
二、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內容
健康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年紀偏小,對事物的認知不夠清晰,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習知識,從而產生正確的觀念。尤其是在健康教育方面,通過鍛煉身體和對身體保健知識的傳授,使幼兒的身心發展能保持在健康的水平,從而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使幼兒形成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健全人格,成為社會中的有用之才。因此,針對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方面,應通過教學活動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則要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多樣化的室外活動,對此,教師應在室外活動中帶領幼兒練習走、跑、跳、投擲、平衡、鉆爬、攀登等體育活動,從而豐富幼兒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全面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除了基礎的體育活動以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進行平衡、協調、靈敏、柔韌、力量、速度等身體機能的練習,使幼兒能初步掌握體育技能,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改善身體素質。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開展團體操、集體舞蹈等健康教育活動,從而鍛煉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使幼兒能在教師的帶領下掌握更專業的體育技能,完善幼兒的身體健康,保證幼兒在園內的活動時間和活動量,使幼兒的身體健康在教師的帶領下得到充分的保障。
另一方面,應通過教學活動保障幼兒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活動不應單方面地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教師還應注重心理健康的教學引導,通過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觀念,從而保障幼兒的心理健康,促進幼兒的茁壯成長。對此,教師首先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給予幼兒正確引導,例如,引導幼兒自行穿脫衣服,并學會正確的盥洗方式,使幼兒能樹立熱愛衛生的正確意識。教師還應通過教育活動的方式幫助幼兒認識人體器官以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從而幫助幼兒樹立保護器官、熱愛生命的正確觀念。教師還要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樹立生活常識,初步帶領幼兒產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從而全面保護幼兒的心理健康。
三、幼兒園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忽略心理健康教育
從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現狀中可以發現,心理教育較為缺失已經成為問題的主要方向之一,雖然幼兒的意識尚未完全形成,但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仍應注意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即針對幼兒心理狀態展開教育,使其能在滿足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展開活動。幼兒的心理狀態相對于其他年齡段而言更呈現出內向性的特點,但心理問題對幼兒造成的影響可能并不呈現在表面上,很多情況下幼兒心理問題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性格及后續發展,心理問題不僅對幼兒生理、心理具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對幼兒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隱患。因此,還應從實際角度考量,在健康教育中重視心理教育的相關內容,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二)家園共育模式尚未完善
幼兒健康教育主要以一系列行為與習慣的引導展開,在實際過程中通過對幼兒的教育使幼兒能認識到行為模式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進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實現對行為習慣的約束,使幼兒能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獨立自主、健康快樂地生存。
但要注意的是,家庭環境也是幼兒生存環境中的一部分,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一系列行為,也是在家長引導下實現的。就目前情況而言,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很多行為由于家庭環境影響,導致幼兒先入為主,后續調整很容易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很難有效調整并形成良好的行為模式。除此以外,在當下幼兒教育過程中家園共育的展開方式多以片段式的一次次老師——家長的單向活動作為基礎,但展開過程中缺乏家長與教師的雙向有效互動,無法針對幼兒建設長期且有效的交互模式,在教育過程中無法實現統一且具有交互性的引導,很容易在一些行為習慣的引導方面使幼兒難以統一。
(三)游戲化教學的效果欠佳
就目前情況來看,游戲化教學的效果欠佳主要原因在于幼兒教育過程中游戲的目的存在一定問題,與幼兒生活的聯系不大,因此無法做到從健康教育的角度實現游戲化教學,部分游戲化教學環節中僅做到以游戲形式展開教學,無法使游戲化教學真正產生作用。舉例而言,在一系列有關生活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游戲使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但幼兒僅僅是完成了游戲環節,并沒有從游戲中得到提升,而這種情況很容易使幼兒無法獲得真正的行為習慣培養,幼兒僅在游戲中玩鬧,無法將游戲中包含的教育理念理解吸收,將影響其后續發展提升。除此以外,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引導與行為引導不足也是游戲化教學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游戲化教學中出現的言語引導無法讓幼兒設身處地地思考,無法通過游戲使幼兒產生共鳴,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根據幼兒的活動形成行為習慣培養。
(四)不同階段幼兒的教育針對性尚需提升
幼兒階段雖是年齡較小兒童的統一稱呼,但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根據幼兒年齡段將其分為小班、中班、大班展開教學,根據幼兒的年齡、狀態為其提供不同內容的教育。舉例而言,在小班幼兒的健康教育中,穿衣疊被是常見的引導內容之一,而大班的幼兒則相對更注重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的培養。在游戲化背景下的健康教育中,大班幼兒很可能已經能通過教師的言語引導與行為引導實現模仿而學習,但此類情況下若仍將其視為懵懂幼兒,仍以一些游戲對其展開引導,很可能引起幼兒的厭倦感,進而導致相關工作無法展開。因此,還需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實現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引導。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實踐
(一)重視心理教育,融入游戲化特點
首先,從心理教育的角度展開分析,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能以游戲化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或是在“不求甚解”的情況下引導幼兒實現提升與發展。舉例而言,幼兒的思維模式較成年人而言更傾向于對“對”“錯”的區分,而一些心理上的健康教育在對錯方面的展現并不完全,因此很容易被教育者所忽略。針對問題而言,還需以游戲的形式,模擬相關場景后引導幼兒從實際角度展開學習與分析,從實質性方向引導幼兒學習與發展。如以實際為例,教師可在幼兒的教育與引導過程中根據問題情況展開分析,基于實際地從教育中實現游戲化設計,在游戲中融入心理健康的引導。如可設計游戲“一件不高興的事”,從模擬角色的身上展現出其遭遇困難、挫折時的反應,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嘗試對其實現安慰、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幼兒在面對困難時有效調節自身情緒,避免由于思想、情感導致壓抑情緒出現,避免心理健康對幼兒產生影響。
(二)切實實現聯合教育,展開家園共育活動
幼兒教育不僅是教師單方面的教學,家園共育也是教師要重視的教學活動,只有家長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才能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使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教師應切實實現聯合教育,定期開展家園共育活動,進一步拉近幼兒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家長與幼兒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健康成長,從我做起”的家園共育活動,教師可以針對活動設計對應的游戲內容,比如在活動中可以開展“挑蔬菜”小游戲,教師準備白菜、黃瓜、西紅柿、西蘭花、馬鈴薯等蔬菜,要求家長抱著幼兒跑25米選擇心儀的蔬菜,并要求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蔬菜介紹其好處,教師再根據幼兒的發言進行總結,為幼兒進一步灌輸多吃蔬菜,提高免疫力的觀念,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結合實際優化設計游戲環節,保證效果
結合實際設計游戲環節是提升幼兒健康教育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通過實際化的內容,才能保證幼兒對健康教育產生清晰的認知,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環節時應進一步注重游戲與實際的結合,從而保證教學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沖出火海”的模擬游戲,組織幼兒聽到火災警報的聲音后,有序撤離,模擬游戲可以進行2~3次,教師針對幼兒每次的游戲表現進行指導,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會當火災來臨時自我保護的方法,從而使學生感受生命的珍貴,產生熱愛生命的正確觀念。因此,健康教育游戲也應適當的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幼兒能在有趣的游戲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完善幼兒的健康教育意識。
(四)針對幼兒階段設計游戲化健康教育
幼兒園是針對3~6歲的兒童開展的教育階段,不同階段的幼兒有著不一樣的想法以及特征,因此教師也應注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針對不同階段的幼兒設計不同的游戲化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內容更加貼合幼兒的年齡,從而更順利地開展幼兒健康教育。例如,針對大班的幼兒而言,教師可以開展“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使幼兒能以合作的方式得到鍛煉,從而提升幼兒的身體健康,保證幼兒在園內鍛煉時間的同時,還能為幼兒灌輸合作的重要性。而針對小班的幼兒而言,教師可以開展“青蛙跳”的游戲,鼓勵幼兒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鍛煉,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對幼兒的影響。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健康教育中既存在較為良好的部分,亦存在要提升的部分,這正是教育實現不斷發展的目的所在。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作為教師還應切實把握教育實際,基于幼兒現狀實現有效的幼兒園健康教育,以游戲形式實現游戲化教學的同時,保證幼兒能在教育中接受引導,實現完善行為。結合目前情況來看,游戲化背景下的教育展開方式以游戲為主,而此類教育模式更是目前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幼兒愿意接受、習慣參與的類型,作為教師,還應在展開教育的過程中注意以實際方式實現教育,保證幼兒在健康成長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燦爛的明天。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