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太鋒
一、興趣教學的內涵解析
興趣教學法是以激發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核心目的的新型教學方法。在社會個體或群體的社會行為過程中,興趣是確保社會行為持續性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提高關注程度、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保障。小學生因其年齡的影響,自我控制與心理調節尚存有一定的缺失,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易于出現溜號、缺乏關注力、興趣流失過快等問題,會對其學習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而興趣教學法則通過設計、引導、啟示、輔助等手段,將學生引入到一個輕松愉悅、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當中,既符合小學生天真浪漫、好奇心強等心理特征,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關注度,促進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進而達成對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從屬性上講,興趣教學法應隸屬于開放教學體系,以興趣激發替代強制性灌輸,以自主學習替代被動接受,以興趣盎然替代枯燥乏味,以快樂體驗替代埋頭苦練。因此,興趣教學法的應用是修正應試教育弊端,推進素質教育普及的重要手段。
二、興趣教學法對小學生體能發展的作用
(一)引發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關注
興趣是引發關注的必要條件。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的影響使其對待周邊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理,這也是小學生興趣轉移過快的主要原因,而一旦在體能學習過程中出現興趣轉移的現象,勢必會對其體能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針對于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實現對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持續性刺激與調動,使其在切實體驗體育學習樂趣的基礎上,加深對體能發展重要意義的理解與認知,進而形成對體育學習的關注,這對于小學生體能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提高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目前,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不僅承載著家庭的厚望與期盼,同時,更享受著家庭給予的優渥生活,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學生嬌生慣養、畏懼艱苦的性格。體能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與艱苦性,小學生無疑會對此產生畏懼或厭倦的心理。興趣教學法通過在體育教學中植入興趣元素,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體育學習變得充滿趣味性,進而對小學生產生較為強烈的吸引,尤其是在其體驗到參與體育學習樂趣的前提下,這種吸引力會逐步轉化成為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小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與的生成與提高。這不僅有助于當下小學生體能的發展,同時,對于小學生良好的體育參與習慣的養成以及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筑基”作用。
三、興趣教學法在小學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興趣教學法是基于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以“快樂體育”思想為核心、遵循“以人為本”育人觀的規范而產生的全新的教學方法,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就成為興趣教學法得以應用的首要條件。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應注重對素質教育理念的充分理解與高度認知,實現對傳統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摒棄,加強對自身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能夠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體質特征,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為出發點,設計出彰顯適應性與實效性的教學方案,為促進興趣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與推廣,提供必要的支撐與保障。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動過程。民主的課堂管理、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一定會讓體育課堂變得更高效。
(二)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生童心未泯,對具有趣味性的活動具有較高的參與欲望。針對于此,通過對趣味元素的全面植入來實現對傳統體育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優化,具有必要性。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大對體育游戲的運用頻率,在確保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實現對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持續性激發與調動。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