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侃清
基于基礎信息技術的小學德育課堂是指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小學德育課堂中,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的積極引領作用,從而設計新型的教學環境來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學。
一、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進行德育的必要性
小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新鮮血液,由于所處年齡段的關系,小學生處于知識建構、三觀建立、人格完善等的關鍵塑造階段。在這個時期通過信息技術課堂對他們進行德育一是要有愛國主義精神,培養他們的小主人意識,讓他們在學習中看到我國在信息技術上與國際間的差距,鼓勵他們認真學習,要為國家信息技術的發展貢獻力量;二是要保持對新事物的熱愛和好奇,善于觀察,熱愛學習和思考,掌握技術,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三是要培養堅硬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學會拒絕非法誘惑;四是信息技術為德育提供了技術支持,它可以提供多種、形象的形式來幫助促進小學生的知識,學生們可以通過信息網絡的高效、便捷來快速提升自身的學習。
二、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進行德育的主要內容
1.增強良好習慣行為規范教育。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來幫助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需要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正確引導好學生的用機習慣和操作習慣。首先要遵守機房管理規定,以免因操作不當而損害設備。在小學信息技術第一冊“認識計算機”“讓鼠標聽我指揮”“與鍵盤交朋友”等課程學習中教導學生規范使用計算機,強調上機前對計算機外觀設備的愛護。不邊吃東西邊使用計算機,以避免食品碎渣、液體等造成對鍵盤等設備的損耗。其次就是不要憑自己的意志自行隨意操作,學會正確開關機、不亂刪除電腦文件等。最后是進行基本的操作介紹后,如鍵鼠標功能、創建文件夾、文檔使用、認識磁盤等。通過讓學生在鍵盤上對“F”“J”鍵下短杠的觀察告訴他們背后相關原理,幫助他們認識相關設計背后的用意并規范掌握基本的鍵指法,繼而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2.寓愛于學,加強愛國主義精神德育。教師通過在教學中介紹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們看到我國在高端技術上與發達國家的差異,激發他們的小主人翁意識,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在學生們掌握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后,便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情景平臺搭建,在學習中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對小學生而言,計算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他們有著極強的觀察力和好奇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要利用好這一點。如在“認識‘畫圖’新朋友”課程教學時,在進行基本的操作教學后,可以布置相關專題,如將畫圖技術與畫“國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到顏色、角度、圖案的選擇和設計背后深層次的理念,從而將愛國主義深深烙印在學生們的身上。
3.聯系生活,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規范向學生提供好權威網站,在課程教學中針對網絡世界中出現的問題,如賬號安全、購物詐騙、病毒防范、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等讓學生通過WPS文字或WPS演示按小組分專題進行報刊制作。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網絡信息技術對人的利弊,引導學生健康使用網絡,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他們對其中不良信息的分辨力和抵抗力。
4.耐心教學,培養更高知識層次的德育。在教學到相關動畫制作或視頻剪輯等的內容上,這一部分內容相比前面那些簡單的畫圖、賀卡制作等要求相對要更高。學生很難熟練掌握完整的相關操作過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先進行教學展示、分解步驟,再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學習。
三、結束語
基于信息技術基礎的德育在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知識和掌握相關技能的同時,既是對國家素質教育的落實,也從中加強了學生自身的德育修養,在寓德于學的教學互動中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健康的成長,為國家現代化信息社會發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儲備。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