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溧 唐莎莎
要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尤為重要。南寧市中興小學(以下簡稱中興小學)于2013年8月建校至今,以“微笑教育”為辦學文化,以“凸顯微笑民族特色、培育微笑民族英才”為工作目標,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開展民族知識啟蒙教育、常識教育和民族團結“石榴籽一家親”教育等,以多種形式、多元平臺等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對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及研究。
一、打造民族校園,讓文化教育“活”起來
學校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設規模24個教學班,可容納1200個學生,目前學校已開辦2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45人,教職員工92人。校園環境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最能進行潛移默化文化熏陶和教育的地方,因此,在學校的每一處都致力于營造濃厚的民族文化教育氛圍。學校把民族校園設計宗旨定位為“文化統領環境靈魂,環境彰顯教育主題,教育涵蓋創新活力”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校園。微笑民族宣傳架、微笑民族走廊、微笑民族文化展示館、微笑民族點綴區,這些精彩的民族文化裝修,構成了中興小學特有的微笑民族文化。“尼的呀”民族文化展示館擺放著微笑天使們制作的扎染、繪畫、刺繡、書法等展品,體現了民族博物館的魅力所在。
二、開展民族課程,讓文化活動“潮”起來
(一)將民族文化納入課程體系,為發展“立標”
中興小學堅持將民族文化教育納入學校微笑“七彩“課程,讓課堂教學與寓教于樂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做到有課時保障,有教材依托、有效果呈現。在《廣西世居十二民族》課程教學中,結合十二冊《廣西世居十二民族》校本教材,讓學生了解、熟知廣西世居十二民族的簡介、風俗、服裝、美食、體育運動、藝術等,本課程共分十二冊,每個學期一冊,沒冊學習一個民族的知識。在民族《扎染》課程中,依托美術校本教材《染坊》,讓學生了解民族扎染、蠟染、型糊染、錘染等技術,并能手工制作銅鼓、繡球等。在民族體育課程中,創編校本操《繡球操》,普及全校師生,在《尼的呀》的音樂中,全校師生一起感受壯鄉音樂美、舞蹈律動美。
(二)將民族文化融入學科教學,為課堂“助力”
一是普及性,學科課堂教學中突出民族文化教育。除了校本民族課程外,學校還結合國家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設計內容,在教學中突出民族文化教育。例如一年級語文的入學教育即是56個民族的小朋友穿著民族服裝大聯歡的畫面,班級的“民族服飾秀”讓孩子們身臨其境。還有在《難忘的潑水節》、《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傳播民族文化,崇尚民族團結的課文學習中,相關課本劇的排演喚醒了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系統性,按學生認知規律推進民族文化教育。根據學校《微笑“七彩”課程體系方案》要求,老師們深諳低年級重在民族文化啟蒙、高年級重在民族文化美育和民族團結號召力培養的規律,有計劃地科學地把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學科教學活動中,如中低年級的《各具特色的民居》線描畫展,高年級的銅鼓手工藝品展等美術課活動讓大家大開眼界。
三是實踐性,學生作業實踐中厚植民族文化情懷。學校師生共同創編的《微笑寒暑假作業》,將民族文化與學科知識融合進行作業創編,作業多以實踐作業為主,堅持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相結合,比如讓孩子們走進民族博物館感受民族文化,讓學生制作民族手抄報、民族繪畫等,自主學習民族文化,厚值民族情懷。
(三)將民族文化侵入學生活動,為思想“補鈣”
1.醉美壯鄉春盎然,微笑濃情“三月三”
每年三月三,是學校民俗節。活動當天,微笑師生身穿民族服飾,共同慶祝壯鄉節日。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傳統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弘揚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這一天,微笑師生跳起民族團結舞、唱起山歌、壯鄉搶花炮、民族書畫展是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其中,三月三系列活動之微笑長桌宴,擺盤精致的五色糯米飯、艾葉粑、三角粽等美食在長桌上進行展示。身著民族服飾的“壯鄉小主人”熱情邀請來賓品嘗美食,通過味蕾去探索壯鄉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
2.微笑喜迎八方客,歡樂集結微笑節
每年5月8日,既是學校“微笑節”,更是微笑“民族團結日”。在這一天,微笑師生們以壯鄉主人翁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共話民族團結“石榴籽”一家親,共商促進民族文化教育之發展,共享民族文化教育之研究成果,共度微笑“民族團結日”。
在這一天,無論是全體微笑天使們舞起的民族特色舞蹈串燒,民族手工扎染,還是微笑使者和微笑天使們共同演繹的大型歌舞《愛我中華》,都全程弘揚了微笑愛祖國,微笑頌團結的主旋律!在這一天,整個會場沉浸在一片微笑歡樂的海洋中,人人都領略了壯鄉的民族魅力、中興的微笑風采、節日的快樂氛圍。
三、普及民族特色,讓文化品牌“亮”起來
學校注重普及民族特色,開展以民族體育、民族藝術、民族手工等為重點內容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以此達到“三個普及”的目標,“三個普及”即普及民族藝術、普及民族體育、普及民族手工。
1.八桂合樂藝術團,走進壯鄉原生態
《八桂合樂》是集聲、樂、舞為一體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綜合藝術節目。是采用廣西世居少數民族樂器和生活用具、勞動工具制作而成的打擊樂演奏,粗獷質樸的演奏中涌動著民族靈魂的律動,鼓槌起落間敲擊出時代的頌歌。
廣西十二世居民族分別是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通過用廣西十二世居少數民族樂器和生活用具、勞動工具制作而成的打擊樂演奏,結合少數民族民歌演唱、舞蹈律動,組成八桂合樂藝術團。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廣西少數民族原生態綜合表演的藝術魅力、感受壯鄉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8年,南寧市中興小學組建了“八桂合樂”藝術團,通過不斷的探索創編,廣西世居少數民族樂器和生活用具、勞動工具制作而成的打擊樂演奏,讓學生感受十二世居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三年來,學校八桂合樂藝術團參加了2018年南寧市教育局“童心向黨 陽光成長”文藝匯演、201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第十五期南寧民歌湖大舞臺周周演群眾文化、2021年南寧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活動演出,氣勢恢宏的演出得到了各級領導及同行的高度點贊。
2.非遺舞蹈進校園,猴鼓表演綻微笑
2021年4月,學校聯合廣西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開展“非遺舞蹈進校園”活動,引進了南丹縣里湖鄉白褲瑤猴鼓舞。學校成為“非遺舞蹈進校園”基地校,學校十二名教師被聘為“非遺傳習教師”,52名學生被評為“非遺舞蹈小傳人”。
猴鼓舞,語稱為“玖格朗”,是白褲瑤先民為紀念祖先和與之緊密相關的“先猴”而自發形成的一種儀式舞蹈。表演時,微笑天使們踩著鼓點紛紛起舞,模仿猴子的姿態和動作,攀爬跳躍,舞姿柔中有剛、輕重分明,顯示出亢爽英武的風格,揭示了白褲瑤族人為生存而不懈奮斗的堅強意志和反抗強權的民族精神。
非遺舞蹈進校園,不僅要教會孩子跳非遺舞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舞蹈的起源、特點、表現形式等各方面了解背后的文化,并以此來激發孩子們對非遺文化的興趣和愛好。
3.微笑染坊跟黨走,民族手工齊傳承
2019年10月,“微笑染坊”社團正式成立。微笑染坊由美術教師擔任坊主,教授傳統印染課程,微笑天使們在微笑染坊社團了解和學習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接觸傳統民族印染技術、領略傳統文化的精粹。
微笑染坊社團長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輔導,在全校組織一批熱愛民族“染”工藝的同學,掌握蠟染、扎染、型糊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動手制作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親身體驗沉淀千年的絕美工藝。
“微笑染坊”出品的“微笑哞哞牛”、“壯錦筆記本”、“微笑花紙傘”、“微笑花燈”等一批少數民族藝術作品成為“微笑染坊”最大的亮點。
4.民族特色大課間,微笑師生齊參與
自建校以來,我校一直持續探索推廣民族體育融入校園大課間,帶領同學們體驗別有風趣的民族體育大課間活動,讓同學們了解體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助力校園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
2019年,學校自創的民族校本操(繡球韻律操),開設竹竿舞、三人板鞋、丟繡球等民族體育運動,把具有本土濃厚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教給學生。
每天大課間的音樂一響,微笑師生門踏著音樂的節奏進入操場,在歡快的民族音樂中,跳起繡球舞、功夫扇,在微笑拓展練環節開展的是具有本土濃厚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如跳竹竿舞、三人板鞋、踢毽子、拋繡球、扔沙包、跳長繩等民族體育運動,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民族特色游戲中進行快樂的動起來。在熱情奔放的樂曲中健身,這個環節多側面地表現了天真的童趣,張揚了孩子們的個性,體現了微笑班級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把大課間推向了一個有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