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紅宣
摘 要:學習可以分為正式學習與學習兩種基本形式,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紀50年代。與正式的數學活動不同,數學活動能夠驅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獲得豐富多彩的經驗感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數學活動;單親;社交能力
一、數學活動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學生尤其是女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敢與同學交往。在小學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材料來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和互動學習的環境和條件,鼓勵單親家庭的女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提高社交能力。
(一)引發興趣,培養社交能力
著名的數學家皮亞杰曾經提出這樣的教學理念:“學生的智慧來自實踐和操作。”兒童的自我認知是在自主進行材料認識、擺弄和操作的過程中構建的。在小學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需求、能力、經驗、特點和年齡來為學生挑選合適的數學學習材料,在源頭上激發學生參加數學活動的欲望,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我想玩一玩”的愿望和想法,引導學生不由自主地拿起數學材料進行擺弄,進而幫助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數學學習經驗,讓學生初步融入到集體環境當中。另外,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調動自己身體的全部感官仔細地進行數學問題的觀察、數學問題的發現、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數學問題的多維度解決,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動中。這樣的小學數學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學習數學知識點,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學生的社交能力。
(二)開發智力,培養自主性
隨著知識時代的來臨,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強調學生數學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小學數學活動具有自主性、個性化、實踐性等特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賦予學生自主進行數學學習和探究的自由空間。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給予學生自主進行數學材料選擇、材料操作的權利,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需求、數學學習能力和認知特點來進行活動。這樣的小學數學活動,能夠給予學生非常充裕的自主選擇和操控權,能夠為學生自主性地發展創設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三)提出挑戰,培養積極情感
在小學數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學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進行數學材料的實踐操作,也可以在過程中轉換和調整數學材料操作方式,或者是向學生自己發起挑戰,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最近發展區”的突破。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沒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也沒有失敗的恐懼和不安,能夠引導學生完成和自主學習能力匹配的實踐活動,并從中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發展積極、向上、健康的學習情感。
二、實施數學活動提高單親家庭女生社交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環境因素的充分利用
小學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一切基礎數學問題的科學類學科,學生生活在客觀世界里,周圍事物中存在著非常豐富的數學知識。小學生的年齡大多為7~12歲,他們的思想發展尚未成熟,加上單親家庭的影響,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嚴重不足。因此,教師要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發現、探究和復習數學知識。這樣的數學活動,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很容易引發學生的生活共鳴。任何知識都來自于生活,要想充分彰顯小學數學活動的價值,教師就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著手,將學生的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會在生活實際中鍛煉數學思維,同時也能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數學問題思考,從而讓學生快速融入集體,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
(二)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滲透
除了在日常的班級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式的數學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的數學活動。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進行數學知識學習和數學問題探索,為學生舉辦“隱形”的數學活動,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事情,同時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數學知識連接起來加深對數學的認識,將數學活動的價值完整地體現出來,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戶外活動中的優化整合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大多為7~12歲,正處于對外界事物充滿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重要階段,他們往往會對戶外活動更加熱情和感興趣。小學數學活動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戶外游戲活動進行巧妙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在“玩中學”和“學中玩”,使得數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內心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進而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情況創設這樣的游戲教學情境:教師事先準備數字為50以內的數字卡紙,讓這些數字充當相應的加數,讓班級每一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數字貼在身上代表自己,學生在空曠的操場上圍成一個圓圈形狀,手拉著手跑起來,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隨意說出擁抱在一起的學生人數。如:人數6,讓學生自主快速選擇,六個學生抱在一起,然后讓抱在一起的六個學生一起計算他們身上的數字相加可以得到什么。通過設置這樣的小學數學活動,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增添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可以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鍛煉100以內的加法運算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集體類的數學活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幫助單親家庭的女生提高社交能力。學生不應該僅被動地吸收和接受數學知識,而是應該自主進行數學知識的發現和構建。
小學數學活動,可以讓學生真正地做到學會使用數學思維、方式和方法來進行實際社會問題的解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學生的數學潛力、智力和行動力。尤其針對單親家庭的女生來說,多元化的數學活動能夠促進她們融入集體,提高社交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芳.小學高年級學生群體的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4):12-13.
[2]高青.微課:為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學習助力[J].求知導刊,202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