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俊
(新疆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強調要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指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要想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和關鍵。因此,農業經濟發展面向高起點、高層次、高質量方向,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必然之路。
塔里木河流域(以下簡稱塔河流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5個地州,是新疆重要的產糧、產棉基地。2018年,塔河流域農村總人口8 140 742 人,占塔河流域總人口的70.22%,從事農業產業的人數占農村總人口的51.87%[1]。可見,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可以有效帶動塔河流域農業人口發展,增加農村人口收入。為了進一步衡量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了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基于3 個維度對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以期為塔河流域高質量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2004—2019 年《新疆統計年鑒》,通過匯總2003—2018 年塔河流域5 個地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即農業總產值)及農業內部各產業產值、主要農業資源投入、主要農作物產量和畜產品產量3 個維度的數據,應用灰色關聯度模型對塔河流域2003—2018 年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源于鄧聚龍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統理論”,是一種針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即根據各因素發展趨勢的密切程度衡量各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2]。灰色關聯度分析具有適用面廣、計算量少等優點[3],同時具有復雜性、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完整等特點,農業系統屬于典型的灰色系統[4]。本研究根據灰色系統理論建立灰色關聯度分析模型,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從不同維度對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具體步驟如下[5-7]。
1)建立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矩陣。假設xij為指標i第i列第j行的數值,則建立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矩陣A。

其中,參考序列為{x11,x12,x13,…,x1j},其他為比較序列。
2)采用初值化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以消除因計量單位不一致對分析結果的影響,得到xij的無量綱化數值x′ij,具體公式如下。

根據式(1)得到無量綱化后的矩陣A′。

3)計算比較數列各數值與參考數列對應數值的差數,以絕對差數構建絕對差值數列序列,絕對差值計算公式如下,生成絕對差值矩陣B。

4)確定兩級最大值maxmax(Δi)j和最小值minmin(Δi)j。
5)計算各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對應參數的關聯系數ξi(k)。具體公式如下。

式中,ρ為分辨系數,一般取值為0.5,生成比較序列關聯系數矩陣ξ。

6)計算各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灰色關聯度系數rin。具體公式如下:

7)根據灰色關聯度系數的大小進行排序。
選取塔河流域2003—2018 年農業總產值(萬元)作為參考數據,以種植業產值(萬元)、畜牧業產值(萬元)、漁業產值(萬元)、農業服務業產值(萬元)和林業產值(萬元)作為比較序列。對其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得到農業總產值與農業各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及排序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塔河流域農業內部結構不協調,畜牧業、種植業和漁業發展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較大。

表1 2003—2018 年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與農業各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及排序
1)塔河流域農業經濟以農牧業經濟為主。從計算結果看,畜牧業和種植業與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系數分別高達0.970 7 和0.933 7,說明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發展對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大。從農業產值構成上看,2018 年種植業產值、畜牧業產值分別占流域農業總產值的72.74%和22.24%,二者合計為94.98%[1]。可見,加快推動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變,充分發揮農牧業對農牧民增收的支撐作用,可以有效推進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發展。
2)2001 年 6 月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實施“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極大地改善了塔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漁業與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906 7,說明漁業在此期間得到快速發展。
3)農業服務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良種、農資、農技、培訓、流通、休閑和信息等服務內容[3],其發展速度與規模直接影響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業效益。農業服務業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749 1,說明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對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在此期間得到快速發展,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撐。
4)林業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637 4,在農業產業內部排名最后,說明林業對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影響最小。但林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對塔河流域內的生態環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選取2003—2018年塔河流域主要農業資源投入要素年末耕地面積(萬hm2)、農作物播種面積(萬hm2)、化肥施用量(t)(折純)、農業機械總動力(kW)、農村用電量[萬(kW·h)]、農業勞動力(人)和有效灌溉面積(萬hm2)為比較序列,與同時期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2003—2018 年塔河流域各農業資源投入要素與農業總產值之間的關聯度及排序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不同農業生產投入要素對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村用電量和化肥施用量與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關聯度較大。

表2 2003—2018 年塔河流域各農業資源投入要素與農業總產值之間的關聯度及排序
1)農業機械總動力表征了區域農業機械化的程度,農業機械化程度越高,農業生產總值越大,農業經濟得以持續穩定的發展。農業機械總動力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796 2,排名第1。2003—2018 年,在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扶持下,塔河流域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2)農村用電量可以反映農業機械總動力和水利設施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農村用電量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734 8,排名第2,說明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此期間,塔河流域農村用電量從2003 年的47 890.11 萬(kW·h)增加到 2018 年的 407 593.00 萬(kW·h)。
3)農藥、化肥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資源,適當投入使用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化肥施用量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729 8,說明該項農業資源的投入對農業總產值有較大的影響。從匯總的數據看,16 年間,塔河流域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農藥化肥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土地肥力和農產品品質。因此,在確保農產品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應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的投入量,適當使用有機肥,提高農產品品質,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4)土地資源是農業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以及利用水平直接對農業的產出產生影響。根據計算結果,年末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和有效灌溉面積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分別為0.643 3、0.642 7 和0.615 1。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開墾和利用的耕地資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塔河流域要積極開展土地整治工作,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地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業總產值,推動流域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5)農業勞動力是從事農業經營的主體,具有一定數量和素質的農業勞動力可以有效推動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勞動力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619 2。16 年間,塔河流域農業勞動力人數雖然呈上升趨勢,而高素質的農業勞動力少是制約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外在因素。因此,在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的勞動技能。
選取塔河流域2003—2018 年主要農產品產量(t)和畜產品產量(t)與農業總產值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2 項指標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之間的關聯度及排序如表3 所示。
1)種植業的發展水平及農產品質量對塔河流域農業發展影響較大。由表3 可知,塔河流域主要農產品產量與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678 0。在主要農產品中,棉花、甜菜和糧食作物的種植對其影響較大,關聯度分別為0.880 1、0.877 9 和0.860 9。因此,提高種植業發展的投入產出水平、優化種植業產業結構、改善種植業發展環境等可以加快推進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發展。

表3 2003—2018 年塔河流域主要農、畜產品產量與農業總產值之間的關聯度及排序
2)發展畜牧業,尤其是充分利用農區豐富的農作物資源,積極發展農區畜牧業,可以促進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發展。主要畜產品產量與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關聯度為0.630 4,在主要畜產品中,飼養牛、豬、羊對其影響大,關聯度分別為0.954 5、0.950 5和0.936 5。可見,優化牲畜產品結構,提高牲畜品質,發展現代養殖業,可以有效促進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
基于農業內部產業產值維度,種植業產值與畜牧業產值對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的影響較大,說明種植業和畜牧業是影響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兩大農業產業。基于農業生產要素投入維度,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村用電量和化肥施用量對塔河流域農業總產值影響較大,說明增加農業生產物質類資源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可以有效推進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基于主要農、畜產品產量維度,說明傳統優勢農牧業發展對塔河流域農業經濟影響較大,因此要不斷優化農、畜產品結構,發揮產品優勢,以促進塔河流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建議塔河流域在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做到以下 4 點[8,9]。
1)生產高品質的農畜產品。塔河流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產品的高品質,即要將高品質的農產品“產出來”。一是加快推進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加強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管理,提高農產品品質;二是提高農業勞動力素質,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是根據流域生產條件和優勢農產品,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將流域內的名特優農產品品牌“樹起來”,走品牌興農之路,以品牌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2)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農業勞動力精準對接市場,生產市場需要的、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農產品。一要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林牧副漁產業結構,消除農業內部產業之間的不協調發展;二要積極調整農業各產業內部結構,如種植業、養殖業和漁業等的內部結構,發揮優勢,加快塔河流域農業產業化發展。
3)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提高塔河流域農業經濟效益。一是增加資金、科技和政策等要素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塔河流域農業機械化水平,走農業規模化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二是加強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農業產業鏈,尤其是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4)維護和諧優美的農業生態環境。塔河流域是典型的綠洲經濟,生態環境相對較脆弱,因此,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首先,積極推進農業生產投入要素的“減量化”,在不減少農產品產量的基礎上,減少化肥、農藥等的投入量,同時適當增加有機化肥的施用量;其次,加快發展塔河流域農區畜牧業,以飼料和有機肥建立耦合鍵,促進農、牧資源之間的耦合,提高農業廢棄物(如秸稈、牲畜糞便等)的資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