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寬平,吳德濤,楊選輝,楊勝偉,湯建華,趙盈盈,楊秀偉,肖 倫
(1.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中藥材研究所,貴州遵義563003;2.遵義申未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貴州遵義 563128;3.遵義市永樂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遵義563128)
山銀花為灰氈毛忍冬(Lonicera.macranthoidesHand.-Mazz)、紅 腺 忍 冬(Lonicera.hypoglaucaMiq)、華南忍冬[Lonicera.Confusa(Sweet.)DC.]或黃褐毛忍冬(Lonicera L.fulvotomentosaHsu et S.C.Cheng)的花蕾或帶初開的花[1],具有疏風散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其主要化學成分有咖啡酰基奎寧酸類[2]、黃酮類[3]、環烯醚萜類和皂苷類[4]。灰氈毛忍冬是遵義重要的道地中藥材品種之一,據遵義農業農村局統計,2021年,全市累計種植山銀花約1.5 萬hm2,投產面積約0.6 萬hm2,總產量約3 470 萬kg,綜合產值約5.55 億元。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山銀花優質種苗需求量逐漸上升。為保障遵義山銀花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根據生產實踐,結合山銀花生長特點,總結山銀花灰氈毛忍冬種子育苗技術,提高山銀花種苗繁育水平,為遵義山銀花灰氈毛忍冬的生產種植提供參考。
5月初至7月上旬,在山銀花生產基地中篩選生長勢旺、抗病性好、單株產量高等綜合性狀優異的山銀花單株作為種子采集留種株,并對其掛牌或插桿標記(見圖1),定期對標記的單株進行評價鑒定。及時增加優異單株,剔除誤選株,保證種子質量。8月底至9月上旬,山銀花結果后進行疏果,去除弱果,同時增施果肥尿素10 kg/667m2和復合肥15 kg/667m2,促進山銀花果實生長。

圖1 山銀花留種株插桿(左)與掛牌(右)標記
9月20日—10月31日,山銀花留種株的球果顏色從青綠色轉為全黑色時,采用網紗袋進行種子采集。采集標準:山銀花球果呈橢球形或球形,球果直徑大于5 mm,單果種子數為2~6顆。
將采集到的球果放入盛水的器皿中浸泡5~7 d,待種皮變軟后,將種皮搓下,用自來水沖洗并篩選,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不飽滿種子,留沉于水底的種子,自然陰干后備用。球果處理時不能堆放,堆放的球果易發熱變質。6 kg 球果處理后可獲得約500 g 種子,成熟種子為橢圓形,呈棕綠色、棕黃色或棕色(圖2),中部有凹槽及脊狀凸起,兩側有橫溝紋,長約4 mm,寬約3 mm,厚約0.5~1 mm,千粒重約4.55 g,自然條件下發芽率為20%~30%。山銀花種子不耐貯藏,生產種植中宜采用隨采隨播。山銀花種子含水量較少,一般含水量11%左右,如需長期貯藏,可于3~7℃低溫儲藏。

圖2 山銀花成熟種子形態大小
選擇排灌便利、地勢平坦、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交通方便的苗圃。確定苗圃后,整理田塊,平整地面,按照地勢從高到低的順序設置苗床。苗床寬度一般為1.2 m,高出地面20 cm 最佳,為了方便管理,苗床長度不宜超過20 m。苗圃地四周設置排水溝(圖3)。8月中旬至9月上旬深翻土地,10月上旬第2 次整理苗床時,苗床施腐熟有機肥500 kg/667m2。
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選擇陰天將山銀花種子用細泥或育苗基質(1∶10)混合均勻進行拌種(圖4),按山銀花種子1 kg/667m2撒播在苗床上,播種后及時覆蓋1 cm 細土,蓋地膜保墑和防凍。3月初,山銀花開始出苗,應及時揭除地膜和除草。當山銀花幼苗展葉后,噴施5%~10% 的尿素液進行提苗。山銀花苗長至6~8片葉,株高15~20 cm,即可進行移栽,移栽時間在4月底至5月初,按8 000 株~10 000 株/667m2進行移栽,移栽完畢后及時澆定根水。若移栽時間過晚,苗床山銀花苗密度過大會導致燒苗。

圖4 山銀花種子拌種
山銀花移栽后長至25~30 cm 時,在6月和7月下旬施尿素1.5 kg/667m2,9月底至10月上旬追施1 次復合肥1.5 kg/667m2。生長期間培育壯苗,將苗控制在30 cm 以內,防止山銀花苗徒長。
基腐病是山銀花種子育苗最主要的病害,發病初期幼苗莖基部腐爛、變黑,病株上部葉片顏色發黃并逐漸枯萎(圖5),嚴重時全株死亡。山銀花莖腐病在遵義地區始發期為3月上旬,盛發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該病年平均發病率為20%~30%,嚴重時發病率達60%以上。發病原因主要是土壤有機質少、濕度過大、苗床積水等。預防方法為加強排水,降低土壤濕度;增施磷鉀肥,提高幼苗抗病能力,配合藥物防治,用3%甲霜惡霉靈水劑500倍液噴淋幼苗根部2~3次。

圖5 山銀花基腐病植株
蛞蝓(圖6)是山銀花種子育苗時最主要的蟲害,一般發生在3月底至4月初,蛞蝓取食山銀花幼苗幼嫩根、莖、葉,嚴重時直接將山銀花莖部咬斷,造成缺苗斷壟。蛞蝓爬過葉片,通常留有光亮而透明的黏液痕跡,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防治蛞蝓采用高廂栽培、地膜覆蓋、破膜提苗等栽培方法,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在危害期撒施生石灰5~7 kg/667m2于苗床上驅避蟲體,或撒施草木灰于植株上。還可采用藥物防治,用6%四聚乙醛顆粒劑400~550 g/667m2,8%滅蛭靈顆粒劑2 kg/667m2撒于苗床,80%四聚乙醛粉劑500 倍液或50%殺螺胺乙醇銨鹽粉劑300倍液噴霧防治[5]。

圖6 蛞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