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弘
近日,廣東省東莞市市場監管局正式出臺了《東莞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市場監督管理)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據悉,今年該市將安排配套專項資金1.07億元,聚焦質量和知識產權領域,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辦法》將推動企業把質量創新和品牌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從加工制造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上下游延伸,助力東莞經濟發展的規模優勢擴展至質量優勢、效益優勢和品牌優勢,為東莞在新起點上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東莞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新出臺的《辦法》順應機構改革實際,對市場監管領域現行政策進行系統梳理和績效評估,將原來分散在質量和知識產權領域的資金進行優化整合,并對獎勵方向和獎勵標準進行了重新規劃。《辦法》為“1+2”結構,即一個資金管理辦法和質量提升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兩個實施細則。其中,對專項資金使用的文件依據、適用范圍、職責分工、支持范圍、預算管理、分配執行、申報審批、項目管理、績效評價、監督管理和信息公開等事項進行了明確規定。經重新整合之后,涉及質量提升、知識產權兩個大類、28個資助項目一共147個小項,基本囊括東莞實施質量強市、知識產權強市以及標準化戰略的方方面面,將為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提供覆蓋質量、標準化、計量、檢測、認證、專利、品牌等領域的全方位資助服務,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同時,《辦法》緊貼東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新增一系列政策資助項目,充分發揮資金的杠桿效應,撬動質量、知識產權發展動能,著力提升賦能先進制造和科技創新能力。在標準化工作方面,《辦法》首次將企業標準“領跑者”項目納入資助范圍,支持東莞優勢企業制定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標準,推動更多東莞中高端產品和服務參與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辦法》在以前對企業進行資助的基礎上,增加對個人和機構的專利、商標權維權資助,資助額度也相應提升。《辦法》還特別增加了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資助,提高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維權成本,推動東莞品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辦法》資助項目包括事前資助項目、事后獎補項目、配套資助項目及公共服務項目四種類型。資金分配遵循‘先有項目、后有預算’‘用完即止’等原則,確保項目、資金可操作可落地。今年已安排專項資金1.07億元。”東莞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辦法》將聚焦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以績效為導向,規范和加強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充分發揮政策資金激勵作用,推動質量強市和知識產權戰略縱深延伸,促進東莞質量和品牌綜合效益不斷提升,預期達到以下五個目標:
支持優勢企業提質增效。通過申報質量獎和質量官、質量比對提升、實施“先進標準+”工程、鼓勵企業創建名牌名標和發明專利等措施,推動東莞優秀企業做大做強。
幫扶中小微企業攻堅克難。通過產品質量“巡回問診”、加強企業計量檢測和管理體系建設、知識產權金融項目等措施,推動東莞傳統產業、集群化產業發展壯大。
引導企業拓展國際視野。通過鼓勵企業參與標準計量建設、重大質量發展工作研討交流等措施,拓展質量國際合作,推動東莞企業走向國際化。
打造質量人才矩陣。圍繞戰略性產業集群和傳統優勢產業,通過知識產權人才培訓等措施,加大質量人才培養力度,遴選培育一批質量標準領軍人才。
夯實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試點、檢驗檢測實驗室能力建設等措施,完善質量基礎支撐,為東莞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提供強有力的質量支撐。
據了解,接下來,東莞市市場監管局將積極推動政策紅利惠及更多企業和單位,以專項資金持續釋放質量、知識產權服務產業發展的強勁動能,加快推動“東莞制造”向“東莞創造”轉變,“東莞產品”向“東莞品牌”轉變,助力東莞在“雙萬”新起點上加快高質量發展。
